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MOST之旅     
LAMOST,原名“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英译全称为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它是王绶琯院士和多位天文学家集思广益选择的一个介入国际上天文“大科学”建设的项目,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LAMOST”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付诸实施.本文作于世纪之交,叙述了在当时学科发展背景下一项新型天文望远镜的研创过程,涉及到科学发展中的一些战略思考,是王院士自己的治学体会.本刊发表此文,对我们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执著的追求,铸就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道道里程碑;"三部曲"般的传奇研究历程,诞生了具有创新的折轴光学系统的2.16米天文望远镜。1994年与王(王受)琯院士共同提出了世界闻名的我国自主创新的大视场大口径光学望远镜LAMOST方案——他便是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苏定强教授。  相似文献   

3.
崔向群的老师苏定强院士曾对她说过:"搞LAMOST这样的项目需要敢死队,参加LAMOST就是参加敢死队,而你就是敢死队队长!"当本刊记者面对这位敢死队女队长时,发自内心的一种敬佩,干练的短发已暗藏缕缕银丝,因常年伏案工作,劳累过度,严重的颈椎病使她看上去面色苍白。为了LAMOST,崔向群放弃了国外的工作,回国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十多年锲而不舍,终于使LAMOST这一我国自主创新的有相当多技术难题的大望远镜项目看见了成功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6月29日,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在北京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我国这一自主创新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所有关键技术已被突破.据项目总经理、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介绍,LAMOST 小系统包括3 m 口径的镜面、250根光纤、1台光谱仪以及 LAMOST完整的机架、跟踪和控制系统.他指出,小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7,(9):20-21
国际评估委员会在2005年考察LAMOST项目的评估结果时,肯定了LAMOST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一、LAMOST项目是一架拥有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非常有挑战性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在多项技术上走在国际前沿,它的科学功效能够给中国天文学提供独一无二的观测功能。二、LAMOST首次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镜面(可变形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首次在世界上实现六角形的主动可变形镜面;首次在世界上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的拼接镜面;首次在世界上应用4000根光纤的定位技术(目前同类设备仅640根光纤)。  相似文献   

6.
王绶琯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43年在重庆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入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开创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并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推进。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对提高中国时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负责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90年代与苏定强等一道提出LAMOST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大型科学工程项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7.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在北京中关村,我有幸采访到了已84岁高龄的王(王受)琯院士。一头华发,一脸慈祥,一身朴素——是王老给我的最初印象。听说我对LAMOST感兴趣,王老的兴致很高,谈起LAMOST,王老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讲,从他的每一句话中,我可以感受到王老对于LAMOST所倾注的心血以及对于LAMOST所融入的深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田兆运  孙彦新 《高中生》2009,(18):66-66
2009年6月4日,中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一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成为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9.
儿童们的小科学院从60年代起,苏联克里米亚成立了一个叫"探索者"的小科学院.下设九个"学部":数学、物理学、控制论、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和地方志学、工程技术学和出版中心.小科学院的成员称"院士",并分为"执行院士"和"通讯院士".所有的"院士"都是儿童,其录取要求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2年6月24日~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我国农业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与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0多所农林院校的50多位代表.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出席了会议.农业部原副部长路明应邀作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石元春院士、盖钧镒院士、沈允钢院士、官春云院士作了专题报告或发言.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叶取源副校长主持.围绕会议主题,上海市农委潘迎捷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校院长、书记、教授作了大会发言.这次研讨会,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了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问题.从农业看教育是此次研讨会突出的特点与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