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波及到30万人。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冲过去。在他清理瓦砾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但哭喊之后,他们又都绝望地离…  相似文献   

2.
1月的阳光,温暖明媚,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全新改版的《好同学》像一颗冉冉飞升的新星,带着真爱与期待.装点你的心扉,让你成长的泪水从此变得甜蜜。拿在你的手心打开.你将看到《高考头名谈成功秘诀》、生活资讯《高中毕业如何出国留学》、学习心哩咨询《注意你的注意力》、留洋记《哈佛教我做一粒盐》、同学调查《青涩花季:暗恋有害健康吗?》……《好同学》将是你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  相似文献   

3.
读《晃晃悠悠》是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拥衾和那个“我”晃晃悠悠了整整一个通宵,正如张王夫在扉页上所说“NO小说”,心里着实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就《晃》中周文本身而言,他是走向生活极端的代表,于是他便成了第一人称“我”,随之便有了阿莱,以及与其一起自称“野孩子”、“犯罪团伙”的华扬、刘欣和陆然那一帮人。周文与阿莱结束长达八年之久的恋情时,“无法对任何事产生真正的信任,甚至对自己也不相信,不积极、天真、快乐,抱着怀疑的态度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无法怀着真诚而面对一切”。他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对自己完全失去了…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看了《雷锋》这本书,知道了不少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浮现在我的脑中:雷锋带病去工地运砖;冒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的路,把老奶奶和小男孩送回张家屯;从来不乱花钱;刻苦学  相似文献   

5.
《论快乐》选自钱锺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锺书创作的基调是讽刺。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①钱锺书的这种讽刺有时近于刻薄,往往  相似文献   

6.
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追求着生活的日新月异,时时让人感到躯体的疲惫和灵魂的浮躁,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拾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细细品读。这种阅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游荡在陶渊明美丽的田园中,与那个寂寞而快乐的诗魂进行一次倾心的交谈。  相似文献   

7.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是一篇情文并茂,形散而神不散的优秀散文。如果说,高尔基的《母亲》是二十世纪初期无产阶级文学的小说名著的话,那么,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奇葩。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也有不少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亲子之爱”主题的优  相似文献   

8.
世间有哪种爱比父母的爱更博大,更伟大? 世间有哪种期盼比父母的期盼更能牵动儿女的心? 可让人心痛的是,在当今社会,多的是“舐犊情深”的父母,却少有愿意“报得三春晖”的孩子。一遍遍读《不能委屈你》,一次次地产生心痛的感受,总提问:“‘你’怎么了?‘你’忘了自己用的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特殊时期——“非典”为背景的人物通讯。这篇通讯在选用时,作了大量改动,原通讯中很多感人的事例因篇幅问题都被删除了,因此课文相对来说就缺乏了直观感受的鲜明性。主人公叶欣感人的事迹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我们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出来!这就为我们解读文本、实施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家庭教育、父亲形象、双面人格三个方面,解读《风中黄叶》中被毁灭的白领丽人形象,揭示出作者塑造这个女性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作家陈启佑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平凡的下着雨的季节 ,一位撑着花伞的姑娘 ,穿过一条普通的街道 ,为男友邮寄一封家书。过街时 ,却发生了车祸。这一个新版琥珀的故事 ,让我怅惘久久 ,难以苏醒。我试图走进那位男青年的雨季 ,探寻是什么让我也随他徘徊在这飘雨的街头 ,不忍离去 ?雨丝在无声息又无边际地散漫 ,淹湿了一位青年的镜片 ,也让他泪眼朦胧。这个停摆的季节 ,永远定格的季节 ,没有什么特别的 ,甚至很美丽 ,很美好。雨润大地 ,绿也该满岸溢出了 :不仅草 ,不仅树 ,包括爱情 ,甚至思念的邮筒 ,都一律地葱绿起来。含蓄稳重…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优秀诗章。作者柯岩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一位革命诗人。全诗共九个诗节,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诗节为第一段;二至八诗节为第二段;第九诗节为第三段。全诗的感情波涛漩绕诗题而推进,整首诗感情炽烈深挚,艺术构思独特新颖。二现在,我们对全诗逐节作些分析。第一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起笔之始即把作者所要讴歌的对象点示出来。连续两次“总理”的称呼和“我们的”、“好”的定语修饰,使爱戴之情自然流露。接着,用两个问句,“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诗人寻问的急切之情喷薄而出。同时,两句也鲜明而突出地点出了诗题。下面的诗句就是循此而来、缘此而生,是运笔于不同画面而对此句所作的艺术回答。此句起领属下文、启开诗境的作用。诗人在呼喊敬爱的周总理,诗人在代表广大  相似文献   

