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二氧化硫使稀的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褪色这一"异常"现象提出疑问。通过实验验证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除了二氧化硫外还有氨气,对物质推断中认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依据实验绿色化原则,对高中教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演示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从而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同时进行二氧化硫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与品红作用的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干燥的二氧化硫难使品红褪色,即不易与品红发生反应,干燥(无水)的二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  相似文献   

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现加以归纳和辨析. 一、物质的变化 准确表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否则就是物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以及能以此为依据对常见的典型变化和现象进行正确的辨析判断. 2.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含义,能识别哪些是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性质和用途的联系进行“互推”.  相似文献   

5.
6.
现行教材对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 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 ,品红溶液的红色退去 ,再加热试管 ,红色又恢复 ,装置见图图 1 原实验装置    图 2 改进的实验装置1。由此教材得出结论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 ,但是学生不知道 ,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 ?学生心中留有疑问 ,更重要的是 ,加热又分解出的SO2 不经处理 ,直接排入空气中 ,没有…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改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9.
文(理)基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的主要内容有: 1.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体积小,不停地运动,粒子间有间隔等。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压缩、扩散、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的变化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相似文献   

11.
复习要求 (1)了解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化 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化学方 程式及其配平。 (3)应用 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并能够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2.
13.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解读 学习本单元.同学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要由宏观上升到微观,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之所在:认识元素的概念,从宏观上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多样性,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解释日常现象,如气体的压缩、扩散,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的改变,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原子的构成,能从质子、中子、电子、电性、电量、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建立原子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1问题提出在高三复习资料中有一道练习题: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A.氯气B.次氯酸C.次氯酸根D.氯化氢讨论时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中都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中都含有次氯酸根,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相似文献   

16.
中考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考题常联系生活实际、科技、新闻热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和区别;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分析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套制备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的密闭性实验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防污染,非常方便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9.
杨洁 《中学生数理化》2010,(3):20-24,43,44
重点难点热点 1.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分类标准: (1)按反应前后物质化学式形式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注意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0.
1.知道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并能描述一些具体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2.理解分子与原子、离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