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如读书     
李白有诗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依我的浅陋揣度,当时的他一定是把敬亭山当作了一本静默亘永的书在读,方才有了这般的胸臆沛发。“书”与人无言,却凝眸神会,不离不弃,给羁旅孤寂的青莲居士以莫大的人生慰藉和精神烛照,此无言实乃大言。至于书之世俗妙用,则莫过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种种传奇,  相似文献   

2.
闲时读书     
王涛 《青年教师》2006,(6):50-51
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希望学生此去每年能读一部书,学生大笑,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事,然而事隔30年后的一次校庆上,那位教授问学生,有谁看了30部书,结果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读书之乐     
孙颖 《山东教育》2005,(25):63-63
作为一名女性,经历了结婚生育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品味到了生命的几多愉悦与艰辛,甜蜜与焦灼,生活又归于平静,我又捧起了昔日的密友——书。进入书的世界,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那种不能言喻的感动,那种豁然开朗的敞亮……往往不期而至,读书就像品尝甘甜的酒浆,让人陶陶然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4.
雨天读书     
我一直很喜欢在雨天的时候读书, 无论白天或是夜晚,都是一种让心境变得无比美妙的享受。古人有"读书三余" 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三余"都是用来读书的好时光。我喜欢下雨,因为在我的故乡和我长大后工作、生活的这座因为缺水而处处尴尬的城市。雨水,总是那么让人渴盼和感到滋润与亲切。我也喜欢读书,自我上学识字以后,读书不仅是完成课业的需要,而且也已成为生活中一种割舍不掉的习惯,一种优质的休闲,填充了我有时会清冷孤寂有时会百无聊赖的业余时光。这样,在雨天里读书,对于我似乎就成为一种身心享受的至境。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其中有这样-个镜头: 女主人公靠在窗前的沙发上静静地读着一本古老的大书,高大而又明亮的窗外, 亮晶晶的雨滴正洒落在枝叶葱茏的绿树  相似文献   

5.
网上不读书     
立新 《师道》2005,(10):47-47
很早就注意到网络的喧嚣,跃跃欲试,但别人告诉我,网络是杀时间的东东,千万小心!  相似文献   

6.
读书趣谈     
读书,是种大雅。提起读书,我还总会想起两件艺术珍品。一是“文革”前看过的一出小舞剧:月牙弯弯,竹影婆娑,一年轻书生正秉烛夜读,就这么读着读着、他身后的梅花屏风上也便飘然走出一位妙龄少女,于是,书生少女相依相伴,在灯前月下翩然起舞,其情如诗如画,可也正在此时,随着远处传来的一阵钟声,少女霎然消失,书生怅然,就赶紧秉烛在屏风上细找,可是,屏风上只有梅花如星星般闪烁,哪里还有少女的芳踪?二是纪晓岚的一则书房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由妙用红豆的此联联想开去,也的确能使人坚信“书生夜读,红袖添香”是一种极美妙的…  相似文献   

7.
谢仲意 《湖南教育》2005,(15):46-46
读什么书呢?告别白天的喧嚣,我在深夜充满温馨诗意的氛围中,捧起一本新来的《湖南教育》,含英咀华,沉浸浓郁。顿时,犹如走近一株徐徐绽放的深谷幽兰,清香弥漫,沁人心脾。此刻,窗外明月如玉,清风似水。还记得,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湖南教育》,也是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抱着教学上的疑难与困惑,踏着崎岖山道,敲开了一位特级教师的门。面对我的请教,这位老人将自己珍藏的几十本《湖南教育》悉数送给了我:“小伙子,‘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吧,她将告诉你全部答案。”那晚,我在明月下翻阅、品读、咀嚼了一夜,凝聚心头的结一个…  相似文献   

8.
赵畅 《教师博览》2006,(3):54-54
武汉作家池莉从1996年与法国一出版社合作,至今已在法国出版11种书。近期,刚从法国回来的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记者问:“在法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常见‘读书会’。你认为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答:“是活着呀!他们不读书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理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生动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  相似文献   

10.
读书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相似文献   

11.
儿子3岁     
禾禾3岁就喜欢问这为什么,那为什么。我们常常答不上来,就让他自己设法回答,他也真能自己回答。  相似文献   

12.
好读书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  相似文献   

13.
简桥生 《南昌教育》2005,(B09):95-96
人生并不总是快乐的旅程,相反,更多的时候人生是与缺憾相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拥有健康,还苛求美丽和潇洒,使人生增添了几许无奈。而天生的容貌,又岂是人工可以修整的。当丹凤眼割成疤痕累累的双眼皮,当黄皮肤的脸被化学药品涂抹成红白相问的“卤肉”,当天然乌黑的头发用化学药水染成某些动物身上毛发般的棕黄色……美容的代价又岂是若干赔偿金能够弥补得了的?于是,更多的明智之士退而求取自然美容,或黄瓜片贴脸、柠檬汁润肤,或勤于个人清洁,或借助于运动美容。凡此种种,都仅仅是练就外表之功,精神气质的提升,还必须通过知识来熏陶、引渡。  相似文献   

14.
读书之乐     
我读书向无计划,到书店里逛,要买什么书,亦是无主题,只碰到与当时心情合拍的,就买下。若心情还在,又有闲暇,就一卷在手,叼根烟.跷个二郎腿,把手指头一行行移着看下去。若心情不在,或者买来的书竟束之高阁亦未可料。有些书买来四五年,翻都未去翻的情形也不是没有的。总之,我是个由兴趣的鞭子抽着向前走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是如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刚过上顺心的日子,不幸再次降临。由于前几年大量吃药的副作用,2005年4月,我患了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只好忍痛告别了老年大学校园。这时的处境更加艰难,积蓄早已花光,欠款还没有还上。儿子刚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拖他的后腿了。  相似文献   

16.
读书漫谈     
曾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读书。世间的万物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生活的每一天,就是书中的一页页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读书漫笔     
读书这个话题,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随着人的年龄、学历、职业和阅历的不同,会对读书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阅历,更是影响人们读书观的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不用书     
午后,暖暖的阳光照进来,整个书房都是金色的。聪聪推门进来,看见小书虫靠在椅子上,眼睛闭着,脸上露出了微笑。聪聪站在旁边足足看了两分钟,小书虫的表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上课,他故意不发一个学生的试卷,等那个羞涩的学生来问他的时候,他说:“我看一看天才长得什么样。” 他出给学生的试题都是这样的: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四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阳伞、发型、衣着以及鞋。诸如此类的题,读过《包法利夫人》的你会做吗?  相似文献   

20.
儿子手则     
《中学教育》2007,(11):62
四岁:我爸无所不能。五岁:我爸无所不知。六岁:我爸比你爸聪明。八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十岁:我爸成长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十二岁:哦,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