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台的主打节目是车类节目.省会的车展、4S店很多,如何在同类节目的夹缝中生存,我们石家庄交通台的<交通早班车>选择了现场与细节.<人民日报>副总编米博华认为:让人想听,就要有货真价实的信息,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生动简洁的表述;让人愿意听,就要有鲜活人物、感人细节、曲折情节.  相似文献   

2.
不少现场短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常写到一些源自现场的细节。精彩的细节,往往使现场短新闻增彩添色,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细节?《辞海》中的解释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现场短新闻当然不是文艺作品,但它在报道现场的真人真事及真实的环境景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的现场气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现场,二是指气氛。新闻摄影的现场指的是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与新闻人物有直接关联的环境,它包括了新闻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新闻背景。“气氛”指的是透过这特定的环境所表现的情调与气息。两者的结合,对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使新闻照片也能承载较大的信息量,提高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新闻摄影的现场气氛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现场环境所带给人们强烈感受的景象、情调和人物的精神状态。这种特定的氛围与新闻事件的性质、新闻人物的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4.
现场性、现场感、现场气氛是三个有因果联系但含意有别的新闻摄影概念。近读一些摄影文章,发现这几个概念常常被等同使用,似乎现场性就是现场感就是现场气氛,令人产生似是而非的含混感觉。鉴于这三个概念在指导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笔者以为很有阐释清楚之必要。现场性是对拍摄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拍摄者必须深入生活亲临现场,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按自然环境、生活原貌进行拍摄。现场感和现场气氛是对作品而言的。其中现场感是强调新闻照片在纪录一件事物本身时,还应同时纪录事物赖以存在的生活态,从而给人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新闻作品,精采的细节都给受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果不描写阿Q自欺欺人的自打嘴巴和“儿子打老子”一类的细节,他那“精神胜利法”能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吗?如果不描写“老坚决”潘从正“肩上搭着布袋,怀里揣着桑剪”,到处收集树种,为沙荒地造林而忙碌不止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细腻精准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以及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多角度表现事物感性特征的最小的材料。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好细节,是新闻抢占媒体制高点的重要所在,更是增加新闻魅力的重要砝码。《新京报》记者在《夏俊峰下葬:三个悲剧家庭纠葛终结》报道中的细节运用成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使我们不得不再...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场纪实性报道的现场短新闻,具有现场的“证实性”、“再现性”特征。这也就是说,这种报道方式在反映和表现新闻事实上与其他的报道方式相比,应有其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有其独特的直观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必须细心寻找最能吸引人们普遍关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画面,以充实的信息、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受众的视角兴趣,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真切感和可读性。获首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二等奖的《这里猪为啥吃“细粮”》,所揭露的浪费粮食的惊人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其成功的诀窍之一便是细节的选择。文章一起笔,便用了一个引人的悬念细节:“乍一听,您兴许不信:两年了,海淀区海淀乡肖家河一队猪场年年养着200多头猪,不吃菜帮、麸子等粗料,光吃馒头、烙饼等‘细粮’。”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的重要特色之一是有较强的现场感。现场感从何而来?来自对现场环境、新闻人物及主要情节的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舍此而求它,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细节,本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术语,它是具体地形象地描写环境、刻划性格、展示情节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虽小,但它对深化主题、丰富情节、突出性格、烘托气氛却有着见微知著、窥斑见豹的作用。现场短新闻不是文学作品,但它可以借助文学表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只要如实描绘,不虚不夸,同样具有以小见大、撼人心弦的作用。1956年  相似文献   

9.
2015年2月27日,家和万事兴——"善行河北·最美家庭"故事讲述"三八"主题活动在省会河北会堂举行,这是在第105个"三八妇女节"前夕,我台与省妇联联合推出的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事迹报告会. 回想策划之初的数次座谈,典型人物确定的一个个亮点剖析,执行过程中的加班加点,让我再次想起了操作大型活动的至理名言:策划为王,执行制胜.作为整场活动的执行者,更为深刻的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其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有较强的现场感。而把握不住关键性的细节,就无法把新闻写活,使现场短新闻具有现场感。细节包括故事的关键性情节,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语言和表情,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景、音响和气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细节描写不当,就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现场,受众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充分把握了具有特点的细节材料,才有可能把现场短新闻写活、写好。细节,原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形象地描写环境、刻画…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要掌握和运用好细节性、现场感强的描写。我们所讲的“把读者带到现场去”就是通过精心采写,把人物或事件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瞬间展现给大家,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在采访过程中善于采撷丰富、生动、有现场感的新闻素材,而且要用心写作现场见闻,真实地把新闻现场“再现”给读者,使色、香、声、味呼之欲出.做到逼真显形,进而深刻传神。  相似文献   

12.
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闻中要有强烈的现场感,离开现场这个基本特征,也就不成其为现场短新闻了。那么现场短新闻如何突出现场感呢?我认为对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尤为重要。以《经济日报》记者童政2006年2月1日发表的《新年里家乡人美好的心愿》为例:按惯例,每逢大年三十晚,从各地回来的兄弟姐妹们都要谈谈自己过去一年的成就和新一年的打算。大伯是年夜饭的主持人,当宣布轮到我堂哥说话时,全家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堂哥身上。堂哥从兜里掏出了一盒名片,逐一发放给大家。“呵,都当经理了。”首先拿到名片的二伯好奇地说。堂哥告诉大家:“这是…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新闻现场即新闻发生地或人。没有新闻现场,新闻的真实性会打折扣.权威性会受质疑。传统媒体中.电视镜头对准的即为现场,广播会用同期声,而纸质媒体往往会采用更多的现场说话。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现场语言往往是纸质媒体容易掉进的泥淖。在全媒体时代,强调新闻现场更是我们纸质媒体的必由之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6.
杨晓明 《军事记者》2005,(12):40-41
新闻是什么?美国新闻学专家麦尔文·曼切尔的定义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预料的事物的情况。”新闻人要让这类“情况”及时公之于众,引起关注,最好要亲临现场,作一番认真而不是敷衍的调查研究,深刻而不是表面的分析探索,揭示个个细节,再现桩桩场景,有所感有所悟,以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1、于无声处听天籁记者要有特殊的听觉,听人之所未听。不是吗,当记者赶到现场时,欢呼、呐喊,哭声、嚎声,笑声、掌声都已时过境迁,一切都归于寂静。于无声处,作为记者的你,就得竖起你的顺风耳,力求听到八面来风;你不能无中生有,胡编瞎造,作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17.
现场短新闻以短小凝练、形式活泼的报道方式深受读者青睐,但记者在采写时却往往有种畏难感。其实,只要多观察,从典型中寻找细节,精选切入角度,以小见大,并运用白描、叙述等手法还原现场感,写好现场短新闻并不难,如果适当运用散文手法,短新闻将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谙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写得客观真实,精彩引人,深港细节之道,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成功之点。在新闻实践中,中外新闻工作者对于运用细节的精彩言论甚多。美国记者休·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去。’喻苏联著名记者、作家波列优依说:‘’细节的鲜明程度能代管广泛的描述”。新华社资深记者冯东书说:‘’细节是简单的,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能胜过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扭力,有时比抽象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报道中显形、传神、传情,要靠细节。”无疑一细节是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中,电视细节画面的运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但经过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细节画面”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