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政治因素(一)──美国“文化外交”的历史面目方立美国在其对外文化交流中,历来“政治挂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其文化影响,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政策手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推行其强权文化外交,把文化交流作为实现其霸...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国际社会,国家利益是国际竞争的最为核心的概念。为了获得并维护国家利益,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是国家可以采取的两种手段。而在当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事手段已失去了它的威力,经济手段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国际竞争新态势中,国际政治经济化,国际经济政治化;一些国家虽不要战争,但要世界,即通过经济的手段,去赢得世界霸权。研究并把握国际竞争的时代特征和态势,不仅是国家采取科学合理的对外政策的前提,而且也是决定国内基本政策倾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加速发展,汉英翻译成为当前对外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而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的难点,在基础英语的汉英翻译中需高度重视交际艺术与文化差异的影响,因为英美文化交际艺术与汉语相比有着很大差异,有其自身独特的体系,加强差异性对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为促进中国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褒贬不一,总体评价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制约.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必须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加强公共外交,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国家文化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 ,特别是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国家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国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 ,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学校教育一方面应向青少年一代系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 ,阐释民族文化精神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另一方面应在社会和人文科学教育中彻底抛弃“文化进化论”的理念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基本价值观念和“自由”、“人权”等的历史性、文化性与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异常活跃,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国民心态还是文化内涵、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应加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实施正向翻译与逆向翻译结合的合作翻译,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不足,最终达到减少文化赤字,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大学文化传承既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文化育人、弘扬大学精神、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在要求。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片面重视汉语知识教学,忽视汉语教学的文化功能;大学精神传承不够,文化实践活动较少;文化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文化传承体系等问题。为此,应坚守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文化传承教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科,独立性日益凸显。高职英语教学涉及外来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而这些综合元素中的消极一面也借助英语教学的外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与取向,因此做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十分必要,这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说,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贸易等手段,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塑造出一个文化大国的美好形象,从而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而在对外交流中,英语翻译工作至关重要,可以确保对外交流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1.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的程度如何,实际上是关系到我国主导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接受和认同,并进而影响我国政治体系能否顺利运行的大问题。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靳利华 《唐山学院学报》2006,19(2):23-25,53
对国家外交中文化手段的运用进行实证分析,对文化手段运用的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指出文化作为一种手段在国家外交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尹耀樟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10-112,12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及独特的民族气息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有益探索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探讨和建构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的互动关系,对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理解以及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以文献、个案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展开探讨,认为建构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是由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文化性以及农牧区中小学文化持续传承所决定的。建构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在确立民族学校的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二者之间的文化对话和文化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理念是大学组织意识形态的表征,它对于阐释大学的组织性质和引领大学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说,大学理念应当是大学组织独特品性的真实反映,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外部影响无处不在。大学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组织在建构其理念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切割着大学组织的意识形态。大学也毕竟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尤其是民族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和社会时局的态势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大学理念的形成与表达。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奠定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大学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精神构建建对民族精神培育具有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大学精神构建中,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深化作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文化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建构上 ,还是在教育方式的建立上 ,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基于这种认识 ,本文分别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构与方式建立的两个层面 ,探讨了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及其影响与启示作用 ,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中国文化精神作为可资借鉴的资源来进行开发利用的观点 ,认为创造性地转化中国文化传统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各高校面向 2 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师范生整体素质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师范教育的人文化倾向、要求师范生会为师、会育人、会教研、会管理。这些对师范教育质的规定性 ,要求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在师范大学生的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上下功夫 ,必须处理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先进文化与强势文化、“授业”与“传道”、政治理论课和文化专业课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内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基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对比,文化实力形成强弱之分。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多方面挑战。文化强势国家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各个层面对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重重威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出现了诸多隐患,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文化概念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来的。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在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经济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现象的总和。其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国家创新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和谐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外部形象的提升等方面。目前积极发挥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政治功能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