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现在抓起,使人人的行为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本研究围绕"课程引路,寓环境教育于学科之中"这一主题,联系实际,论述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具体做法,进而指出:只要相信科学、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持之以恒地将环境教育抓实、抓好,人类就能够"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总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Flash凭借其生成文件小、便于网络传播、交互功  相似文献   

3.
设计应以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去研究设计问题,同时设计又不断创造和引导人的新的行为方式,它们相互影响、紧密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设计与人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探寻了生活环境中的设计与行为,并就如何创造一个合理的生活环境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人们生存的环境正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着人们的生活进步,人的环境心理和行为也表现出新的方式特征。设计师们须应势而动,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上尽量做到"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运用新工艺、新材料、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家庭奔向小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这种趋势带动下,环境问题便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环境教育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科教学中融入了更多元素,对于高中化学而言,环境教育与环境问题也是化学学科教学中一个新的引导方式,通过实施环境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环境素质的能力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活是一种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缓和人与社会之间纷争以及人自身之间矛盾的生活。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低碳生活践行的关键在于人的德性,在于环境美德。通过环境美德培育,实现"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化,达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生存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须选择.地理教育要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以"人--自然(资源与环境)--发展"这样一条主线去组织教学."可持续发展"、"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将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于是,我们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结合我们正在实施"人与环境"的主题内容,我们一共设置了12个游戏区域,其中设置了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手工创意坊、角色区、建筑区。让幼  相似文献   

9.
周娥 《学周刊C版》2014,(1):219-219
正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环境总是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的发展。幼儿园作为幼儿除家庭以外的第二个生活之地,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新形势下,建设低碳社会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低碳生活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欲变其世,先变其身",低碳生活需要建立在适宜的伦理基础之上,没有相应的伦理支持,所谓的低碳生活也只不过是美丽的愿望。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应包括三个方面:节俭、责任与公正。只有让节俭这个传统美德在低碳生活中彰显新价值,确立与低碳生活相适宜的责任伦理,并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环境和现实生活的新秩序,低碳生活才可能不是一个口号,而成为公民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案例重点探索以课程实践为载体的环境教育方法,研究"爱自然·爱生活"环境教育的教育环境、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资源、教育策略共四大方面的内容。"爱自然"是指引导幼儿亲近奇妙大自然,乐享户外时光。"爱生活"是指走进缤纷的生活,收获幸福时光。实现在和谐生态环境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为幼儿后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方面,是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主体部分.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个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思想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说:"我相信许多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和我有同感: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1]人有两种成长,一种是躯体的成长,一种是精神的成长。躯体的成长靠的是食物,精神的成长靠的是阅读。一个人的人生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的质量。要使一个人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饱满、奋进、愉悦的状态,除了一小部分需要食物的保证,绝大部分是由阅读来提供"能量"的。因此,采取"立体"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引领、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最终让学生养成自能阅读的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情绪、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校园阅读环境的创设上我们花了一番心思。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环境更是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对人的感染作用。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且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环境既是幼儿不会说话的老师,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个走入我们校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学校虽小,但很精致,舒适之感油然而生。在"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和"厕所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发扬了"团结协作,凝心聚力"的"象山"精神。首先是行政  相似文献   

16.
苏运金 《教育探索》2005,(7):103-10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社区环境对小学生心态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性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是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环境、时间而逐步的发展过程。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造就人。小学生具有心理状态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性,因此最容易受他们所生活社区环境的影响。健康优秀的社区物质环境、社区化环境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反之.则会影响、抑制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什么是生活力?生活力是一个植物学的名词,又称生活强度。植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生存能力,就是生活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从陶行知留下的文献中查到关于人的"生活力"的现成定义,但我们从陶先生的一些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中,完全能够弄清"生活力"的内涵与外延。1927年陶行知先生办晓庄学校时提出如下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  相似文献   

18.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1 在适宜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创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