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国范围的职业院校1238 名任课或兼课教师进行调查,比较职业院校不同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状况.结果发现,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人格解体的检出率分别为34.2%、15.7%和11.1%,情绪衰竭在婚姻、教龄、职称、兼任行政职务和学校层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成就感在年龄、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格解体在性别、学校层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现实考察,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情绪衰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2)教龄不同的男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3)小学教师在低成就感上显著高于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发现并提出的,随后玛勒诗与派恩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表征着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而学校则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场所和主导因素已形成共识.本文重点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三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玛勒诗等人编制的职业倦怠修订本,对吉林市三所高校181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吉林市三所高校教师无严重职业倦怠现象,但情感衰竭已初露端倪;性别、年龄、所教学科、教龄、是否兼职等对职业倦怠的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情感衰竭和成就感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对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进行了改编。经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较高。采用改编的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朝阳市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初中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偏高,非人性化现象不太严重,个人成就感较强。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职称、学历因素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情绪衰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本文对我国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基础上阐述了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表现,总结多年来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经验。为学校、社会、教育行政机构等了解和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于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或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份。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Maslach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通过实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实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实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诊断、咨询、辅导等手段对实验教师职业倦怠进行调适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江西77名思想政治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情绪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瑶族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采用编译后Maslach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57名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论:瑶族中学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偏高,去人性化程度中等,而个人成就感较高;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是否班主任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群抽样法,利用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MBI)对270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达轻中度,检出率为75.4%;性别、婚姻状况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学历、教龄在耗竭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职称、学校类型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均产生差异,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许多中等卫校的临床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与新鲜感荡然无存,对教育教学再无激情,得过且过的念头日渐强烈,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变得令人生厌。随着事业目标的缺失,荣誉感的失落,成就感的无法满足,临床教师产生放弃在中等卫校当教师的想法,更愿意弃教从医。此即中等卫校临床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临床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倦怠干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倦怠及其表现形式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为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研究发现,初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不严重,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有较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并对缓解初中物理教师职业倦怠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一种源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衰竭、态度消极、行为消沉的不良心理适应状态,它是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职业倦怠长期得不到缓解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研究职业倦怠与心理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教师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艳华  肖非 《中学教育》2009,(7):22-27,12
本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丹东地区113名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显著低于普通学校教师;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学历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校"两课"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普遍性地存在.最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等方面.(2)不同年龄、职称的高校"两课"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社会对教师与医生的高期望,繁重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以及学校对临床教学和教师重视不够,使得卫校临床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与临床工作,也影响到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应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为临床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并通过科学的激励方法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教师自身也应调整心态,培养健全人格,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 从校长到教师,从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日渐加深的社会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感受到了很大的职业压力,并且表现出各种各样不适应的反应:他们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动不动就会对学生大发脾气,不能很充分地备课,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丧失,情感变得疏离和冷漠,与同事和学生之间产生很大隔阂.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压力日益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重视,教师压力过大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会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缓解教师压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教师压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