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教材 (B)引入了空间向量坐标运算 ,使得空间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角、距离等问题的解决避免了繁琐的定性分析 ,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定量计算 ,使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一、求夹角问题例 1  ( 2 0 0 2年全国高考题 )如图 1 ,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 1 ,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 .点M在AC上移动 ,点N在BF上移动 ,若CM =BN =a( 0 <a<2 ) .( 1 )求MN的长 ;( 2 )当a为何值时 ,MN的长最小 ?( 3 )当MN最小时 ,求面MNA与面MNB所成二面角α的大小 .解  ( 1 )以B为坐标原点 ,分别…  相似文献   

2.
[题目]如图,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BN=a(0<a<√2).(I)求MN的长.  相似文献   

3.
为讨论方便 ,引述原题如下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1 B1 C1 D1 ,AB =1,AA1 =2 ,点E为CC1 中点 ,点F为BD1 的中点 (如图 1) .( 1)证明EF为BD与CC1 的公垂线 ;( 2 )求点D1 到面BDE的距离 .该题形式简洁 ,方法多样 ,难度适当 ,是一道理想的高考数学试题 ,全国统一标准答案中已给出了 :( 1)的两种解法 ;( 2 )的一种解法 ,现将其余解法补充如下 .1 利用线面关系求解 ,称为传统法 .图 1       图 2证明 ( 1) 方法一 :取BD中点M ,连CM ,FM(如图 2 ) .因为F为BD1 中点 ,所以FM平行并等于 12 D1 D …  相似文献   

4.
一道非常容易的几何题 ,由于学生抄题画图时 ,把原图 (图 1 )的字母次序抄错 ,画成如图 2 ,导至师生共同探讨一个新题。现就此新题如何寻求用初中数学知识求解及新题的推广题的一般解法作些探讨。图 1      图 2原题 : 如图 1 ,已知梯形ABCD中 ,AB =1 3 ,CD =2 0 ,AD +BC =2 5 ,高为 1 2。求AD、BC的长。新题 : 如图 2 ,已知梯形ABCD中 ,AB =1 3 ,CD=2 0 ,AD +BC =2 5 ,高h =1 2 ,求AD、BC的长。1 转化为初等代数问题求解如图 2 ,过B作BE∥AD ,交CD于E。考虑△BCE ,可知一边EC =C…  相似文献   

5.
一道竞赛题的再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 如图 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B =1 ,图 1∠A =90° ,点E为腰AC的中点 ,点F在底边BC上 ,且FE⊥BE ,求△CEF的面积。( 1 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 1 1题 )文 [1 ]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广到等腰三角形 ,本文再作如下推广。图 2推广 1 如图 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 =90°,AB =a ,点E为腰AC上的点 ,点E内分CA为 :CE∶EA =λ ,点F在底边BC上 ,且FE⊥BE ,则S△CEF=λ2 a22 (λ 1 ) 2 (λ 2 ) 。证明 由AC =AB =a ,CEEA=λ ,知EC =λaλ 1 ,EA =aλ 1 。作AD…  相似文献   

6.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二题 :AD是△ABC的高 ,以D为圆心 ,AD为半径作⊙D交AB于E ,交AC于F ,AB =5,AE =2 ,AF =3 .求AC的长 .本文对该题做如下几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一、一题多解解法 1.如图 1,过D分别作DP⊥AB ,垂足为P ,DQ⊥AC ,垂足为Q ,由垂径定理得AP =1,AQ= 32 .易得△ADP∽△ABD ADAB= APAD AD =5.同样有△ADQ∽△ACD ADAC =AQAD AC =103 .解法 2 .如图 1,延长AD交⊙D于M ,连结ME及MF ,可得AD =5 AM =2 5,易得Rt△AMF∽Rt…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材 (人教版 )《几何》第二册 193页 18题 :已知 :AD是△ABC的中线 ,E是AD的中点 ,F是BE的延长线与AC的交点 .求证 :AF =12 FC .这是一道看似平常 ,却回味无穷的问题 ,在教与学中可从不同角度探究其解法 .简证 1 过D作DG∥BF交AC于G点 ,(如图1) ,则 CDDB=CGGF,AEED =AFFG,结合AE =ED ,BD =DC ,可证得AF =12 FC .图 1         图 2  简证 2 过D作DG∥AC交BF于G(如图2 ) ,则 BDBC=GDFC,AEED=AFGD,结合AE =ED ,BD =DC ,可证得AF =1…  相似文献   

