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其他社会化媒体不同,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使其与用户的社交人际关系圈更为紧密。微信"点赞"逐渐成为一种人际社交方式,作为一种受众互动行为在社会流行。文章从"点赞"行为到用户"点赞"行为的心理解读,引出"点赞"行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对于"点赞"文化引发自身思考。  相似文献   

2.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变化长期保持着与人们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随着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嵌入,朋友圈点赞成为网络化社会情境中人际互动的重要方式。点赞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技巧成为了线上社会关系连接的重要传播节点,也改变了现实条件下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社会交往的模式,在人际互动的实践中消弭了现实生活中环境、时空和文化的隔阂,诉诸于媒介符号,形式化了真实世界里不规则的社会交往形态,是社交行为异质化的体现,带来了媒介环境下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异化。本文总结了朋友圈点赞导致社会交往异化的社会心理动因、异化表征和具体表现及影响,认为看似自由浅易的社交符号却在朋友圈的交往实践中被赋予多维丰富的内涵,演绎出复杂深邃的互动关系,致使人际互动的完成和社会关系的维系也在新的沟通共识下发生异化与突变。  相似文献   

3.
辛尔露 《东南传播》2014,(4):115-117
随着QQ空间、微博、微信等相继添加点赞评论的功能设置,点赞评论日益成为社交网络中最常见的一种评论形式,本文就将从媒介批评的视野,借助符号学、后现代主义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探析社交网络中点赞评论的实际功效及其广为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日微信版本又有更新,并为所有用户计算出朋友圈收到和送出的点赞总数,不少用户"晒"点赞也引发新一轮点赞潮。点赞是一种缘起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网络语言,国人的点赞习惯则只是近几年才广泛兴起。发展到今天,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和大多数新闻页面都附有点赞功能。"点赞"俨然已成为虚拟世界人际交往、态度表达的不二利器。赞美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是点赞真能达到促进感情的效果吗?今有点赞之交,古人则有妙语连珠。中国古人只能面对面或是用书信向  相似文献   

5.
李妍 《新闻世界》2013,(11):102-103
自媒体是伴随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出现后的热词。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说法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作为推动自媒体发展的一大动力——微博,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微博受众参与网络社交有着种种心理。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络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其中,这些用户既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本文以社交网络中出现的“点赞”现象为切入点,着眼于社交网络中传播活动的外部环境和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探析社交网络用户“点赞”的传播心理及其所反映的传播规律. “强”“弱”关系交织下的传播环境 “弱关系”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在人际交流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为了充分满足人们在社交网络空间表达情感的需要,"点赞"按钮应运而生.用户使用赞的心理动机不尽相同,基于不同动机的点赞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不仅促进社会互动,便于表达情感,还蕴藏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它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应理性对待"点赞"这一网络文化现象,规避因"点赞"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之为个人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革命+爱情"模式的盛行 叙事行为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实现的,不同的环境制约着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敏感点。电视剧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着一种心理原型,"当某种神圣的原型被反复讲述,就会导致原型的类型化、故事化"。  相似文献   

9.
钱大同 《报刊之友》2013,(8):143-144
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方式的媒介化催生了“点赞”这一人际互动的新方式.微信朋友圈“点赞”因其传达意义的统一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追捧.强关系网络下,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交模式,用户通过互赞享受着虚拟社会互动带来的满足感,“点赞”成为朋友圈中满足自身情感诉求的工具.但是“点赞”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用户的情绪化表达使得主体异化,进而导致了交往的非理性化.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点赞”的情感诉求,发现用户主体异化的情形,探讨“点赞”情绪异化表达和主体异化导致的交往非理性化问题,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功能,理性使用社交媒体.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的激烈竞争,使得"点赞"功能在各大社交网络应运而生。"点赞"的用户群集中在青少年,新颖的传播方式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方式。"点赞"操作便捷,但却传递着暧昧模糊的内涵,对青少年的人际传播产生了多重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点赞"行为和点赞动因,透视"点赞"行为对青少年人际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like economy》一书问世以来,"点赞经济"一词获得了业界的关注。笔者在查找和分析了国内外一些社交网站的点赞活动实例后,得出了点赞经济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点赞热"触动集赞商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让点赞背后的客户信息具有相当价值。它不仅助力互联网金融时代,推动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推进中国"O2O"经济模式的到来。在点赞经济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中,企业不仅控制了成本,达到了投入产出最大化,还与消费者之间重塑了一种健康的营销生态,顺应新媒体背景下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微信的使用人数已超7.5亿.从微信这一平台衍生出的各种互动行为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点赞行为更是深受用户喜爱. 用户补偿心理的驱动 网络传播中互动的频繁与深入逐渐形成实名关系与匿名关系共生.①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用户一般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会根据关系的远近(强弱)来进行交流.对于“强关系”对象的内容人们总是会优先进行关注和评论,“弱关系”对象由于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关注度也就较低.微信用户补偿心理驱动下的点赞行为更多地是对于“弱关系”的维护.  相似文献   

14.
徐钱立 《新闻实践》2013,(12):72-75
核心阅读:已过世的Reddit联合创始人亚伦·斯沃茨曾说过,在Web2.0时代,"信息即权力"。社交新闻聚合理念旨在让用户的"信息权力"不断放大,如果它能摆脱三大困境,即盈利模式的瓶颈、"针孔效应"和"可操作性"导致作弊猖獗,不断创新,必将会如斯沃茨所言,成为"互联网的头版"。人民网也曾评价这种新兴的新闻网站模式:"代表了网络新闻的一种未来发展方向,它使新闻的阅读变成了集体的、有意思的即兴活动。"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形态,已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随着大学生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不断增多,过度使用的负面影响正在凸显。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动机,置于人际交往视域下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探究合理利用网络虚拟社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许明月 《视听》2016,(7):159-160
自点赞行为流行以来,在微信朋友圈中,每天都有点赞在产生和传递。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朋友圈点赞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从批判的角度重新审视"点赞"行为对我们在微信朋友圈这一虚拟环境中交流与沟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点赞"行为并不是我们最初所想象的那么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2):70-74
情感化表达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主流叙事方式之一,探索社交媒体情感化表达的传播效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认识这一传播策略,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给予依据。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号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及回归模型等方法逐步深入,发现仅情感化表达的正文对点赞量有显著作用,诉诸情感只能在情感上获取更多认同;标题情感化表达既不能扩大传播范围也不能提升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8.
盛毅韬 《新闻世界》2014,(7):187-188
短视频分享应用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社交应用,用户可以将手机拍摄的短视频发布到个人主页、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与好友分享。继文字、图片、语音之后,短视频分享成为移动社交领域的一股新潮流。短视频分享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而且在新闻传播领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点赞”行为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厘清这一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其运作机理,对规范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秩序并改善其传播环境、优化其传播策略具有重要价值。“点赞”行为看似简单,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信息传播行为动机意蕴,受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心理、情绪、诉求等多元因素的交互影响。系统而言,心理共鸣、情绪传播与现实诉求是“点赞”行为的三重主要动机,三者相辅相成。对此,应当科学认知并充分运用这些动机,为发挥微信朋友圈的正向传播效能提供治理机制上的镜鉴。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交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方式,微博作为有代表性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时期信息发布中心和民意的集散地。在这种大环境下,"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创立,开始了网络问政的突破性尝试,真正地体察民情、听取民意,是网络时代摸索出的新群众路线。本文从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入手,主要探讨其给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我们认为,政务微博背后的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好这个平台,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