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多维视角浅析二者的联系。如太极拳中的"阴阳""天人合一""和""气"等思想,体现了其修身养性的内涵;太极拳与书法艺术在许多方面有着相通之处;太极拳传统导引吐纳术、经络学说等方面表现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养生思想内涵,进而指导人们修身养性、健身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健身、修心养性以及社会适应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文章从养生学角度谈练习太极拳对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在现代养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庭经》主要分为《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讲道家修炼养生之道,也是国人'气功'养生的功法基础。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编了陈氏太极拳,以他发明的'缠丝劲'为统御,协调上、中、下周身关节,把《黄庭经》导引术主张的静态功法,变成了内静外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使得《黄庭经》导引术等功法由静练变为动静相结合的练;由...  相似文献   

5.
孙万智  路红琳 《精武》2009,(7):71-71
陈氏太极拳简介 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经》,根据阴阳五行变化理论、祖国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欢迎。  相似文献   

6.
谢远基 《武当》2014,(9):41-4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  相似文献   

7.
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现代人的健身、修心养性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文章从太极拳对练习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在现代养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具有浓厚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老年人的健身、修心、养身具有独特的功效。文章根据30名老年人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前、后部分测试指标的比较与分析,进行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机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这套导引养生功是笔者的恩师、已故著名武术家和养生家陈盛甫教授创编的。他将古代的导引术、吐纳、太极拳、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健身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广泛的教学和多年的实践,证明这套导引养生功精简易教、易学,最大的好处是健身去病效果显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具有密切联系,两者的发源、功用和功法基本相通。太极拳是综合地继承和发展各家拳法,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步协调动作,结合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等运动为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缓慢沉稳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通过我院在实施太极拳教学前后,大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识、理解、兴趣、情感、价值判断的调查比较发现,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健康意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太极拳攻防转化的研究,深入剖析太极拳内在攻防规律其遵循的力学原理及在攻防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揭示太极拳的精妙和动作精要,为太极拳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并结合阴阳学说,对二者在实战中的攻防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太极拳动静特点及阴阳变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观察6个月太极拳练习组和未进行太极拳练习组,研究太极拳对预防中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如睁眼、闭眼单脚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10m往返步行和直立体前屈。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组要比未进行太极拳练习组明显好(P<0.05),说明太极拳锻炼对延缓和预防中老年人跌倒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太极拳与印度瑜伽同源自东方,是当今风靡世界、惠泽于世的两大最具特色的健身项目。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功法特点、习练要领、健身功能、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太极拳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和气功都是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健身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太极拳和气功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使人们加强对太极拳与气功的理解,明确二者的异同点,从而有利于在健身过程中选择对自己更加合适的方法,并且更快的提高练习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进行其他方式锻炼的老年人以及基本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测试,对他们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各个组体质健康的特点,阐述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并推测产生积极影响方面的可能生理机制,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的运动员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湖南省第二届太极拳锦标赛中的陈氏、杨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动员构成差异,总结二者的优势与劣势,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二者的发展与进步,对二者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并探讨湖南省太极拳发展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以期为新时期各流派太极拳在湖南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瑜伽和太极拳推广的文献进行搜索整理,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从训练人群,场地设施及动作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并最终从瑜伽的推广上为太极拳更好的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简化太极拳教学特点,对在教学中讲解、演练动作攻防含义的教学效果作了比较性研究,并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作用,得出结论:讲解、演练攻防动作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太极拳组,实验前后对两组患者骨密度值、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以及骨痛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实验后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腰椎骨、股骨、颈骨密度差异呈显著性;BGP、ALP的比较差异分别呈显著性;骨痛积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说明,太极拳锻炼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