8.
本期问题图 1  初 1 2 3 . 已知点D1、D2 在△ABC的边AB上 ,且BD1=AD2 ,过点D1、D2 分别作BC的平行线 ,交AC于点E1、E2 ,点P1、P2分别为D1E1、D2 E2上的任意点 ,BP1交AC于N1,CP1交AB于M1,BP2 交AC于N2 ,CP2 交AB于M2 .求证 :AM1M1B+ AN1N1CAM2M2 B+ AN2N2 C =1 .(郭 璋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 0 0 0 2 8)图 2初 1 2 4. 如图 2 ,小正方形ABCD各边所在直线与大正方形A′B′C′D′分别相交于E、F、G、H、P、Q、M、N .求证 :EF +PQ =GH+MN .…  相似文献   

9.
文 [1 ]指出了我国 2 0 0 0年高中数学联赛一道几何题与IMO -1 8的几何题的联系 ,并给出其三角证法。很显然 ,前者是后者的引申。反过来 ,在解题的思路上 ,前者就可以化归为后者 ,并从中得到解题的启示。先来看这两个题目 :命题 1 ( 2 0 0 0年联赛题 ) 如图 1 ,在锐角三角形图 1ABC的BC边上有E、F两点 ,使∠BAE =∠CAF ,作FM⊥AB ,FN⊥AC(垂足为M、N) ,延长AE交△ABC外接圆于D ,证明 :四边形AMDN与△ABC的面积相等。题中当角α =∠A/2时 ,就变成了下题 :命题 2 (IMO -2 8) 在锐角三角形ABC…  相似文献   

10.
赵惠民先生著 ,海洋出版社 1980年出版的《平面几何解题思路》一书第 3 6页例 8是这样一道题 :如图 ,已知 :△ABC中 ,AD平分∠BAC ,CF ⊥AD于F ,BE⊥AD的延长线于E ,M是BC的中点 .求证 :ME =MF .分析 :延长BE、AC相交于Q ,得△ABE≌△AQE ,从而BE =EQ ,ME成为△BQC的中位线 ,ME 12 CQ .同理 ,延长CF ,交AB于P ,得到CF =FP ,证出MF=12 BP .再用等量公理 ,推出PB =CQ ,则本题得证 .许多资料都引用了这道题 ,且思路相同 ,例如 ,袁银宗先生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1年 1…  相似文献   

11.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立体几何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本文试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的探讨 ,结合《立体几何》(必修本 )中的概念、习题 ,概括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种基本方法 .例 已知ABCD是边长为 4的正方形 ,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 ,且GC =2 ,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一、直接通过该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直接作出所求之距离 ,求其长 .解法 1.如图 1,为了作出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延长FE交CB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BN⊥BC ,交GM于…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有如下一道选择题 :如图 1 ,在矩形ABCD中 ,AB=3 ,AD =4,P是AD上的动点 ,PE⊥AC于E ,PF⊥BD于F,则PE PF的值为 (   )A .1 25   B .2  C .52   D .1 35该动点题出得灵巧 ,虽以选择题出现 ,但其解题的思维空间十分广阔 ,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道好题 .本文现提供四种不同的解法 ,供读者参考 .1 特殊法(1 )如图 1 ,令动点P与A重合 ,则有PE =0 ,PE PF =PF ,因为AB =3 ,AD =4,所以BD =AB2 AD2 =5 ,而S△ABD =12 AB·AD =12 BD·PF…  相似文献   

13.
原题 如图 1,⊙O1 和⊙O2 外切于点A ,BC是⊙O1 和⊙O2 的公切线 ,B、C为切点 .求证 :AB⊥AC .(初中《几何》第三册第 14 4页例 4)图 1        图 2  变式 1 如图 2 ,⊙O1 和⊙O2 外离 ,BC是⊙O1 和⊙O2 的公切线 ,B、C为切点 ,连心线O1 O2 分别交⊙O1 、⊙O2 于点M、N ,BM、C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A .求证 :AB⊥AC .证明 过点M、N分别作⊙O1 、⊙O2 的切线 ,交BC于D、E ,作AO⊥O1 O2 ,交BC于O .则MD =BD ,NE =CE ,MD∥AO∥NE .∵  BOAO=BDMD=1,∴ A…  相似文献   

