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时事评论专栏"望海楼"进行抽样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议题、指向、时效、作者等方面的量化分析,归纳出"望海楼"栏目有以下特色:在对外传播中侧重经济、文化议题,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指向多元化,但以阐释、建议为主;关注宏观重大议题,不唯时效性;评论作者主要来自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增强了评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2.
艾然 《东南传播》2010,(11):117-119
在当前对外传播活动中,如何在坚持“用事实说话”、继续改进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努力运用好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争夺国际话语权,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对外传播效果,是我们今天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日报,它的评论专栏“望海楼”在对外传播新闻评论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试以此为例就对外传播评论写作的风格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极具特色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望海楼》,通过惯有的评论框架加强国家形象的传播和构建,使得国家形象传播效果更加高效。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望海楼》2010年到2014年间的评论文章进行分析,从评论框架角度切入,探讨《望海楼》塑造的独具特色的评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这是由新闻评论的特有性质决定的。笔者以《人民日报》评论版《抚今追昔忆小平》系列评论为例,试图探索出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政论传统的国家.两千多年以来,从先秦两汉时期的贾谊、晁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祢衡、阮籍、嵇康、范缜,唐宋时期的韩愈、柳宗元、陆贽、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氏父子,到明清时期的方孝孺、王世祯、李贽、王夫之、魏源、龚自珍、冯桂芬,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杰出的政论作家,他们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各有师承,各擅风骚,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至今还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爱重.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9.
郑晓燕 《新闻界》2006,(5):132-132
评论,特别是系列评论,在媒体中往往是弱项,尤其是书面语言写作和表达,值得探讨和优化。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发表后,《人民日报》积极迅速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第一版重要位置连续发表六篇评论员文章,从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作了阐述。笔者认为它们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感性、理性和审美性的综合魅力,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撰写和传播组合性评论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申鹤 《青年记者》2010,(16):78-79
“评论是新闻的最高台阶,它起到一种灯塔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评论的价值有时会超越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11.
高晓天 《传媒》2022,(10):53-54
全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新闻评论作为突破口找寻新出路,无疑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很早就明确了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借助微博的超强影响力进行微评论,与纸媒评论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了其舆论引导力,对其他党媒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营  朱小阳 《新闻界》2006,(6):128-129
当前影响新闻评论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题制作的简单化、程式化,缺乏鲜明性、冲击力,影响了新闻评论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选取典型的新闻评论标题加以分析,探讨其规律,无疑对提高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水平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几乎囊括了各种平面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广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因为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迅速成为新世纪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纲领。全国立即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热潮,如何把这一现象扩大和深入,成为党报这一时期的紧要任务,而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必然担负起组织引导“三个代表”思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 心雕龙·隐秀》中提出了 “秀”这一概念。“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此处 “独拔”意为“引人注目”、 “精彩绝伦”。“秀”可以视 为文章中的“亮点”,即写得 精彩或能激起读者阅读兴 趣的句子、段落。新闻评论 作品也不例外。其中总应有一段(句)或几段(句)能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揭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或说法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所有这一切都以精彩的语言为载体。 刘勰提出了“秀”的审美标准、功用:“秀以卓绝为巧”,“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秀)动心惊…  相似文献   

16.
梁湘毅 《新闻前哨》2022,(21):40-42
大众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1]央视《主播说联播》是一种具有物质化特征的精神生产活动。本文将从话语传播角度,围绕互文性与个性化、多屏景观下的社交化传播及共同价值观下的消费三个方面,分析《主播说联播》的话语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顾强 《新闻世界》2014,(2):10-12
面对越来越多同类型节目的竞争,《第一时间》栏目压力巨大,寻求新的报道突破点迫在眉睫。而评论性内容的增加,成为近年来《第一时间》的创新尝试。去年年初,《第一时间》陆续抽调资深记者,以主编牵头,启动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单条制作,探索评论类节目的采访统筹、表现样式、制作流程等。这是《第一时间》栏目丰富节目形态、拓展报道视角和广度、加大报道深度、锻炼和培养记者型主持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20.
有的同志问我写评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从没变过.我说.最重要的就是“言之有物”。这话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地难。言之有物,是我对新闻评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基本要求.算是个底线要求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