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澳门回归是中国统一道路上的又一伟大胜利,将对中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起到灯塔的示范作用。《埃菲社》说,澳门回归意味着北京在实现祖国全面统一的斗争中又取得了第二个胜利。香港回归意味着发出了祖国全面统一起跑的命令,澳门回归为中国全面统一的最后一个战役打开了大门。中国全面统一将以与台湾统一告终。《纽约时报》说,在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国领导人眼睛盯着的不是澳门这个弹丸岛屿,而是中国的尊严,是外国压迫的结束,最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台湾最终回归祖国的渴望。五星红旗在中国又一块领土上升起,为中…  相似文献   

2.
认识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只有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上才能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分阶段的思想,邓小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江泽民深化了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的统一,是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关键,也是防“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有过短暂的分裂,但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的主旋律。一、中国古代分裂与统一的关系"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古代分裂与统一的关系,具体理解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的一般特征,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的中国化特征,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选择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的一般特征,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的中国化特征,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选择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祖国统一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愿望,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创建了现代中国统一体制,在实现港澳回归和争取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中国统一的理论和政策。历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统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扬中华民族全民族的爱国积极性,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  相似文献   

8.
国共两党相互间的关系与中国统一大业息息相关.历史上,国共两度合作,大大促进了中国走向统一;但同时又两度分裂,给中国统一大业带来负面影响.但现代的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论是国共合作或是分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9.
黄金华 《培训与研究》2008,25(12):47-48
根据统一的方式。中国共产党统一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用经典单一制统一中国;用单一制为主体的多元国家结构统一中国:用先形式后实质的方式统一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观认为,单一制和联邦制本身无优劣之分,其优点仅有相对意义;单一制和联邦制,都能实现国家统一;和谈、对话也能实现国家统一;一步到位的实质统一固然好,但有时以退为进,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先形式统一,再慢慢过渡到实质统一也是应该的、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制,对于维护和促进周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曾起过巨大作用。将周代分封制比附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从而否认周代国家的统一性而将秦王朝作为中国统一国家开端的传统见解是不妥当的;按照是否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来论定国家是否分裂与统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国家行政体制问题,而统一与分裂则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统一的方式。中国共产党统一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用经典单一制统一中国;用单一制为主体的多元国家结构统一中国:用先形式后实质的方式统一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观认为,单一制和联邦制本身无优劣之分,其优点仅有相对意义;单一制和联邦制,都能实现国家统一;和谈、对话也能实现国家统一;一步到位的实质统一固然好,但有时以退为进,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先形式统一,再慢慢过渡到实质统一也是应该的、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以其果敢坚毅的理论勇气,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调查研究、群众路线、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观点,其方法论意义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是每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有其深刻的文化特性。它是反思与探索精神的统一 ,主张反思历史 ,总结经验教训 ;主张大胆探索 ,寻求历史发展规律。它是包容性与排异性的统一 ,基于人类文明共性及利益互惠性 ,主张包容 ;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性 ,强调中国特色。它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通过继承创立理论体系 ;通过创新解决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它是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强调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人心的稳定 ,稳中求变 ,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它是理想与现实性统一 ,规划了中国的未来蓝图 ,指出了实现蓝图的途径。它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立足于中国国情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但在其理论源头、形成过程及现实影响方面又具有丰富的世界性。正是这些特性使邓小平理论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个轴心。邓小平的发展观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现实的科学发展观,是引导中国社会主义走出挫折困扰,形成中国特色并迈向兴旺发达的保障,其根本特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的发展观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开放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息内争”以“御外侮”——浅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统一而努力,从东北易帜、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都是他对国家统一思想的具体实践,在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中,也折射出他的国家统一观的转变,最初,他的统一观是践行统一理想与保存地方实力相调和的产物,而最终则达到了舍弃自我,成就统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个伦理文化的重建问题。中国伦理文化重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由与自觉、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三个统一。自由与自觉的统一主要指意志自由与意志服从、道德自愿与道德自觉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要指丰富的感性欲望与合情合理的理性调节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主要指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统一。该文还对“三个统一”在中国伦理文化重建中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与大学教育的育人宗旨高度契合,“中国梦”引领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在“中国梦”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是共同理想与伟大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确立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价值坐标,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梦”定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奋进者,知行合一的开拓者,具有国家情怀的奉献者。因此,大学育人工作必须以“中国梦”为指引,积极推动育人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探索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开始,以市场经济改革中系列、连贯的认识和部署为基础,逐步形成立足新发展格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市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要紧扣大内需、大循环、大国经济的发展思路,也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体系、优化政府经济行为与政府间关系等方面具体发力。  相似文献   

19.
吴洁 《初中生辅导》2023,(Z4):91-93
<正>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若干次分裂的局面,但都是短暂的,最后总是归于统一。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主要纽带有: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经历了分裂,但在分裂中又酝酿着新的统一,同时这一时期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中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要想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文本研读与把握精髓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