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章体裁,它的名称就来自这种文章的组织结构的独特形式。八股文的形式有严格规定,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人题、起股、出题、中股、后服、束股、收结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柬段又要分别用排比,对偶而相对成文的两段文字组成,全篇文章中有起二胜、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共八股,所以称之为八段文。这是一种官定的科举考试文体,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僵化的,规定得很死板。其内容的陈腐自不必说,命题全出自“四书五经”。行文要体现儒家的思想风范,用德家的观点解说四书中的义理。壁…  相似文献   

2.
八股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四书文。它的规定很严格,一篇文章必须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故称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须摘自四书,所阐发的内容必须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允许作者自由发挥。这种十分死板又程式化的文体,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可想而知的。八股文的作法规定,开始先做两股,即破题、承题。所谓破题,即在文章开头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接着是承题,用几句话承上启下,对要旨作进一步的阐释。接下去“起讲”,是文章议论的开始。然后“入手”,即起讲后的入手处。随后“起股”,主要为议论,意思与“入手”大同小异,但文字不许重复。后面的“中股”、“后股”是文章议论中心之所在。最后以“束股”总结全文。八股文的中心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股中又要求各有两股对  相似文献   

3.
原本没有必要为一种文体翻案 ,但中国“八股文”烙上的政治印痕太深太多 ,在它身上牵连了太多沉重的话题。它似乎牵连着中国政治从古至今某根敏锐的神经。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文体 ,像中国的八股文一样大起大落搅浑了 6 0 0年的历史。八股文原本也只是文章学家总结出来的一种普通的文章结构 ,严格地说来 ,只能算是政论文中的一种普通样式。要求文章由八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被叫做一股。一股 :破题 ,限 2句。二股 :承题 ,限 3— 5句。三股 :起讲。四股 :入手。五股 :起股。六股 :中股 ,宜用对偶句。七股 :后股 ,宜用对偶句。八…  相似文献   

4.
闲话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每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其中起股到束股四部分是议论的主体,每部分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亦称“时文”、“制艺”等。八股文的考题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允许自由发挥,因此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直到1901年废除八股文,八股文作为一种考试文体,采用时间长达数百年,影响之深远,恐怕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那么,如何看待八股文呢?  相似文献   

5.
八股文与作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文章体裁,它的名称就来自这种文章的组织结构的独特形式。八股文的形式有严格规定,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人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柬股、收结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殷、后股、束股又要分别用排比,对偶而  相似文献   

6.
漫议八股文     
八股文,又叫八比文,经义文,四书文,时文,或叫制艺、时艺等等,称谓很多。它原只是明清时实行科举取士的一门考课,后逐渐变成了一种文体的名称。我国自隋唐时起,便开始有了经义取士制度。到明清时,统治阶级为了更牢固地钳制人们的思想,选拔官吏,又定型为八股文取士。它要求考生以阐发圣贤义理为主旨,按照死板的八股形式去作文。而且愈到后来限制愈多,甚至连文章字数也限制在七百字以内,一概不准走过的。所谓八段,指的是文章写作形式。“股”,是对偶之意。八段文最基本的写作形式就娃讲求胜对。它自明成化以后便形成了一套固定…  相似文献   

7.
妙批趣闻录     
给文章划等加批,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到今,许多高手,妙笔生花,妙语惊人。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为人们喜闻乐道。这里录五则逸闻以飨读者。一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大比之年,去参加乡试,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急中生“智”,忙在考卷末尾写上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无奈“戚”字不会写,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主考大人是个有骨气的人。见“戚”字都不会写,断定一定是个草包,便也幽他一默,提笔在旁批道:“所以我不敢娶(取)。”二清人张船山太守在登州府主考,以《伯夷叔齐》命题,有个作八股文…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与八股文程翔章关键词近代文学;八股文;龚自珍本文拟从龚自珍对八股文由肯定而否定的过程入手,着眼其对八股文的批判精神,着重探讨其抨击科举、痛诋八股的思想成因及其在清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和价值。1龚自珍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父辈即以功名、举业之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视八股文为洪水猛兽。声讨八股文的文章如汗牛充栋.它败坏了读书种子,土人为了挣得功名而皓首穷经;它缺乏实用价值,代圣贤立言,是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它形式主义严重,繁琐的程文格式,驱使人们只能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明清时期的各级学校教育中,八股文的训练是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结合在一起的,在各种学业考试中,八股文的程式成为学生必须掌握和作答的方法。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使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如同现代作文的议论文写作格式,有固定的写作结构,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由于规定了撰写程式,也就有了相对统一规范的阅卷标准。八股文的产生是随着考试内容的发展变化而确立的,其使用形式在当时是相对认同的,一方面实现了文体应用的功能,一方面满足了社会需要的功能,为选拔优秀人才和整合教育资源曾发挥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人唐彪《读书作文谱》中说:“先辈云:文章大法有四:一曰章法,二曰股法,三曰句法,四曰字法.四法明而文始有规矩矣.四法之中,章法最重,股法次之,句法、字法又次之.”又说:“文章全在布置,格即布置之体段也.……作文之时必先定一格,以为布置之准则,而文乃成片段.清人刘熙载《艺概·文概》中亦云:“文有七戒,曰: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虽消失于本世纪初,但我们还是不陌生。其实,它本是明清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全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其题材、内容限于四书五经,不允许作者自由发挥,字数也有严格规定。从写作上讲,这是一种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作者丰富的思维,难有绮丽的想象,也少有新颖的创意。所以,八股文取士多年,未见给后世留下有如《六国论》、《过秦论》之类见解精辟的政论,也未见有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之类意新语丽的写景咏物散文。从对偶骈体上看,也未现《阿房宫赋》式的凤毛麟角。八股文…  相似文献   

