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向明 《生活教育》2013,(7):117-118
赵本山为什么长久地受那么多人欢迎——不分年龄不分阶层?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拥有许多足够精彩的"段子"捧给大家。老师也一样,倘若课堂上让孩子足够有神,"段子"应该是选项之一!的确,"段子"为许多孩子的最爱,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倘若在评讲孩子习作时恰当地植入一些"段子",效果如何呢?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实践,不妨晒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课堂,更是溢满精彩与活力的课堂,但这样一种精彩与活力需要我们教师的潜心预设,师生情智在课堂上有效传递。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巧于设计,用自己的智慧不断为语文课堂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壮亚芬的导师,我看过多个她的课例,听过几次她的报告,读过不少她的文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始终挨着孩子,和孩子同步,用生命演绎着自己的语文教育理想,用情感书写着自己对儿童世界的理解。正如她近年来提炼出的教学主张"易语文",便是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求,把语文的智慧、语文的魅力、语文的生命溶于儿童的成长,以儿童的视野诠释语文的本真意义。记忆犹新的是她在开始着手总结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4.
"和孩子一起过语文的日子。"简单、素朴,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平凡、普通的生活;自由、快乐,他教的孩子就是一个个这样自然、本色的稚子。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简单中总有着那样一种深邃,素朴中总有着那样一抹光彩;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堂上,孩子自由却不散漫,灵动、活跃,在一阵阵笑声中总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是这样做的:一、导课激趣,唤醒学生学习意识片段一:1.谈话导入,引出"精彩"和"糟糕",指名读。(读出赞扬与批评的语气。)2.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3.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节课:"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怎么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静下心来,聆听课堂的"静水流声"1.让课堂回归平静。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很多教师课前让学生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则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  相似文献   

7.
“和孩子一起过语文的日子。”简单、素朴,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平凡、普通的生活:自由、快乐.他教的孩子就是一个个这样自然、本色的稚子。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简单中总有着那样一种深邃.素朴中总有着那样一抹光彩: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堂上,孩子自由却不散漫。灵动、活跃.在一阵阵笑声中总有收获。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  相似文献   

8.
自"同课异构"提出,中小学语文教育界认为能一举两得:既发挥教师主动权,又让学生博采众长。然而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乱象"层出不穷,这也证明"同课异构"并非到达最佳课堂效果的正确途径。此时"同题异构"针对"同课异构"极易导致对文本的挖掘往深处挖的缺陷,提出了"同题"下的"异构",这样就能克服对文本的理解偏差,让学生在有效的范围内收获知识。一、从"同课异构"到"同题异构""同课异构"强调的是针对同一文本。  相似文献   

9.
《明天,我们毕业》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课,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课,可谓意义非凡。教材编辑没有推荐名家名篇,因为大多名家的小学时光与当下孩子的童年时光已有了"代沟",而是以学生"我"的口吻量身定做这表达"深深眷恋之情"的"最后一课",又可谓匠心独运。是故,这"最后一课"的教学既要言意兼得,又要关注习惯,着眼未来。一、在回忆中感恩每一位孩子的小学六年的生活,都如文中所说"像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天长日久的积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课前一个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有些成语往往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精彩的典故。成语的特点是形式简洁而内涵丰富。积累一定量的成语,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成语的积累可采用这样一种形式:将每节课前的5分钟作为积累成语的时间。课前由班内的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成语及其…  相似文献   

11.
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关注教学目标,从课前、课中、课后出发,进行语文"微课"教学实践:课前"微课",指向自主学习;课中"微课",注重学习方法;课后"微课",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何谓语文的"文味"?我认为,应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训练成了机械操作,思想教育成了道德说教。没有"文味"滋润的语文课堂令人疲倦。这样的语文教育怎能促使学生成人、成才?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味",我认为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教育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前几年,我们不停地争论语文姓什么,姓"语"还是姓"文",其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百家争鸣,好不热闹。争论的结果,还是折中主义,或许语文原本就是这样兼而有之。语文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现在的中学生作文错别字满篇,病句连连,阅读理解更是理解不到位,文言文看不懂,诸多问题层出不穷。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似乎也很清楚,那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翟利岳老师,我们都尊称他为"智慧翟校"。因为他积淀深厚,博闻强记,充满才情。我认为,他最大的智慧,在于"坚守中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凡事,最怕遇到认真、执着的人。他热爱课堂,30余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守在小学语文课堂里,"领跑"江阴市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推动区域课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被评为无锡市"小学语文第一批学科教学带头人",曾获江苏省、无锡市赛课一等奖,曾在江阴市级以上研讨活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提倡读写一体化,通过"主题统领、自主多元和整合延伸",打造摇曳生姿的语文实践新时空。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新时空中尽情"采蜜",自由抒怀,纵情延伸,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让更多的孩子"郁郁乎文哉",让更多孩子在读写的百花园中"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6.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能多挖掘教材,将"玩"引进语文课堂中,课前玩出兴致,课中玩出味道,课后玩出创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玩转语文,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这样的语文教学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17.
孩子犯了错,给予惩罚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是,惩罚孩子需要智慧。运用智慧,才能把"错误"变成"资源",变成"财富",变成"契机",才能"惩"出效果,"罚"出精彩!前段时间出差回来时,正逢老婆怒气冲冲地教训儿子。说话间,老婆递给我一本儿子的作业本,翻到最后一次作业时,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句话——"老师,作业太多,我没时间,这次只能做一半了!!!"为了宣泄自己强烈的感  相似文献   

18.
李级  李怀红 《江西教育》2011,(12):41-42
<正>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德忠的一节常态课"认识平年和闰年",让人惊叹的是师生精彩迭出的问题碰撞。这堂课,预设的问题是精彩的,生成的问题同样是精彩的,教师善待这些"问题"并精巧运用这些"问题"资源更是精彩的、智慧的。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可谓"用心良苦",可在上课的时候怕学生占用了他的教学时间,干脆就不让学生读,而直接进入了精彩的讲解。其实,这种做法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根本任务,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可见,让学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不可忽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设计出一个好的板书不等于就有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却不能没有出色的板书。精美、考究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文章作者的"文路",语文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为一体。板书设计得好,运用得巧,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板书设计上要多下功夫,授课时让板书设计这朵艺术之花绽放于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