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中国大陆学界普遍将第三次反共摩擦描述为国民党的反共舆论准备——反共军事行动——共产党的舆论反击——第三次反共摩擦被制止的线性过程。而笔者的研究表明,《中国之命运》的出版与第三次反共摩擦并没有必然联系,第三次反共摩擦是由共产国际解散这一突发性事件诱发的。并且在该事件中国民党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导致其对共政策严重脱离实际,最终陷入政治解决不成,武力解决不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党制定新时期的建国方略和行动方针,并以之统一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的思想.不能简单地把它和第三次反共摩擦直接联系起来,以之作为蒋介石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摩擦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在第三次反共摩擦中,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了政治招降和武装进攻的两手政策.由于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要中共交出军队和地盘,其对共政策最终陷入了政治解决不成、武力解决不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到1938年10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丧师失地,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之手.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积极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和数起军事摩擦,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军事上,把军队撤到西南和西北,消极抗战,避战观战.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使日军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从东北——北平——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经济上,四大家族掠夺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军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军部陈始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这次事件之所以发生和给我党我军造成极大损失,除了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灭共的根本原因外,还与当时的新军最高指挥机关──军部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关。本文拟冒昧地谈谈新四军部与皖南事变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将反共高潮推向了顶点。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通过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迟滞了顽固派反共的步伐;在“皓电”发表后,及时为中共中央答复“皓电”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具体建议;皖南事变后,领导南方局积极争取国内外舆论,有力地打击了顽固派的反共气焰,为中共在政治上赢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件后,胡适、丁文江合作发表《所谓剿匪问题》一文,十分凝炼和鲜明地聚焦了自由派知识分子对于国民党"剿匪"政策的公开质疑。但随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所引起的时局巨大变动,他们中许多人迅即见风使舵,重新站到了国民党"剿匪"的旗下,由质疑转向期盼"全歼残匪",其内部的分化也成了不可避免的事。西安事变后胡适、张季鸾诸人虽最终接受了国民党废止"剿匪"政策的现实,但与范长江、王芸生等人的主张毕竟不可等量齐观。国民党"剿匪"政策虽废,反共之心仍存,自由派知识分子既不脱"恐共"痼疾,复不能躬身自反,在此后全面抗战中反共浪潮迭起,其将继续追随国民党的政治取向,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似文献   

8.
1940年,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又制造新的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向北移中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此后,中共中央仍然在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相似文献   

9.
民国西康格桑泽仁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2月,西康地区爆发了国民党西康省党务特派员格桑泽仁提缴当地驻军枪械,建立西康建省委员会的事件.这一事件是国民政府、西藏地方政府与川康滇地方当局等政治势力在该地区相互博弈的产物,也和晚清以来的西康建省筹议以及1930年爆发的第三次康藏纠纷密切相关,对第三次康藏纠纷、诺那事件、西康正式建省和甘孜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发展演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境一战线。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战场完成了国军战役配合作战任务后。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与国军一道退往国统区。而是勇敢地挺进沦陷区,在敌后发动群众收复失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便把政策重心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战转变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并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误国政策。制定与颁发了一系反共文件,在国统区、游击区、沦陷区、解放区加紧进行反共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