13.
最近.小学生“八股文”引起众多评说.更引起广大教师的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八股文”贻害不浅.特别小学生只会一两种写作模式;但也有人肯定“八股文”。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小学生“八股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在各个层面上对《红楼梦》留下复杂影响。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从根本上否认八股文能够“代圣贤立言”,但对作为一种文体的八股文并未认为全无可取之处,甚或曾偶然发生兴趣。书中揭示了八股文对诗歌、小说的影响说明明清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训练不可能不影响律诗写作,而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情节构思的公式化是“以时文为小说”的最突出的表现;而八股文章法理论又成为《红楼梦》评点中重要的参照系和组成部分,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因为当八股文充分发展的章法理论脱离具体内容后,未尝不可以移植于对小说的评析,而且确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八股文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代圣贤立言”,其首先是要求肖题,刘熙载云:“肖题者,无所不肖也:肖其神,肖其气,肖其声,肖其貌,有题字处,切以肖之,无题字处,补以肖之。”其次,八股文作为代言文体还具有虚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如今社会上对高中生写作水平评价不高,好多人将原因归咎于高题目出得不好,带有“八股味”“策论腔”,脱离学生生活,指挥棒不。批评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以为同样写策论,为什么苏东坡写好?同样是八股文,为什么汤显祖、袁枚写得好?清代一位文史专家章钜写过一本专门研究八股文的《制艺丛话》,他说考八股文“人其弊而守之不变者,非不欲变,诚以变之而未有良法”。如今高考作题目也有弊端,但也是“变之而未有良法”。近年来流行“话题作”,褒之者以为找到了对付猜题押题的良方,说什么“坚持话题作文动摇”。殊不知你有命题,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著”字的介词性质提出新解,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介词“著”,它的含义不是语法学者们所讲的“在”、“于”的意思,而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当“著”字在未带宾语的动词后面时,则当“之于”二字来理解;当“著”字在带有宾语的动词后面时,则“之于”二字可省略其一,或当“之”字讲,或当“于”字讲。也即是说“著”即“诸”。文章用《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书籍中的诸多例子验证,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八股文从它正式出现于中国历史舞台之日起,就与科举制度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八股文遭到了很多人(特别是今天的人们)的唾骂和指责,故与之联袂而举的八股文理所当然地也被很多人目为十恶不赦的祸害,于是厌弃之,毁坏之。很多人羞于谈论八股,目前一些谈文体、讲文学、说科举的文章、书籍即使对八股文偶作介绍,也几乎是千篇一律地使用“无价值”、“敲门砖”之类的贬词来痛斥一通,以示极大的鄙弃和厌恶.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八股文的风行和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决不能以庸俗的学术态度简单地对八股文予以彻底否定,更不能随便拈来几个贬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它嘲弄讥讽一番,或将它一概骂倒。诚然,八股文形式刻板,作法苛严,在科举取士的过程中引起过种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试文,就是八股文。如果说唐、宋(熙宁以前)时期科举考试的核心是诗赋的话,那么明清时期就是八股文了。当时,倘是八股文特别是第一场《四书》艺的八股文通不过,真是“虽孔孟无由而进”了。因此,  相似文献   

20.
八股文,又称八比文,也有人把它叫做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等等.这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规定采用的专门文体.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对偶日"股",一共八个部分,所以叫作"八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