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母语教育植要于民族的悠久历史,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是其永恒课题,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在开拓新路时汲取传统之精华。这一意识应浸透在语教育的方面。举例而言,可从朗读与背诵,考试以及打基础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等来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改革,应将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充分继承传统语文教育中有益的经验和可行的方法,并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注入富于时代特征的当代语文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不断吸收新鲜养料,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3.
纵观一个世纪以来的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可以绶现,它前进的路途是曲折迂回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至今犹存。因此,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若要使语文课程改革继续深化,除大力宣扬新观念、推行新举措外,还必须破除存在于语文教育中的积习。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是改革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传统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我们把目光回落到了人的身上,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中存在着纯工具训练的倾向,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忧虑。从世纪之交起步的语文课改,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强调人文教育,消除纯工具训练,这无疑是正确的。不料刚过几年,纯工具训练还未完全绝迹,脱离语文而强调人文的现象却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理念与人的价值@苏盛葵$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  相似文献   

7.
1997年,某个杂志上的三篇文章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口诛笔伐,两年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闪亮登场,那场批判俨然开了课改的先声;课改如火如荼铺开的当下,人们对于语文的批判并没有任何停止或减缓的迹象,语文教学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教育,不同的文化传统所带来的教育影响必定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传统教育,我们要仔细审视,坚持辨证看待和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保持好的传统和特色,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立起既符合国情,又能紧跟着时代文化不断发展的现代语文教学观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界定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内涵,系统地分析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共同目标整合到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健全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和深入地思考,认为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应该是:精讲多练,同时阐述了该观点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教育》2013,(24):1-1
1981年1月1日,《甘肃教育》正式出版发行。从此,《甘肃教育》伴随着甘肃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路走来.记录了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无数教师成长的足迹。三十多年来,《甘肃教育》陪伴着无数读者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岁月,真正成为一本属于陇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己的杂志。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背诵,提倡勤读,强调多写,主张仿效,符合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语文学习和训练规律.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其科学性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深入地了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客观地发现其精髓,智慧地继承其精华,并很好地应用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突破语文教学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分析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填鸭式”教学的几种弊端,论述“精讲多练”的好处,认为要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精讲多练,自主互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总体言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定位更为全面准确,语言表述更为清晰明确,课程目标更具适切性,教学实施更具可操作性。深入研读,深感其变化集中体现为现代视角下的语文教育的回归,即弘扬母语教育传统,凸显语文时代特征。一、弘扬母语教育传统过去,我们对传统语文教育批判得多,继承得少。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这里说的继承不是简单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的1999年.我们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改革经过艰苦的摸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语文教育理念到语文教育实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初步实现了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语文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了语文课程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善.正在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语文课程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等等。然而.“语文课程改革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协彬 《云南教育》2005,(17):21-2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既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注重其人文性,这体现了语文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回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当中,完成由传统角色向新角色的转变,是语文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之所在。我们有必要对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进行一番审视和甄别,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确传统角色的合理性以及局限性,才能合理扬弃,批判继承,进而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8.
扬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精髓,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它告诉我们,在对待事物时,应批判地接受,吸其精华,剔除糟粕。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我,常常在思考:课改并非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也应是一种扬弃。那么,对于传统教学,哪些应该去继承,哪些又该去创新呢?  相似文献   

19.
母语教育植根于民族的悠久历史 ,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是其永恒课题 ,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创新 ,在开拓新路时汲取传统之精华。这一意识应浸透在语文教育的方面。举例而言 ,可从朗读与背诵、考试以及打基础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等来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和谐教育"的提法和理论也源远流长。孔子强调"和为贵"和"有教无类",提出一个非常深刻的论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即是承认多样,主张多样,不相同又和谐,从多样中寻求统一,通过多样达到精益求精。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