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设适宜的语文学习情境,是学习任务群有效开展的重要支点.要立足语文言语实践特性,仅着眼于"真实情境"是不够的,还须融入"大概念"引领下的"认知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逻辑理路体现为"大概念"引领下的深度理解、迁移和应用.情境设计的策略包括确定情境建构的"锚点",将任务、情境等转化为"情境任务",情境中预设学生的言语成果,...  相似文献   

2.
技术知识的内隐性等特点影响职业教育的传递,抛锚式教学是以技术为基础,强调真实完整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活动过程.其教学模式是围绕某一"锚"来设计,"锚"隐含着问题和任务的某种问题情境,教学围绕着"锚"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是中心,教师为"引导者+教练+学习伙伴",这种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具有即时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旧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基于教材建构语文学习情境,而基于教材建构语文学习情境具有三重意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真实情境,体现教材意图的真实内容,引发师生互动的真实实践。然而,有些基于教材建构的语文学习情境存在着“自欺式”“缺锚式”和“过场式”等伪情境现象。因此,基于教材建构语文学习情境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炼大概念,统整学习内容;沉浸角色代入,体验知识创生。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锚式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的建构必须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理解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理解的时空,让学生身临其境、饶有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盛行西方的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其形成主要归功于美国的"范德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在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影响下,他们主张将学习抛锚在某一具体的情境中,为学习者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其核心是"锚"的设计,所谓"锚",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并强调是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成熟的教学模式,并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就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为有效课堂教学实践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当前,大部分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标准不相适应。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应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即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丰富教学设计,强化情境实践,采用动态多元考核。这样,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学生则可以通过这个情境主动建构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教学中的关键是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运用情境演绎进行课堂教学,不但能引发学生把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氛围,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环境和各种素材及学习资源,创设了主动、探究、合作、建构性学习的空间环境,还可以通过课堂这一特定的合作竞争的社会情景,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对知识的拓展应用.事实上,只有根植于"情境"这一肥沃土壤,才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彩,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苗慧 《考试周刊》2014,(17):29-30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桥梁。"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  相似文献   

9.
孙丰鑫  梅艳 《四川教育》2022,(22):23-24
抛锚式教学基于真实问题和鲜活情境,以锚(问题)为核心,倡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情境的浸润下,激发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力,最终解决复杂问题,深化对知识意义的领悟。抛锚式教学为历史主题教学提供新理念,与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的原则相契合。为此,用学科逻辑引领抛锚式教学,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高中历史抛锚式教学可分为以下三步:定锚,即深度分析,确定问题;解锚,即以问制境,神入历史;起锚,即精准分析,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先进组织者",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多数落实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环节展开教学,由此可见,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搭建平台;相反,不恰当的情境会成为课堂牵强的附庸,给学生错误的导向,干扰学生的理解,降低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物理教学的意义1.多媒体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3.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情境创设看做"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谈谈自己在情境创设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是个人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主动建构的;学习是"同化"与"顺应"中的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过程;情境是学习的重要背景和条件。利用建构主义审视当前我国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世界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问题日益凸显。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需要,与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张不谋而合。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中学政治课教学应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找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欣赏·评述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中嵌入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核心知识,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一、任务驱动明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锚点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关乎核心素养能否在课堂学习中生根发芽。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融入学习任务中,  相似文献   

16.
胡伟  王晨园 《四川教育》2022,(22):13-14
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师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完成知识建构。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锚点的把握,陷入了情境脱离生活实际、问题素材缺乏新意、课堂气氛缺少温馨的定锚误区。为此,教师需科学运用抛锚式教学范型,找到正确的定锚方向。问题情境是抛锚式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锚点”,其真实性涵盖了生活性、学科性、具体性,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面对思政课教学诉求实然与应然的矛盾,教师应提高教学设计站位,超越知识内容本身,通过厘清教材逻辑、提炼单元大概念,分析基本学情、锚定单元学习目标,建构真实情境、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制定综合指标、实施单元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经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完整学习过程,使核心素养具体化、可评价、可进阶,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对人们学习观念的检讨具有不彻底性。将知识作为学习活动唯一客体的"学生-知识"二元学习观,才是导致教学实践中"食而不化"的接受学习、"有其形无其神"的探究学习的根源。要深度推进教学变革,必须检讨这种二元学习观,建构"学生-知识-世界"的三元学习观;进而开展把知识放到真实情境中理解、运用、批判的"镶嵌式教学",以及以真实复杂问题情境为背景的自由探究教学。  相似文献   

19.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了18个任务群,注重通过"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领语文学习.情境建构是学习任务群高效开展的重要因子,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结合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从情境建构的起点、支点、节点三个角度具体阐述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情境学习观点重视"知识的情境性",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贡献者。这种教学是一种情境化的教学,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动态指导,使学习者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需要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开发、设计综合的教学环境,如设计适当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在背景或模拟背景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获得可迁移的一般技能。这使得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备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