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效率”与“公平”的界定、什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历史进步评价标准的非单一性、社会主义的本质、割裂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关系的危害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必须深化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2.
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强调效率优先,增加社会财富,丰富社会资源,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平问题伴随效率而生,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何者优先成为困惑学界的“斯芬克司”之谜,囿于矛盾的斗争性,这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之维;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要从我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以和谐之维来确定二者的关系,既“静”又“动”地看问题,强调动态的变化与平衡,使效率与公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得以消融,让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在和谐语境下,转变效率与公平的斗争性的一面,而需强调二者的统一性,“追求效率,注重公平”是当前公平效率观的正确选择,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公平问题更应该凸显。  相似文献   

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简述了效率与公平的涵义,重点阐明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兼顾公平的可能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提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我们并不陌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曾指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在我们国家首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这条分配原则。那么,究竟怎样来理解和…  相似文献   

5.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有其内在统一性和客观必然性,坚持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多纬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相对应,同时考虑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公平”主要是指“经济公平”和“社会伦理公平”。“经济公平”与效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伦理公平”则与效率既相冲突、又相统一。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应该坚持“经济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效率优先,兼顾社会伦理公平”。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指后。在追求公平与效率两大目标过程中,应该坚持“政府抓公平,企业抓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条件,多年来我国也并未真正实行过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原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分配原则,是统摄现阶段一切分配形式的分配原则;区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具有充分的根据和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平的含义既具社会广泛性,又具历史变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分配方式决定了多种公平观的并存,不同公平观不仅具有社会并存性,而且具有个人并存性,这决定了社会公平观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复杂性。我们在处理公平与效率二者关系时,要高度重视,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要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侯玉基 《西江大学学报》2000,21(4):16-18,4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追求高效率,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公平,这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统一又对立,长期为人们所关注。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在肯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模式的同时,也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探讨了中国目前有关公平与效率的相关理论,重新审视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模式,并分析了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的价值规定:自由、公正、平等、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主体独立、市场决定、自由竞争、等价交换,也就是价值规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一方面是利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通过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定来匡正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损害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运行十多年以来,已经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正严重地危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思考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主法制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相继发生的"毒奶粉"、"地沟油"、"小悦悦"等极端事件,却在不断动摇着人们对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信心。如何遏制和治理当前道德中的一些扭曲现象,如何营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道德模式和道德观念,如何构建社会主义道德新体系,不仅关系到道德文明本身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作为一种生产力,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诉讼,提高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信用严重缺失,产生了种种弊端,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依靠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抑恶扬善,在全社会树立守信的观念和意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义利关系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与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紧密的一种价值观。而将重义轻利、以义节利作为其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儒家更是独树一帜。儒家的义利观是用来调节国家、社会、个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思想导向器,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引导我们的企业在新世纪中实现其所追求的道德价值和法律价值,达到道义与功利、公平与效率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三大基本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三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间接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新协调了社会利益关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困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7.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手段,也是所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分配原则。但宽产不说明,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已没有根本的区别。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和它所采用的分配形式是根本不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不同社会制度下共同的分配形式,它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却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在国外大学教育中由来已久,而我国公民教育仅在九年义务制教育当中有所涉猎,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几乎还是空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法治化的不断完善,社会需要能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有自觉认识的公民。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力的高素质的公民,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市场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学者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理论。市场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它在探索市场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和谐社会思想,其理论中的民主、自由、平等、社会公正、法治等观点蕴涵了和谐社会思想,它所追求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也反映了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