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媒介情境的融合让公诸于众的"前台"区域不断扩大,隐居幕后的"后台"区域不断缩小,这一社会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得人们的社会行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黄海波嫖娼事件所引起的风波正集中反映了这一点。由此,本文采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环境来分析媒介情境融合对社会行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2.
“后区前置”媒介情境下新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5,(23):54-58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的媒介情境,打破了不同信息系统的分离状态,出现"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极大拓展了媒介的"前区"空间。伴随着信息处理、接受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一系列要素都在经历深刻变化。本文结合媒介情境理论,探析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日益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分析媒体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构建新媒体传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出发,研究影响人们交往的媒介渠道在女性性别角色建构中所起的作用.笔者以媒介的发展为时间线,以女性在不同媒介时期的信息接触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媒介的发展造成的社会情境的变化对女性获取信息的接触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并且研究在这一变化中,女性角色建构的过程及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4.
北梦原 《新闻世界》2012,(8):268-269
本文以威廉斯的“社会意向”说与梅罗维茨情境理论为指导,分析在媒介新技术的扩散过程中,使用情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媒介认知的差异,并以3G手机作为例,分析认为新媒介技术随着扩散情境的变化,会带来人们对媒介使用的功能性与仪式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媒介情境理论自诞生以来,很好地诠释了电子媒介所带来的新的行为变化,对于短视频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热门传播媒介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出版业如何既尊重和保留图书本身的知识特性,又充分利用表征为视觉文化的短视频的绝对优势,探索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方向?本文试图从媒介情境理论视域出发,将短视频图书营销概括为一种媒介情境,这种媒介情境的构建包含三个环节:系统建构、场景生成和行为再造.并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透视出版业的短视频图书营销发展方向,提出值得探索的三条路径:构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新媒体运营矩阵;为垂直类图书打造分众短视频;预测受众喜好与引导受众选择并重,以期对图书营销起到价值增值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玉雅 《传媒》2015,(13):66-67
近年来,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以用户之间极强的互动性和密切的关联性特征对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信息情景理论,对自媒体广告的媒介特性、情境变化,以及角色转换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未来广告传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情境交互为视角,通过实践调研与理论分析,构建农民工健康医疗信息移动阅读服务模型。其具体运作机制体现在功能运转、功能结构、功能升级三方面。功能运转依托移动环境情境、资源媒介情境、用户交互情境,移动环境情境是功能运转的基础,资源媒介情境是功能运转的载体,用户交互情境是功能运转的桥梁。功能结构呈现制约媒介关系、发展适配关系、策略控制关系。功能升级借助学科知识积累、知识管理系统、知识价值创新三种交互动力。  相似文献   

8.
余权 《东南传播》2010,(10):7-10
梅罗维茨从由电子(新)媒介产生的新情境与社会(群体)行为改变的关系出发,认为二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梅氏理论基础上,我们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考察新媒介与个体行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导致人物行动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人物对由媒介所提供的虚假情境的求证冲动。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媒介在协助对虚假情境的求证这一点上给予了有力的帮助:她通过情境的融合或分离,改变或促使人物发生行动,从而增加或减缓求证的速度和节奏。选择以故事电影为例,一是因为她已经在故事电影中有所体现;二是因为故事电影与现实生活具有惊人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9.
翁一洲 《新闻世界》2012,(8):302-303,308
电子媒介的发展,使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情境空间进一步被打破,使得我们生活当下的时空观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当下信息传播机制本身来描述我国穿越剧的背景,结合梅罗维茨的情境分析理论,探讨中国穿越剧情节建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与移动智能设备的完美联姻,消解了传统的家庭关系.新媒介介入家庭内部后超越了传统媒介营造的家庭氛围与社会环境,新的家庭信息场景和新的媒介情境重新塑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本文探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与形态下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新情境下家庭内部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的变化特点,父母的家庭绝对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8):27-34
自2017年确立"健康中国"战略以来,这一以健康为核心的国家设计在逐步成型的同时,却较少被追溯其传播来源。立足健康传播的范式,本文以修身教科书为媒介,重考了清末民初的媒介实践中"健康"这一概念是如何完成现代性萌芽的,并从政策机制、文本机制、渠道机制及课程机制分析了其"媒介化"的过程,表明了"健康中国"在媒介实践中被初构的同时,也带来了媒介逻辑、机制互动以及在地情境三大层面的,具有本土特征的媒介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媒介的进入,对传统的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西南地区的一个传统村落的考察,结合当地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以进入情境式的方式,关注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分析人们的社交实践,分析在媒介介入后的乡村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媒介扮演的角色。研究认为,媒介的介入,日渐流动的乡村社会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媒介成为乡村共同体加强凝聚、个体互相连接的新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正重新构建着乡村社会这个场域。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融入这个媒介化社会。新兴媒介的普及,成为乡村社区构建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黄琴 《东南传播》2020,(1):113-116
移动短视频社交是不同于图文社交的一种新型富媒体社交方式,它使现实生活更多介入到媒介虚拟情境中来,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打破,构成媒介生活日常化,媒介形象现实化,现实形象媒介化。本文以抖音App为例,从移动短视频社交这一新的网络现象出发,以媒介情境理论为基础,借助拉康的凝视理论以及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试图揭示在移动短视频社交这一新的媒介情境中,用户在"他者"的凝视下凭借技术赋权进行自我建构与呈现,从而实现自我的彰显;当用户无法恰当地看待其他用户的目光及评价时,其自我建构与认同过度依赖他者,自我逐渐异化,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从行为层面到理念、精神层面逐步丧失主体性,自我在其中悄然消逝。  相似文献   

