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高效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电子集成理论为思路,借鉴管理集成的研究成果,针对循环经济发展和研究中出现的由资源孤立利用、技术孤立开发等所引发的系统稳定差、循环不经济等现象,探寻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试图归纳出循环经济集成原理,以指导循环经济实践,使循环经济体系分工合理、目标一致、功能完善、运行协调。  相似文献   

4.
刘丽霞 《培训与研究》2007,24(5):61-63,6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集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循环利用化学实验试剂和废弃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循环实验是循环经济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所谓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模式,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后的一种创新,在这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的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循环经济通过形如输出、输入的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循环经济是区分于传统经济体系的新社会经济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形式。农业循环经济注重农业"循环"理念,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约束条件,即保证资源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以滨州市为例,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和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提出更新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开发大项目;开辟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科技与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等策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国际循环经济博览会上,沙家浜中心小学展位上精美的芦苇画吸引了众多记者和观众的眼球,这是我们继"红色小导游"之后,产生的又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早已引起世界许多先进国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书籍的获得难度降低,因此人们把书本当作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浪费现象愈加严重。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为二手书籍的有效再利用提供了便捷、省钱的途径,让书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我国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高考命题对这一考点也非常青睐。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循环、节约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流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促进人类经济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强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一种闭环型模式发展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级形式。要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Reduce)、再用(Reuse)、循环(Recycle)"(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将资源环境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模式,"物质循环利用"是其关键所在,"提高整体效益"是其最终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既要借鉴构建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重组经济运行过程,又需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但依靠市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加强政府引导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科学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对于宏、微观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对于循环经济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控制,另一方面对企业和城市进行循环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以前搭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用货币的量纲,只停留在人类的经济活动领域来构建指标体系,另外一个途径是利用物质循环原理.本文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弥补了原来理论在测算循环经济物质能量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以能值为量纲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使得人类在定量测算自然系统对人类经济贡献时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延安中学的初缘问:最近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市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报道。我想知道的是,什么叫“循环经济”?上海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和"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传统的资源利用模式是单向线性的,产业生态学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等在不同种群生物之间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产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坚持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的"三同时"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为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和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运作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持,促进柴达木盆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西部经济快速发展。首先,引入物质平衡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揭示在柴迭木盆地实发展环经济的必要性;其次,研究分析国内外成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柴达木盆地已建四个工业园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在柴达木发展形成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建立柴达木式循环生态工业园,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柴达木式循环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科学的思想观念,又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在参考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餐饮业发展现状,对宁波市餐饮业现有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为目标,探求符合宁波市餐饮业现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宁波市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宁波市餐饮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立法、宣传和贯彻清洁生产理念来展开;同时提出了四种餐饮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宁波市餐饮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