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建湘 《师道》2004,(9):30-31
2004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广西高考历史猜题问题,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我感触很深。不管是泄题还是猜题,我赞同谢小庆教授的观点: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目前的教育还是“老师教一本书,学生学一本书,考生背一本书,考试考一本书”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应试教育下,所框定的"教——背——考"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缺少生命个体感悟体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深思:怎样在现有条件  相似文献   

3.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是对应试教育最真实的写照,这充分说明了应试教育给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的危害:填鸭式教学——教师"死教",学生"死学"。  相似文献   

4.
书的缘分     
傅平凡 《江西教育》2023,(48):14-15
<正>“每本书都要读完吗?”“是专心读一本书,还是同时读一些书?”“书读不懂,要怎么办?”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多年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习惯,规定我们该读哪些书,但读书其实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我的建议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应是一件乐事。就像看电影要关注字幕、配音、清晰度,买衣服要看设计、面料、版型,看书也要仔细对比出版社、翻译家,多参考其他读者的评论,还要摸一摸书的质感,看一看书的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5.
课间来到班里,发现男生浩浩正在埋头读一本厚厚的十六开本书,看我走过去,他赶紧把书收起来。我拿过书来一看,封面上赫然写着:校园江湖——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我打趣到:"怎么?也想练  相似文献   

6.
课间来到班里,发现男生浩浩正在埋头读一本厚厚的十六开本书,看我走过去,他赶紧把书收起来。我拿过书来一看,封面上赫然写着:校园江湖——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我打趣到:“怎么?也想练成坏蛋?”上课铃声响起,我没再往下追问。  相似文献   

7.
学习格言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蒙田●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大加图●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麦考莱●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除非我们把书里的话活用,否则书将成废纸。——毂尔佛(北京盛春莲摘荐)学习格言!北京@盛春莲  相似文献   

8.
陆海峰 《江西教育》2011,(11):30-31
<正>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练习5中的"读读背背"这组词语时,执教者改变了以往"读——议——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巧妙勾连,丰富成语以及名言的内涵,使它们变得立体可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片段一】畅谈偶像,感知形象巧铺垫师:回忆"练习3"学过的读书名言,谁能背诵?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9.
教考分离的价值理性在于,试图从学业评价和能力评价的角度,突破教考合一局限性,克服应试教育及其衍生出的各种偏离教育本真的浮躁现象;教考分离具体操作有三个维度:自主学习、分类发展、辅导教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生对"早读"是持一种抵触应付态度的,经常会有人早读不带书,两人合读一本书或三人共享一本书的现象极为普遍。而且,许多人狭隘地认为,早读无非就是读课文、背段落、受检查。所以,  相似文献   

11.
任玲玲 《小学生》2008,(4):13-13
开心果姐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还有兴趣坚持读课外书。爸爸知道了,说:"学习这么紧张,你读那些书干什么?你大脑能装几本书呀?"我觉得奇怪:我多读书并不影响语文、数学,反而经常在和同学交谈时让他们吃惊,考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目前高中学生普遍认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也迫切想学好英语,但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英语的学习就是听听、记记、缕读、背背。教师吩咐背,所以学生就背。殊不知.前背后忘,更别谈运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略而事半功倍,这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读书方略方法方面他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0月15日阴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心灵的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像在我面前打开一扇扇窗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读什么书——培养学生自主择书的能力1.授其自主择书法。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这种类型的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抓住这本书的重点,并判断其阅读的价值。很多同学在阅读新书时,往往从正文第一个章节开始,却忽视书中很多有意义的信息,如作者介绍、目录、内容简介、序等。事实上,这些信息都是能快速了解这本书内容和阅读价值的"密码"。如果每次在挑选书目时多加关注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就会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6.
正消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共读——班主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童书,共同经历一段旅程,那样我们就会在书的世界里"相逢",共同编织美好生活。一、共读——共同经历一段旅程1.书信,开启芝麻之门。阅读之初,我们一般用书信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一本新书,或者告诉他们这本书将带给我们什么,或者我们将讨论什么问题、要做什么准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共读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考没有直接考查朗读,这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朗读只是老师个人的强调,不重要,以至许多学生连一段小短文都读不通顺。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许多老师也抱着"考的教,没考的不教"的功利思想教学,到中考时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不会顾及"没有做任何要求的朗读",使得许多语文课堂只有"问"——"答"的声音,更添几分枯燥。  相似文献   

18.
深 刻 理 解 作 品 的 主 题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一 项 重 要任 务 。 通 过 这 一 教 学 环 节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概括 能 力 ,学 生 能 对 课 文 达 到 本 质 的 理 解 。 因 此 ,在 语文 教 学 过 程 中 ,如 何 深 刻 、正 确 地 诠 释 作 品 的 主 题 ,从 不 同 角 度 多 元 化 分 析 作 品 主 题 蕴 含 的 丰 富 性 ,培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 是 每 一 个 语 文 教 师 应 该 思 考 的问 题 。笔 者 认 为 ,要 达 到 以 上 目 的 ,教 师 就 要 提 高 自身 的 文 学 修 养 , 摆 脱 对 参 考 书 的 依 赖 , 避 免 文 本 …  相似文献   

19.
正"你的降生,让我们有理由去重新审视这个你将要居留的世界。"——扎克伯格人到四十,同学家的孩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了,而我才做起了爸爸,有时难免有"晚了"这样的感慨。但有所失必有所得。现在的我,父性更加醇厚,父性更好地觉醒了。想想如果是20多岁就有了宝宝,自己还没有真正成熟,那时做父亲,也会稀里糊涂的。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他写了一本非常出名的书——《傅雷家书》,用186封书信,跟儿子谈艺术,谈人生,"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相信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父亲都会被他那伟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会对一本绘本情有独钟,读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的读了二三十遍。这可苦坏了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读,到最后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复行为"?家长该怎样对待宝宝的这种行为呢?第一,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为什么会"喜欢重复"?很大的原因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