14.
媒介接触与使用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和领域。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媒介与用户主体经验的二元结构及其互动关系中,媒介接触行为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对于在内地高校学习的澳门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双重社会情境势必给他们的媒介接触与使用带来影响。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该群体在网络媒介的使用、选择、动机与评价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与现有研究不尽相同,并在整体上呈现出差异性情境下"两栖性"的媒介接触行为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媒介时代的情境喜剧。情境喜剧是以电视媒介为中心的后现代时期的特征性产品 ,是由影像、现实、意识形态三位一体构成的影像现实。本文将通过对情境喜剧类型特征 ,尤其是固定模式的分析 ,从喜剧性、间离效果、家庭的扩延性三个方面来考察情境喜剧作为类型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同时分析情境喜剧作为“外指性文本”即“整个文化的副文本”与当前中国文化现实的衍生关系 ,并由此透视情境喜剧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3):36-41
本研究采用日记法记录了741名受访者连续35天的行为、空间移动和情绪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互联网使用情绪的情境性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是否为闲暇时间是影响互联网使用情绪的关键情境因素。早上上班时段、下午上班时段、他人的住所、工作(学习)场所,这四类情境对互联网使用情绪具有消极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指出受众研究应当对情境因素给予充分重视,结合情境因素分析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心理。  相似文献   

17.
参考相关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诺思的制度变迁模型以及张旭昆的制度演化理论,联系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实际,本文建构起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媒介制度环境"、"媒介制度变迁的主体"、"媒介制度变迁的内源性变量"和"媒介制度变迁的外源性变量",四者构成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媒介制度变迁可以从这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维度开始演化。四个维度中的变量可能单独作用于媒介制度系统的某一层面,也可能同时作用于媒介制度系统的三个层面,这个过程呈现动态性。四维模型可以分析具体的媒介制度变迁的情境与案例,揭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  相似文献   

18.
马燕 《东南传播》2020,(10):103-106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是一个宏大且责任重大的课题,将传播学的媒介情境理论与社会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分析2020年年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媒介情境的差异化、谣言化等失衡现象,总结民众出现身份感知错位、态度与认知失调、认知冲突、心理失控、心理创伤等认知心理偏向,提出强化短视频平台传播、打造专业辟谣平台的浸润式传播、网民和媒体共同构建"减压阀"式媒介情境、运用智能技术筛查污名化网络信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炜 《新闻爱好者》2012,(13):29-30
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媒介渠道日益丰富。在传统媒体情境下所进行的新闻扩散研究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研究范式都需要重新调整和设计。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新闻扩散研究中常用测试变量在网络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以期阐明媒介技术不断进步所带来的思维方法与研究路径的变革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的推移,"70后"、"80后"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已扩展成对两代人的整体称谓。本文从媒介进化和媒介环境的变化角度来分析这两代人的代际特征,提出了"媒介代际"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