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批评和比较文学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文学的定义应该体现学科发展的新特点,重视文化批评的意义。但是,如果把"探讨文化差异"当作比较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研究的根本标志,那是不妥当的。比较文学的基本要求是研究对象必须跨越民族界限,没有跨民族意义的文学研究,即使是重点探讨文化差异,也不是比较文学。否则,就会把比较文学消解于一般的文化研究之中。所以,文化批评在当前虽然应该强调,却不应成为界定比较文学的依据。有关比较文学定义争论的历史说明,准确地把握学科的特定研究领域和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为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告别了边缘地位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度被忽略而仅仅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子项的翻译研究重新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大大丰富了前者的内容。翻译在使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担当着重大的使命,这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使命不谋而合。二十世纪后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大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并改变着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且对比较文学研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无意给“比较文学”一个界定,只是本着推进和发展这一学科之目的,对其学科性质及其未来走向进行打量,认为在多元文化语境共生的背景下,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并沟通对话,使比较文学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特征。该文的阐述就围绕“世界文学”建构之可能性、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走向、比较文学的科际整合这三个视界展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传统比较文学定义中的跨民族概念讨论入手,以新疆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等为蓝本,围绕比较视域这一核心概念,以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关系,并涉及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地位,试图确立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的重要比较文学学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又有了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视野下迥异于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是从跨语言、跨民族的角度,从文学和文化的层面来研究翻译这一实践活动的,对于"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流散文学的多元文化视角使之具备了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特征;流散文学的文化交流、沟通、融合功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全球化时代流散文学研究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比较文学名称的误解,对它的理论中的"跨越"性特征不确定,把其中的文化研究当作当下文化研究热潮中的文化研究,从而导致比较文学失去了学科界限,给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较文学的名称"、跨越"性特征和其中的文化研究进行辨析,来确定比较文学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8.
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更多关注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与人生,是当前比较文学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新人文精神、多元化思维及对文学共同规律的探求,是比较文学的活力所在,因此,化解文化冲突、保护文化生态、推动文学发展就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研究将向纵深发展一一中国比较文学 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989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世界文学交流中的跨国。红娘’一一“媒介学。 简介 ‘ 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一一谈比较文学在外国文 学教学中的运甩 比较文学在沏南 关于中国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的检阅一一谈《现代中西比 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界定“中国学派”危机与前途 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与孟长勇 同志商榷 论比较文学体系中的三栩位 借鉴、深寻,建构一一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理论綦点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  相似文献   

10.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比较文学传统,近代蒙古比较文学是伴随民族文学的觉醒而产生的。在民族文化交流中发展本民族文学,合理地对待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别,实现不同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平等和共同的发展,成为近代蒙古比较文学的主要特征。主张民族特殊性和文化多元性,这使近代蒙古比较文学具有了现代方法论意义,并且成为与同时代法国比较文学平行的比较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比较学的跨越性要求在研究中越须进行化研究。而比较学的发展吏恰恰显示出化研究的欠缺。可喜的是,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化多元化和化一体化正成为新的时代观念,跨化研究也将成为比较学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比较学的跨化研究中,应该从中外化的视角促进比较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崛起。文化和"文化研究"开始受到众多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注与重视。在比较教育领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文化转向,比较教育的文化观和"文化研究"范式日益得到发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为关注文化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在"文化研究"范式中,比较教育的研究单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文化转向给比较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的跨越性要求在它的研究中必须进行文化研究,可是比较文学的发展史恰恰显示出文化研究的欠缺。可喜的是在当今全球化语境的条件下,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一体化成为新的时代观念,跨文化研究成为比较文学新的发展方向。那么,在中国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中,就应该从中外文化的视角促进比较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视野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自觉追求,文化之维的审视能够有效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使研究价值得以延伸。比较视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十分显著的方法论意义,“越界”意识赋予研究者更大的精神自由度,彰显文学研究的人文内涵。注重比较视阈与文化之维的考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文化汇通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博大,学界对其研究已经很多,但关于他的文化生态忧虑尚需更多探讨。本文试图谈谈在阅读理论文本基础上的一种理解:叶先生在其比较诗学理论中一直贯穿着学者的忧虑,也一直试图在自己的诗学研究中寻找解决这种危机的途径。这种努力表现在对待中西文化和文化交流的积极而辩证的态度上;表现在对文化根源和现实审视中的文化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教育研究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中,研究者一直比较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在全球化的视野下,突破比较教育学界在研究中长期的方法论中心及研究视阈局限的桎梏,重视民族文化的研究,亦即正视文化研究地位,拥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建立文化自我意识,掌握研究本民族文化的"话语权",是比较教育研究科学化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7.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正显示了对话者本身的弱势地位。强势文化是不会与弱势文化进行对话的,它只会进行文化输出与殖民。而相反中国学者的这一主张正是在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情况下的本能举动。其实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离不开与异质文化的相互交锋。当强势文化入侵或者被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比较文学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进化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单介绍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分析这两种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进一步阐述这两种文化在当今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客家文化和屯堡文化可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