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公民意识,是作为公民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公民身份,对于所处的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与国家、社会和他人关系的理性自觉,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既具有公民意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自律性和示范性。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受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制约。据此,培育教师公民意识的途径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公民实践,二是加强教师公民意识教育,三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要积极营造公民生活的文化氛围,四是教师不断地反思澄清和系统化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意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在我国虽然早已有了“公民”这个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并没有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本文提出了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公民教育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政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发育和支撑。特别是参与、合作、规则、宽容的意识 ,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宝锋 《家教世界》2013,(7X):21-22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自身、学校及教师培训机构等方面培养其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等。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公民意识对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成长乃至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公民意识的整体状况从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等七个维度进行的调研显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公民意识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民主意识水平最高,各维度均达八成以上;权利意识等其他六个方面也较好。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名誉权意识和批评建议权意识较弱,纳税意识和行为存在脱节现象,环保意识和参加公益活动的意识水平偏低,关于公民、国家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为此,应该加大公民意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健全学校制度,为教师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教师的公民意识教育,丰富教师与公民意识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又需要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就是一个普遍民众都具有较强公民意识的现代社会。文章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众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项关于福建省中学英语教师公民意识现状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师公民意识表现在其认识不清和知识不足,特别是其权责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较为薄弱。外语教师普通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在于教师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没有相互兼容,即其知识基础和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必须首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科学内涵。构建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的根本途经,在于培育公民社会、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把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公民意识的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从观念入手,首先要准确界定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含义,并厘清错误观念,从而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除了理论熏陶之外,民主实践应当成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手段。只有两种手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促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普遍缺乏,这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作为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群体的大学生,其公民意识也需要培养、提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历史传统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制约,文化教育的落后和个人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从民主政治建设视域出发,在分析公民意识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针对公民意识缺乏问题,采取积极策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15.
杨晔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26-327
我国高校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和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需要。公民意识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即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进行的公民意识教育领域比较狭窄,偏向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教育渠道也比较单一。要在高校架构多渠道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并加强高校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主体意识是在法治状态下公民对自身权利和地位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济阶段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不断扩充自身的内涵。由此形成的主体意识诸因素(公民、权利、责任、政治参与、法律等意识)反过来对法律建设产生特别的铺垫作用,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观念要素。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政治下形成的一种主体意识权利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使命。然而,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很难发挥公民意识教育的功能。因此,需要对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革新,以推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2):64-68,7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概念体系,强调公民意识教育要符合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并同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意识和学生的学习意识的综合评价标准也向着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其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的,这就要求该课程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素养,这些素养奠定了学科教师的精神底色。例如,数学教师逻辑推理的严谨、语文教师对语言的挚爱和敏感、艺术教师体验和想象的丰富,这些都是学科教师精神底色的表现。学科教师的精神底色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那么,政治教师的精神底色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以及政治教师如何形成、提高自己的精神底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