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素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感,广博而专精的文化知识,全面而独特的能力结构。培养教学艺术素养的途径是:在实践中勤于总结,在探求中学会思辨,在博采中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3.
课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如果忽略了教师自身的情感作用,忽略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课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如果忽略了教师自身的情感作用,忽略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课:一篇很有感情的课文,教师却上得木然、呆板,课堂气氛平淡无奇,师生的情感不能随着课文变化的意境而产生“共鸣”。原因何在?这就是教师没有投入情感,没有进入角色,学生自然也就产生了不了感情,进入不了角色了。缺乏情感的语文教学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教师的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激发作用小学阶…  相似文献   

5.
课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如果忽略了教师自身的情感作用,忽略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抒发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媒介。故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把语文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情感投资是相当主要的,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语文新课本拥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思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基因,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也不乏诙谐趣味的元素,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严监生的“守财”等都令人忍俊不禁。如果语文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幽默趣味的因素,就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审美启智功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难点等问题,本文着重就语文教学中的尴尬现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揭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从而突出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语文教师基本上都是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也不乏专业理论素养,然而有些语文教师的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学生厌学语文。这一现象透露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身上还缺少一种什么。依我所见,缺少的恐怕是一定的艺术素养。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问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语文教师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才能创造出教学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是教育界所倡导的总目标,也是各科教学的最终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使艺术教学,即音、体、美教学和语、数教学相渗透、整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语文教学更优化。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如下片段:"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相似文献   

12.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如教学《登山》一文,当巴果茨基走过险路,回头看列宁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文献   

13.
季文娜 《家教世界》2013,(8X):54-55
教师体态语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了解体态语言的功能,研究体态语的运用艺术,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彩霞 《现代语文》2007,(10):95-96
康德在《判断力批评》中,把人的心灵分为知、情、意三部分。人必须通过审美状态才能由单纯的感性状态达到理性和道德的状态,审美是人达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  相似文献   

15.
刘永生 《中国教师》2009,(Z1):467-467
<正>影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最成功的艺术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针对性地运用影视艺术,对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传统的核心素养包含良好的职业道德,即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包含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即专业素养。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教育毫无疑问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决定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必须重新界定。那么,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师德素养和和专业能力外,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场师生同台演出的精彩节目,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艺术效果。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或者唱独角戏,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更不是我们所要求的舞台效果。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韦莲芝 《学语文》2009,(6):56-56
教师用体态语(即眼神、表情、姿势、装饰用品和距离等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的手段,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调控、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采用体态语的心理依据,是因为一切意识都是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上,无意识状态是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对于开发人的生理潜力具有特殊的功能。而环境中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对我们形成某种暗示,形成一种观念。转化为一定的行为或产生某种效应,这就是可暗示性。所有的体态语均为传情达意的手段,本身就具有暗示性。  相似文献   

19.
过去认为教师只要讲深讲透,学生自然就会了。实践证明,这是极大的误解。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会,教师的滔滔不绝,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机械重复的训练充斥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做到语文教学信息化;及时吸纳网络语,传输最新语文信息;拓宽语文学习的新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引领语文教学方向,努力塑造信息时代语文教师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