14.
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是立体几何的一大难点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总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因此 ,解决好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综合能力 .本文想就立体几何最值问题的几个类型和解题策略 ,通过具体实例加以归纳 ,以供参考 .1 与线段长有关的最值问题例 1 已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 =a ,M为对角线AC上一点 ,N为对角线FB上一点 ,且AM =FN =x ,求x为何值时MN取得最小值 ?分析 此题的关键是建…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普通高级中学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 (下B)习题 9· 8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 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 .这是一道求异面直线距离问题的典型题目 ,本文将给出七种求解方法 ,以供参考 .1 定义法先找到或作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然后求出其长 .分析 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需先作出 .如图 1,注意到对角线BD′与AC及A′D均垂直 ,取A′D上点M ,AC上点N ,连MN ,设MN∥BD′,则MN即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因为MN与BD′所…  相似文献   

16.
1 北京卷题 18 如图 1,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 ,上、下底面平行且均矩形 ,相对的侧面与同一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相等 ,侧棱延长后相交于E、F两点 ,上、下底面矩形的长、宽分别为c ,d与a ,b ,且a >c,b >d ,两底面间的距离为h . 求侧面ABB1A1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 证明 :EF∥面ABCD ; 在估测该多面体的体积时 ,经常运用近似公式V估 =S中截面·h来计算 ,已知它的体积公式是V= h6 (S上底面 +4S中截面 +S下底面 ,试判断V估 与V的大小关系 ,并加以证明 .图 1解 :  作B1E1⊥AB于E…  相似文献   

17.
今年南方某省会城市的高考模拟试题中,有一道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好题.原题如下:一直线状物体AB经平面镜MN成像,可看见物体AB完整像的区域为图中的DMNE图1区域;可看见其部分像的区域为图中的CMD和ENF区域(如图1所示).试用作图法确定物体AB的位置,并写出简要的作图步骤.本题失分率较高,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此类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题只习惯于由已知物体求像,然后通过物体射向平面镜的边界光线再确定观察像的范围.即习惯于由物→像→观察范围的正向思维.而本题恰恰相反,已知观察到像的区域,反过来让你确定物体…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全国高考 (北京卷 )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如下 :图 1  如图 1,在多面体ABCD -A1B1C1D1中 ,上、下底面平行且均为矩形 ,相对的侧面与同一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相等 ,侧棱延长后相交于E、F两点 ,上下底面矩形的长、宽分别为c、d与a、b ,且a >c ,b>d ,两底面间的距离为h .(1)求侧面ABB1A1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2 )证明 :EF ∥面ABCD ;(3)在估测该多面体的体积时 ,经常运用近似公式V估 =S中截面·h来计算 .己知它的体积公式是V =h6(S上底面 4S中截面 S下底面) .试判断V估与V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题目 如图 1 ,在△ABC中 ,∠A =60° ,AB >AC ,点O是外心 ,两条高BE、CF交于H点 .点M、N分别在线段BH、HF上 ,且满足BM =CN .求 MH NHOH 的值 .由BM =CN及线段的差分关系 ,得MH NH =BH -CH .因此 ,本题等价于在已知条件下 ,求 BH -CHOH 的值 .下面给出几种解法 ,供参考 .解法 1 .如图 2 ,在AB上截取AD =AC ,则△ADC为等边三角形 .从而∠BDC =1 2 0°.∵A、F、H、E四点共圆 .∴∠BHC =1 80° -∠A =1 2 0°由外心张角公式 ,得∠BOC=2∠A =1 2 0°∴∠BDC =∠…  相似文献   

20.
1 题目与解法研究2 0 0 1年高考题 19(文 2 0 )题 :设抛物线 y2 =2 px(p>0 )的焦点为F ,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x轴 ,证明直线AC经过原过O .     图 1证 1 如图 1,记x轴与抛物线准线l的交点为E ,过A作AD⊥l,D是垂足 ,于是有AD ∥EF∥BC .连结AC与EF相交于点N ,则|EN||AD| =|CN||AC| =|BF||AB|,|NF||BC| =|AF||AB|.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有|AF|=|AD| ,|BF|=|BC| ,所以|EN|=|AD|·|B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