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出错。研究和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寻找克服的方法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重要任务。 由于小学生智力因素所导致的错误大致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应用题教学只有经过学生独立地思考,才能正确地解答。如教学“有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20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给它四周糊标签,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做标签?”学生通过思考得到三种解答方法:①(20×16+20×10+16×10)×2-20×16×2.②20×10×2÷16×10×2.③(20×2+16×2)×10.方法③是种新颖解法,这位学生不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算理的思维定势影响,而是把要糊上标签的长方体的面展开,得到一张长方形纸,只需…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把不同的应用题,引导学生从同一角度上进行类比,使学生思维活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能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使学生学得主动,懂得透彻,用得灵活。比如我开始教《百分数的应用题》的例题,(五年级有学生180人,其中少先队员162人,少先队员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因为学生在学习分数除法时,已初步了解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用比较数除以标准数,又掌握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所以,我在  相似文献   

4.
在复合应用题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为防止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死记类型和死套公式,小学五年制数学教材要求,典型应用题教学还是纳入一般复合应用题教学系统之中,把教学重点仍放在分析和掌握数量关系上。最近我听了南京市御道街小学席老师一节三年级典型应用题教学课,颇受启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有些学生往往被题中的文字叙述所迷惑,选不准算法,求错了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抓住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教会学生正确解题。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及其逆运算问题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把分率搞错。比如:“某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占3/5,女生有多少人?”就往往会答成“50×3/5=女生人数”;又如:“种一批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帮助学生实现算术和代数两种解法的沟通,促使学生的解题能力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高,一直是困扰着应用题教学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在正确分析解题活动的基础上,揭示解题能力的实质和构成要素,而  相似文献   

8.
解答应用题一般采用列算式或设未知数列方程(组)的方法,但在实际问题中也有难以列算式或不能列方程(组)的应用题,对于这类应用题同学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学会用叙述法解答应用题就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并且对于提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检验时要列式,还要计算,比  相似文献   

10.
题目 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1.5米,在同一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米,落在墙上的影高为2米(如图1),求  相似文献   

11.
例1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的基本题,它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的应用题大致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复旧  相似文献   

12.
题目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1.5米,在同一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米,落在墙上的影高为2米(如图1).求旗杆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在解答常见应用题时,常常会犯一些错误,下面将几种常见的错误作以归纳,希望同学们今后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例1小兵6分钟走路360米,照这样计算,走840米路需几分钟?错解1:360÷60×840错解2:840÷360÷60=60×840=840÷60=50400(分钟)=14(分钟)分析:错解1由于没有弄清数量关系,机械地套用正归一问题的解法,导致列式错误。错解2由于粗心,也可能是对括号的作用不理解,列式时漏掉了括号,导致列式错误,于是混淆了有括号和没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而造成了错误。正确解法:840÷(360÷60)=14(分钟)例2一台收割机要收割小麦280公亩,头6天收割168公亩,照这样计算…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教材把一年级应用题知识整体分解为一部分一部分的题组,又运用提前铺垫、一例突破、强化对比等方法,使学生建立起应用题的整体认知结构。因此,发挥教材整体结构的功能,必须把握数量关系,把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应用题成组整体呈现,利用突破一例掌握整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能取得较  相似文献   

16.
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如果应用题的条件、问题或叙述方式稍有变化,学生便一筹莫展。设计一题多变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 ,有一类隐含不变量的题目 ,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且千变万化 ,解题方法比较多 ,但一般解法思路比较繁琐 ,给学生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不仅拓宽解题思路、沟通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 ,而且探寻出思路单一清晰的创新解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解题应变能力 ,并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现简介如下 :例题〕某工厂A、B两车间共有480人 ,A车间的人数是B车间人数的 35,A车间调进若干人后 ,这时A车间人数是B车间人数的 25。问A车间调进多少人?创新思维训练(一)请同学们想一想 :题…  相似文献   

18.
19.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许多教师注意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诱导,但对应用题结构的教学却重视不够。这显然不利于应用题教学。一、结构与数量关系应用题的核心是数量之间的计算关系,但这种关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述的。这里所谓应用题结构,即题目语言文字表达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认为,数量关系是应用题  相似文献   

20.
分数应用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 ,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列举一些错例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 1 一块花布长 9米 ,剪去23 又23 米 ,还剩多少米 ?错解 :9-23 -23 =723(米 )分析 :把抽象的分率“23 ” ,当成具体数量“23 米”。“23 ”与“23 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23 ”是指“9米的 23 ” ,它是 9× 23 =6(米 ) ;“23 米”就是指“23 米”。正确解法 :9-9× 23 -23 =2 1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