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5年7月初,一位在北京某啤酒研究所工作的李姓人士,以匿名信方式向一些媒体“爆料”: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  相似文献   

2.
张冠文 《新闻界》2005,(5):109-109,88
2005年7月5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读者来信,文章“揭露”:“啤酒加甲醛在业内变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报道引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某的观点:“就产量的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业宣称自己不用甲醛,其实往往只是部分产品不用而已。”文章还说,现在高档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两元钱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为成本根本下不来。7月7日,《成都商报》转载此稿,标题为《啤酒界人士揭内幕:甲醛作稳定剂》,标题下面有一个题解:“企业明知可能致癌却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9,(43):74-75
一款啤酒用历史和工艺进行了一次辉煌的开拓,一款啤酒用传奇和血统把住啤酒行业发展方向的航舵。蓝带1844闪耀问世,为中国超高端啤酒市场开辟了一片蓝海。  相似文献   

4.
国产啤酒最近惹上的“甲醛风波”,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夺人眼球。事关大众饮品,事关千家万户,又是众多媒体给予了关注,因此,这场轩然大波实在是势不可免。人们提出疑问:此事真相如何?难道我们对冰棍、啤酒、快餐乃至牙膏都得疑而食之、疑而用之吗?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头号啤酒生产大国,也是啤酒消费大国,每年的啤酒生产量高达2500万吨。其中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品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世界啤酒巨头也直接介入这场市场竞争。夹在这些巨头之间的,还有几十家较为小型的啤酒生产厂。为了吸引消费者,树立产品形象,啤酒包装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其外包装从大到纸箱小到一个颈标都引起啤酒厂商的关注,各式各样的啤酒包装缤纷上市,从纸标到镀铝纸再到镭射镀铝纸,以及水晶标签,啤酒标签在工艺、材质方面也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陈都  赵士林 《今传媒》2010,(5):76-78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2001年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以来,我国媒体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能够起到风险传递、舆论监督等作用,但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往往引发消费者的恐慌,给无辜企业和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在食品安  相似文献   

7.
缺乏统一内涵,金星啤酒品牌背影模糊如果说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啤酒厂家都凭不同"身世背景"起家的话,那么总部设在河南郑州的金星啤酒集团是则是完完全全的平民发家典范。福布斯曾称,金星证明了在啤酒行业,没有任何背景,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新闻真实问题是新闻传播中的基本问题。这个老话题之所以引起笔者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近两年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倾向,具体表现在新闻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假新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泛滥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比较典型的是诸多主流媒体公开发布虽有新闻来源但未经记者认真核实和证实的疑似新闻,如韩国要“抢注端午节”、我国将设立50个省级行政区、脑死亡标准出台、95%的国产啤酒含有甲醛、高露洁牙膏含有致癌物质等等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张淑娟 《今传媒》2005,(12X):34-35
近年来,食品安全经常成为全国性的流行话题。从去年年底的食用油风波开始,到今年二月份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查禁苏丹红的狂潮,再到三月份的立顿红茶氟超标事件,四月份高露洁“三氯生”致癌的新闻,五、六月份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奶风波,以及雀巢奶粉的碘超标问题和七月下旬轰轰烈烈的啤酒甲醛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公共事件不断的出现在大众媒体上。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的心理底线一次又一次受到沉重的考验。据调查,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10.
对于品牌传播方面,青岛啤酒有几点体会同大家分享。作为媒体,主要的责任是搭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将品牌传播达到最大化。这几年青岛啤酒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大众媒体纷纷开设诸如房地产、汽车、数码(IT)等行业专刊。利用大众媒体自身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吸引这些行业的广告商对专业版面进行广告投放。但是。由于都市报是一份地域性的综合类大众传媒,报纸的性质决定了这些报纸的专业版面独特风格和明确的版面定位。即吸引读者阅读、引导消费选择、刺激购买。所以,这些版面的广告经营方式就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版面。本文将以数码版为例.简要阐述一下笔者本人在广告经营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啤酒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工业,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效益越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啤酒兼并收购的案例。同时,就如可乐一样,啤酒属于典型的快消品,这意味着它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谢红焰 《今传媒》2006,(4X):58-58
汇总各方资料来看,啤酒“甲醛门”事件起源于一封匿名信。2005年7月5日,某报刊登《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该报记以这封匿名的读来信为线索展开了调查。此后在转载过程中章已经被放大到相当的程度,7月7日一些网站再予以转载,“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7月11日韩国下令要求有关方面紧急收回并检测今年进口的中国啤酒,7月12日日本收回中国啤酒检测。按照友邦惊诧论的逻辑,啤酒“甲醛门”就这样爆发了。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0,(34):36-36
在酒吧聚会。常常会选择一些啤酒,这些啤酒只要不难喝都可以接受,大家对啤酒的口感没有太多的挑剔。也许追求的仅仅是啤酒中浅浅的酒精度数带给我们的快乐。有没有一款啤酒在浅尝一口的时就很有滋味,开怀畅饮时也滑爽无比呢。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两款酒,一款是来自法国的1664白啤酒,一款是来自比利时的福佳。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甚至矛膏,媒体和民众真的已是草木皆兵,日历三惊。不过,有不少警报,事后被证明其实是虚惊一场。比如,日前的啤酒甲醛风波以国家质检部门宣告甲醛含量并不足以危害健康而告终。前不久矛膏风波中,则是那位被指报料的科学家站出来说,我根本没有说过三氯生致癌的话。他批评说,媒体的报道太急于做出推论了,对他的报告断章取义。  相似文献   

16.
杀毒软件的“云”安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全行业遭到了从未有过的信任危机,“杀毒软件不管用”、“杀毒软件不能杀木马”等观点甚嚣尘上。这个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真的无法解决,杀毒软件将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公共饮食安全问题.由于和百姓生活利益攸关,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重视。从最近的饮水机有毒、特富龙事件报道。到之前的苏丹红致癌、高露洁牙膏致癌、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甲醛啤酒、哈根达斯深圳事件、名牌乳业“早产奶”……众多媒体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但也不时出现一不小心就掉进漩涡甚至陷阱中的现象,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与不信任,影响了媒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声屏世界》2013,(3):70-71
哎呀呀,一个响亮的女孩饰品品牌。专门为广大女孩提供优质的潮流时尚饰品,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平价、时尚、热情、欢乐"的经营理念,仅用数年时间,就改变了饰品零售行业的游戏规则,将一度被边缘化的饰品变成了深受广大女性消费者追捧的时尚主流。目前,哎呀呀在全国已拥有数千家连锁店,遍及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年终端销售额超过十亿元。进入媒体碎片化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日益多元的消费者需求,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哎呀呀在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方面已做好准备,来迎接饰品连锁行业的盛年。  相似文献   

19.
自从“告别铅与火,走向光和电”以来,信息技术在新闻行业引发了巨大和空前的革命。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新闻机构以及非媒体用户分别建立了资料库。信息消费者每天都在激增的、海量的数据中找到所需的新闻信息以进行资料的二次乃至多次重复利用,来加工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扩大信息销售份额和市场,已经成为各新闻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场市场竞争中,谁能够在繁复的海量信息中,通过精确和智能的知识管理平台作为导航,采写出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一家媒体以几乎半个版面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一场啤酒豪饮大赛,"4分钟喝下6瓶半啤酒"的大字标题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在副标题上还突出了"本报举办的××首届啤酒豪饮大赛"字样.(见7·28<扬子晚报>A8)"首届"者,意味着这样的豪饮大赛下面还接着有戏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