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文章具体阐明了沈从文先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打破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关于以典型性为核心的塑造人物形象﹙或性格﹚的技法,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使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意象的特征,即人物形象具有和谐性、抽象性、象征性和重叠性。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的人物基本上属于类型化的典型,《红楼梦》的人物才是更为成功的个性化典型的创造,而((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正处于由类型化性格向个性化性格转变的途中,也可以说是类型性、类型化过渡、转化到性格化、个性化的中介性环节。从这一特定的视角切入进去,予以开掘与拓展,进而体认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3.
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常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而肖像描写广义上包括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从狭义上讲,肖像描写就等于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或称之为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面容、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起点。精心打造人物的出场,能塑造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使读者一见钟情。所以,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在人物出场的处理上无一不是呕心沥血、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5.
人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方面的特征。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成功塑造个性鲜活的人物的关键,不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如何,而要在捕捉人物的个性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有发现的眼睛。在中学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众多的人物,如: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塑造的人物所不同的特点,即呈现出非个性化的特点.郁达夫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着较为近似的性格.他偏重于人物的内在情感的描写而放弃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因而具有模糊性、稳定性和主观性的非个性化素.非个性化因素是“主情”文学的特点,在展示二十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心灵历程时,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的辉煌艺术的最高顶点,是他的人物塑造。巴尔扎克大大开拓并丰富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供了从肖像描写到内心刻划、从描写人物的环境到展示人物言行的全面的艺术经验,使得在小说中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常需要交代人物的相貌特征,包括长相、身材、衣着等,这些统称为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精当的外貌描写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鉴赏,主要地就是对小说中典型的人物性格进行品味。典型性格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丰满起来的;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环境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鉴赏小说必须地将典型性格、故事情节、环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作家们总要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下功夫。同人物平时的语言一样,人物临终时,说出的最后的话,也应受其独特性格的支配,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死,是一个人性格发展的终点。人物死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与平时不同,所以,人物的临终之言对其性格发展往往有着特殊的作用。从一些外国文学名著中,可以看到高明的作家非常珍惜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后一笔。他们笔下人物的“临终之言”,或者使人物性格的整体更为完整、丰满,或者使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在特定的条件下,还能使人物性格在临死之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塑造的人物所不同的特点,即呈现出非个性化的特点。郁选夫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着较为近似的性格。他偏重于人劫的内在情感的描写而放弃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因而具有模糊性、稳定性和主观性的非个性化素。非个性化因素是“主情”文学的特点,在展示二十世纪初的知识分于生活史和心灵历程时,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动画剧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别的文学作品稍有不同,它要和动画本身的特点相结合。动画人物是动画片最醒目的标志,塑造成功的动画人物形象是动画片剧本创作的首要任务。它用夸张和幻想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赋予人物单纯美好、充满幻想的独特气质,使得人物的性格突出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从而成为动画片最打动人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巴尔扎克作品的主要人物都具有被某种欲望控制的激情式的性格,本文以《亚尔培·萨伐龙》为例,剖析这种性格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高速发展,CG三维角色造型艺术已被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随着众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CG三维角色建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化解难题,提升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主要矛盾。人物头部的塑造在传统造型艺术里就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其面部五官、肌肉在形态上既有复杂性也更有形态上的微妙变化性,同时还具有很丰富的表情活动、性格体现、心理表达,这就要求我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要面对五官、肌肉形态的复杂变化,也要考虑人物的内在特质、性格的体现。找到理性的建模方法快速掌握人物面部五官的布线规律、形态的塑造,就会深入理解三维角色建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张金凤和何玉凤是《儿女英雄传》中的两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时,既有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一方面,作家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由于作家忽略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将人物视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导致了人物形象性格一致性的断裂和主体性的丧失,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缺失和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6.
夏洛克作为欧洲文学的艺术典型,莎士比亚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动态的视野从整体上去把握人物。夏洛克是被作为一个不断变化角色的圆形人物来塑造的,他的高度个性化来自其性格因素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17.
人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方面的特征。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在外貌、服饰上的区别了。成功塑造个性鲜活的人物的关键,不在于文字表现的技巧如何,而要在捕捉人物的个性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有发现的眼睛。在中学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众多的人物,如:《故乡》中的“闰土”,《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和“胡屠户”,《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祝福》中的“祥林嫂”等,这些人物之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塑造了近千个人物,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技法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这些技法主要有:运用“性格强化法”,突出人物性格的一个方面,使其个性鲜明;通过人物周围的环境、人物来进行衬托、泻染,于“无”处写人,突出人物的精神人格;用“正衬”“反衬”等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差异;用“略貌取神”的方法,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突出其神韵风采。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塑造的,人的性格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综观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人物形象,千变万化,各具特色。皇帝的开明、残暴、昏庸,历史名人的聪明睿智、博学多才,反面人物的阴险奸诈、反复无常,一般人物的多才多艺、性格奇特,等等,构成一个个复杂的历史画面,也给学习、探析历史人物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大凡小说家都有这样一种直觉意识:塑造性格,写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重点.然而,对于微型小说的创作来说.塑造性格,写活人物已不仅仅是一个“重点了,而且还是一个难点.千把来字的艺术篇幅,给人物展示性格的艺术空间毕竟太小了.寥寥几笔的艺术语言,要想勾勒出人物的神韵确实太难了.有人把这种艺术的限制比作在圆桌上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