13.
戴自霖 《家庭教育》2007,(11S):40-40
前不久,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家庭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了“我和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有61个家庭获奖。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共有400多个家庭参与其中,系列活动共计5000多人次参与。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两代人一起读书,心灵的收获很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阅读不仅丰富知识.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源泉之一。两代人在共同的阅读活动中一起成长。在这期“亲子共读”栏目中,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两个家庭的亲子共读感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家庭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了"我和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有61个家庭获奖。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共有400多个家庭参与其中,系列活动共计5000多人次参与。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两代人一起读书,心灵的收获很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阅读不仅丰富知识,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源泉之一。两代人在共同的阅读活动中一起成长。在这期"亲子共读"栏目中,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两个家庭的亲子共读感言。  相似文献   

15.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东北一所大学的几名学生在酒吧里和几名日本留学生相遇,日本留学生对中国的孔子、孟子等儒家文化侃侃而谈,而几名中国大学生却面面相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随后,日本大学生留下一句话:“怎么你们中国人还没有我们日本人了解你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 第一次和学生读《诗经》是在2003年的下半年。当时,一周上两节《诗经》网络课,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才完成学习内容。为什么想到去读《诗经》呢?这还得从2000年我利用纸制品做的四个专题说起。  相似文献   

17.
从来就想和你生活在一起,不只为迷恋你娇美的容颜;一_从来都痴望着乡月可以为我停留,‘只为能和心爱的温婉的你靠得近些,再近些。J_一_红色箫笛揣入我心怀,通孟趁萝l颤戛二*礼-妙务贪或赓禹“:协’浮捅泌东浪卜泣鬓”。承嚷翁耀妇巍裁性木姿暮凝成我对你的白色梦幻。鼓篮毕呀和瞬4净教︸助才‘只鲜辣潇欲黔。肠涅铃夔断先砚入筐你那金辉隐藏的倩影却迟迟未现。缕缕微风扯开云雾屏障,我潮湿尘封已久的思绪滴滴晶莹,清点着我对你的一份份真情。l撰雾增:净「滋茂芯卜,乏泛有r雀多业,分孰获奈森森衰卜查凶韶 乞荞套:甲i竺楚。涂脚篇二最想和你…  相似文献   

18.
10月6日 晴 双耳失聪的情况下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出了不朽名曲《命运交响曲》,他,就是孤独而寂寞的贝多芬;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凝成了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他,就是命运多舛的列夫托尔斯泰;置身于薄情寡义,  相似文献   

19.
Jessie师姐的"图像转变"Jessie师姐即将离开校园。离别前的一个下午,她约我一起喝个下午茶,分享她的离别心情。"舍不得"是她倾诉的主题,这很容易理解。"宴席"即将散去之前的体会大家都有,更何况师姐享用的这场"盛宴"已逾七年,突然被"告知"得离开了,她坦言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进入下午三点,"惆怅"竟然成为整场对话"下半场"的开场白,并一直将对话拖进傍晚的"加时赛"。虽然,宴席上的"珍馐"和"美味"她已  相似文献   

20.
活动要求: 学习根据图片编故事。学会共同游戏时的对话。活动准备: 皮球、图片《我和你一起玩》(见全国语言统编教材第56页)各一。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皮球,边组织幼儿讨论边进行情境教学。提问:“这是什么?”(皮球)“皮球有哪儿种玩法?你想怎么玩?请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请××小朋友上来,让他决定一种玩球方式,拍、滚、甩、传均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