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成因有自我认同的需要、心理归属的需要、从众行为的需要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表现为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冲动性和多样性,崇拜偶像的类型和方式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分别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教育语境中,"偶像崇拜"都是一种负面的存在,其实,偶像崇拜自古有之,更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发展心理学看,处于儿童期和成年期过渡阶段的青少年由于在心中还未建立起稳定的自我形象,那些公众人物中具有他们向往的某些特质的人物就成了他们认同的偶像,满足了他们希望成为像偶像一样的人物的自我理想,从而帮助其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理念】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的未来"等问题,渴望发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问题常常在父母和老师那边得不到答案,而公众人物、明星的形象往往符合他们的期待和追求。偶像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实现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偶像崇拜,青少年可以弥补自己现实中的缺陷。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同伴的压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菁 《江苏教育》2023,(12):51-52
<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网络媒介崛起、娱乐产业盛行的时代语境中,偶像崇拜逐渐成为青少年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偶像崇拜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情景案例中的偶像崇拜是狭义上的偶像崇拜,即这里的偶像指一种职业或者身份,这种偶像崇拜具有情绪化、非理性、冲动性等特点。情景案例中的小云对所崇拜偶像的情感化色彩特别强。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晓东  严飞 《中国德育》2006,1(12):11-16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偶像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可以比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从自我认同和情感依恋两方面需要论述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机制,它与爱完全不同。作为青少年阶段特异而合理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是对偶像的认同和依恋,而非偶像崇拜。不要轻易完全否定偶像崇拜,应在肯定其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正面意义上,发现问题并善加疏导。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鼎盛时期,初中生的自我意识也由此进入了第二次飞跃.目前很多初中生试图通过崇拜偶像来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偶像崇拜已成为初中生张扬个性的途径之一.健康、积极的偶像崇拜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但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半成熟、半幼稚特征,学校、家庭、社会必须承担起教育职责,探究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方能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已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青少年因崇拜偶像而造成的悲剧事件,更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深思。青少年疯狂追星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和心理机制,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该提倡还是反对,以及如何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引导青少年进行偶像崇拜,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沉雨 《宁夏教育》2011,(7):81-81
现今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何以明星的偶像生命并不长久,偶像崇拜现象的生命力却如是顽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北容  宋鸽  张敏 《教育导刊》2011,(12):58-60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普遍现象,引发了家长的担忧和心理学人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情感依恋、自我认同以及社会归属感等方面心理需要的表现,但如果过于沉溺则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心理症状,需要适当的辅导与干预。父母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接纳的态度与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进而有效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宕岩 《家长》2010,(1):14-14
一、正确看待孩子追星 崇拜偶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要求青少年放弃偶像崇拜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举动往往是将喜欢的明星的照片贴在床头,听明星的CD碟片,偶尔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搜集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孩子的追星行为仅限于这些,父母就不应横加干涉。  相似文献   

15.
充分理解崇拜偶像是当今青少年中一个普遍又引人关注的现象.孩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或喜或悲,或乐或怒,甚至迷失自我,很多父母对此满心困惑:崇拜偶像是对还是错?怎样引导孩子向偶像学习?……对这些问题还需要综合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陆岩松 《学语文》2012,(1):14-15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人生追求。在认知上有着强烈的理想色彩,在行为上已与现实紧密结合,具有独特的情感价值。而偶像文化也正越来强烈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偶像崇拜心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分析和价值思考的方法,形成对偶像正确的认知方式,并利用学生偶像崇拜的积极效应,把握住偶像与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弓l导学生走向文学形象,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会文学形象的分析方法。并用文学形象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使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榜样接近,让学生从超现实的偶像崇拜的心理世界。回归到理性的富于现实性的文学形象世界。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追星族""超女热"等偶像崇拜行为。为了全面了解当今少年儿童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1年5月在全国开展了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情况调查。《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消息称,历时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少年儿童最崇拜的偶像是歌星(37.0%)、影星(20.5%)、体坛明星(10.3%)。而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等均为3%左右,科学家只有2.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的生理渐趋成熟,开始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加入WTO,我国正日益国际化。随之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观冲击着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面对、去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呢?这就要求我们去发展他们的道德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自我选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为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国外专家将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反常的拟社会关系,在卷入和成瘾的动力所驱使和推动下,会导致偶像崇拜人产生各种明显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 青少年儿童较轻度的偶像崇拜是正常的情感依恋和虚拟人际关系状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但过分沉溺偶像崇拜则可能发展为情况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有不同视角.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成长中不断发展和加强的性本能使青少年儿童越发感到压抑,因为内驱力不能直接指向身边现实中的对象(父母或同学),因而,他们的情感和幻想往往指向一个遥远的人物,而这恰恰使魅力四射的偶像对他们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偶像崇拜: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状况引起了上至中央、下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难题。要解决青少年道德发展中的问题,关键是要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生活实践。青少年是特殊的文化群体,在他们的生活中,社会、学校的主流文化与青少年亚文化的紧张与冲突,是学校教育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刊将围绕学生亚文化诸多现象进行深入、持续的研讨,希望从多重视角聚焦学生亚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走入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而为有效地塑造对青少年成长有价值的观念与行为奠定基础。本期专题“青少年偶像崇拜”就是其中的第一部分,我们特别邀请了理论研究者、学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分别从理论、对话、案例等多个角度共同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话题,相信这样的研究、探讨会引发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