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梦雅 《今传媒》2013,(1):72-73
晚清报人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诞生于20世纪初白话报大发展时期,与此前的近代政论性报刊相比,出现了由救国向救民、由维新到革命的转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体现出近代报刊大众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2.
安徽近代第一次报刊热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历史上第一次办报热潮出现时间约在1904~1914年十年间,亦即辛亥革命前后。 近代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维新运动中,但席卷全国的维新办报热潮并未对安徽形成太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省内的维新报刊有芜湖的《皖报》。该报创刊于1898年,宗旨是“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务实维新之报”。但这份可视为开安徽近代报业先河的报纸存在的时间不长,未能形成气候: 辛亥革命前后,国人办报在全国再掀高潮。其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大力制造舆论,在国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安徽此时也不再平静,不但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报刊活动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形成安徽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彻底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面貌,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革命运动日益走上高潮。随着斗争的深入与发展,大批革命报刊纷纷创办,形成了我国五四以后又一次报刊大发期时期。在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逐步加剧,在新闻战线上也出现了联合与斗争的复杂局面。研究和总结这一时期新闻工作均经验教训,仍有着积极意义。革命报刊的新发展五四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次革命报刊大发展时期。党的成立,特别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  相似文献   

4.
清末10年官报活动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官报,是一种由清政府各级部门主办的近代形态的机关报刊。政治上,它服务于清王朝反动统治的需要,但是在新闻发展史上,它和其他类型报刊一起,成为我国第一次报业高潮的组成部分。它的问世提高了近代新型报刊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并且最终宣告了中国古代形态报刊的消亡。研究官报这一现象,对于揭示清末报业高潮的整体面貌,进而揭示我国报业发展在这一转型时期的规律,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1933年皖人文学著述出版量几乎占据全国总量的1/5.探寻背后原因,可见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为安徽培育了“五四”皖军、革命文学作家、通俗文学作家、专业文学研究队伍,且保有诸多传统文学创作者.当各方力量在局势相对稳定的年代同时出现于出版界时,便造就了令人惊异的出版量.此外,皖人与民国文学报刊存在多方联系,大批量连载著作与报刊文章,也为1933年皖人文学的出版高峰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6.
晚清中国的现实激起了大批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许多知识分子创办新式报刊,宣传新思想,传播新知识,以启蒙民众。但早期报刊多使用文言,下层民众读不懂,自然影响传播效果,于是白话报刊应运而生。陈独秀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陈敏 《当代传播》2006,(5):41-43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9.
安徽在春秋时期称皖伯国,简称皖,后从安庆府和徽州府中取第一个字而得名,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设省建制,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安徽省档案馆位于省会合肥市,与美丽的包河公园为邻,与省图书馆大楼遥望——美丽的湖畔、清澈的湖水、婀娜多姿的杨柳、庄重的建筑。构成一幅·晤静宜人的图画。省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丰富,管理现代化。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着八方来访者。在这里,徜徉在卷帙浩繁的馆藏中。您能了解安徽的过去、现在,憧憬其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国民探讨关于"国家再造"的猜想与假设,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传播,以达到破旧立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增勤 《湖北档案》2009,(10):43-45
1887年,王亚樵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聪颖过人,疾恶如仇。长大后,王亚樵不满于清廷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加入同盟会,为反清救国而奔走。辛亥革命后,王亚樵来到上海,白天傲苦工,夜晚露宿街头,继续寻求革命。1915年,王亚樵追随孙中山,投身护国讨袁斗争,多次上书孙中山,建议成立暗杀组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通学堂的开办,光复会骨干、勇于力行的徐锡麟开始策划进一步的革命行动-武装起义.1906年,徐锡麟集资捐了候补道,年底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在安徽官场中伺机而动,暗中准备起义工作.秋瑾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工作.两人共组光复军,徐锡麟任首领,秋瑾为协领,联络革命力量,密议在浙皖两地同时举义,徐锡麟负责皖事,秋瑾负责浙事.徐锡麟临行前向同志留言:"法国革命八十年始成,其间不知流过多少热血.我国在初创的革命阶段,亦当不惜流血,以灌溉革命的花实.  相似文献   

13.
倪嗣冲与民国初年安徽赈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嗣冲(1868-1924年),安徽阜阳县人,著名北洋军阀皖系首领.1913年7月至1920年9月,先后担任皖北镇守使、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掌握安徽军政大权.倪嗣冲主皖的八年,是安徽灾荒严重的时期.他重视皖省赈灾工作,积极筹集赈款,举办工赈,兴修水利.这对于减轻灾民痛苦,消除灾荒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垣祥 《图书馆工作》2010,(3):63-64,62
《安徽省馆藏皖人书目》系安徽现存皖人著作馆藏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大汇总。本文对该书作了评述,指出该书具有收录丰实,涵括全面;体例创新,查阅方便;编排合理,科学有序;装帧雅致,美观大方等特点。它是安徽继《皖人书录》后又一部力作,对于研究安徽地方文献、文化史、思想史、古籍整理及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中国回族知识分子融入近代中国第二次办报高潮,通过创办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振兴民族、开启民智的思想,表达回族民众的精神诉求,在回族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报刊活动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10月27日9点,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在井冈山市隆重举行大会,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把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7.
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报刊中,《河南》月刊是后期革命报刊的重要代表。《河南》杂志中有关河南风土人情的内容包括地理沿革、文化变迁、豫省民生、社会问题、社会变革等。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在此期间,国人也掀起了第二次办报高潮(第一次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高潮。它是从孙中山先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开始的,此后,革命党人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近代武汉是国内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受革命思潮影响较早,从而成为了辛亥时期与上海、岭南并立的国内三个宣传中心。而当时武汉最有声望的报纸首推《大江报》。(一)《大江报》的前奏1905年武汉地区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楚报》在汉口英租界创刊。1905年冬,《楚报》因揭露清政府出卖主权…  相似文献   

19.
浙皖光复军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对浙江革命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开始从过去主要依靠会党进行武装斗争,转向以新军为革命的主要力量。1908年初,革命党人在杭州秘密会议上做出今后革命发展工作重点转向军队的决定后,新军中  相似文献   

20.
沈正赋 《编辑之友》2021,(6):100-108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无数仁人志士和报刊政论家、活动家怀揣着思想启蒙和新闻救国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办报办刊事业,热情拥抱和讴歌民主与科学,深刻阐释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凝练出自己的办报主张和新闻思想.从主体性建构与功能性建构两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对真理的传播,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党报党刊思想以及这些报刊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方位.文章对其在传播真理上的主体性与功能性作用进行梳理和探讨,为进一步办好新形势下党报党刊工作带来启示、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