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派纷纭。把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按内容粗略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侧重以自然为中心的(天人关系),基本代表有道家、五行家、阴阳家、医家、农家等;其二是侧重以人为中心(社会关系),基本代表是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其三是侧重以已身为中心(独善其身),基本代表是佛家、养生家、神仙家等。综而观之,我国民族文化之核心到底是什么,它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是什么?本文作些论述,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和”。西方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现在各个领域中,在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嵇康的神仙思想融道家和道教思想,认为“一、世上有神仙,但不可以学得;二、养生可以长寿。”这种神仙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神仙思想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在文学史上创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司马相如思想中有道家和神仙的成分。首先,通过分析巴蜀文化的地域色彩,从中能看出其成长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有这种文化氛围,其次个人经历及性格中有这种因素和取向;最后,其作品中有明显的道家及神仙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与中国本地固有的道教和仙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道教和仙道思想的源头,国内外的论者一般推及老庄思想、先秦方士。然而,老周思想和先秦方士之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渊薮又在何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田野作业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出发,结合地下考古的最新发现和文献资料的记载,运用生态文化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知识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梳理,得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初民在原始稻作生产中萌生的鸟化心态和鸟化宇宙观,开启了神仙、道家思想的神奇思辨,它如潜藏的河床,规范着中国思想文化艺术长河的流向。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思想中有道家和神仙的成分.首先,通过分析巴蜀文化的地域色彩,从中能看出其成长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有这种文化氛围,其次个人经历及性格中有这种因素和取向;最后,其作品中有明显的道家及神仙思想旨趣.  相似文献   

7.
求永生、憧憬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在古代的帝王显贵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无疑为神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本通过对秦代神仙思想的探究,论述其对秦始皇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代传奇小说《裴航》是一个遇仙人、得仙偶、成神仙的神仙小说而非爱情小说,故事的终极指向不在爱情而在神仙,不具有所谓反对封建门阀婚姻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意义。主题是告诉人们,与仙人联姻也是成仙的捷径,做了神仙就会享有超人间的富贵。其思想价值,一是反映了唐人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在晚唐时期的失落;二是反映了唐代神仙思想的世俗化倾向;三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体系杂多有序和对立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神话的仙话化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个独特现象。神话和仙话在流传演变中,与原始道教的杂糅现象非常广泛和普遍。中国神话传说与中国道教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它是后世道教极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并构成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教义。  相似文献   

10.
钟乃元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28-33,64
晚唐桂林诗人曹唐,在道教神仙谱系的基础上,以神话化的艺术思维、诗性的语言来构筑另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缥缈空灵、有血有肉、更为生动的神仙世界。曹唐以此来建构他才情缥缈的诗人身份,希望借此进入仕途。神仙世界的想象与诗人身份的建构,折射出曹唐糅合仙、道、儒思想,以仙道为体,以儒为用,事功名与崇神仙一体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战国及秦代神仙学说的基本内容,指出: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下,秦始皇为达到长寿成仙的目的而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大兴土木,说明成仙的欲望对秦王朝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文章还对秦始皇痴心于成仙不死和全面接受神仙学说的原因,从个性、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文化水平及现实政治需要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剖析。指出神仙学说的影响是造成秦始皇晚年昏庸暴虐、统治失误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秦朝短命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罗浮山是中国诸多名山中以仙山文化著称者,它的这一文化特色既吸引了各朝隐士隐居游历,同时,部分在罗浮山隐居过的隐士死后亦被神仙化,从中可以窥见隐居处所的地方文化传统对文人隐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神仙思想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屈原的神仙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楚地旧有的昆仑神话中的“不死”观念,二是齐、燕一带新兴的方仙道。时不我待的时间紧迫感和日益加剧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屈原接受神仙思想的主要原因。神仙思想是影响屈原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华先生英译的《中国的神仙》一书功力深厚,观点独到,但白璧微瑕。书中有关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大部分在英文中缺少对等词。中国特有的道教哲学体系,在英文中是一个文化空缺,而有关“玉”的文化暗含,在中西文化间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音译、音译加注释、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早期道教与中国古代之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镜的使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早期主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使用.汉代谶纬神仙思想盛行,铜镜的一些普遍功能逐渐被神秘化、神圣化.这种被神化的镜思想被刚刚兴起的原始道教所接受,并被用于宗教修炼.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发展了关于镜的思想,至魏晋时期终于形成三种成熟的镜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先秦神仙方术思想逐渐兴起,受其影响,《楚辞·远游》中体现的神仙思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神仙修炼方术和体道成仙后游历仙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游仙诗在曾氏父子三人的诗歌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借游仙以咏怀,本文从汉末邺下的神仙风气入手,逐一分析三人的神仙说态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曹操和曾植都在诗中表达了服食延寿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建功立业的热情密切相关;曾丕则不相信神仙长生,他要顺儒家圣道而行;曾植在后期遭受的政治迫害和精神摧残而使其诗多了借用庄子哲学摆脱尘世烦扰和邀游天地之间追求自由和快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小坏人     
如果没有生活的磨砺,没有勤劳,没有想法和跃跃欲试,便没有一切;如果真有神仙指路,那神仙便是你自已,经过磨砺、有了思想的你自己。—郑贞  相似文献   

19.
神仙形象源于上古,到秦汉时期神仙思想深入人心,不过神仙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列仙传》针对长期以来有关神仙思想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尝试构建神仙理论.尽管《列仙传》的神学理论简单、粗略且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为后人完善神仙理论奠定了基础.这种尝试意义很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沈美庚 《天中学刊》1999,14(6):63-66
李白的仙道思想已经不是神仙说中的仙道思想,而是天地所以然的“道”,是自然法则。李白对神仙有时肯定,有时否定。一方面否定神仙的存在和神仙说,另一方面肯定“神仙”的无拘束性、自由自在性。李白受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庄子哲学的影响很大,他把自己比喻成“大鹏”,作为与天地精神来往的象征的“大鹏”意象总贯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