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宜园即香山,是清代北京西郊皇家园林之一。山麓原为辽代中丞阿勒弥住宅,后舍宅为寺。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86)建成,赐名大永安寺,并有行宫。金世宗、金章宗、元世祖均曾临幸于此。明正德年间太监范宏拓建香山寺,明世宗、明神宗曾至此处。清圣祖亦曾临香山行宫及来青轩、洪光寺等处,并有题额。乾隆十年(745)始,即在旧行宫之基址上,廓香山之围墙,成为后来的规模。静宜园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宫门。园内有28景,即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访、虚朗斋、樱络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玻、赔蛛峰、栖云楼、知乐场、香山寺、听法松、…  相似文献   

2.
清代人关后的诸位皇帝,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既得益于其早年受到的教育,也离不开其成年后的勤奋学习。自顺治帝起,出于自身修养和统治的需要,开始重视征书、藏书、编书,以后一代胜于一代。乾隆时期起,效令将禁城之内的各个宫殿,禁城之外皇家苑困、行宫、园林等处,陈设木同的书籍,以备皇帝随时随地观览。现存清代档案中,尚有关于嘉庆。道光年间皇家苑固书籍陈设情况的记载,笔者经过整理,将清满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的藏书情况,分次连载,以见一斑。清满园是颐和园的前身,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3.
清代皇家苑囿藏书寻踪:热河行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是清代最大的离宫型苑囿,距北京约250公里。它是康熙帝北巡围猎时,在沿途中修建的行宫之一。初建时为36景,乾隆时又扩建、改建,增加36景,称72景,占地564万平方米。行宫内分宫殿区、苑囿(亦称湖区)、山区三大部分,有建筑120余组。周围山川秀美,景物天成,风清日爽,气候宜人,是清帝避暑颐养和从事政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康熙、乾隆、嘉庆三代皇帝经常光顾此地。正宫的依清旷、万壑松风、莹心堂,清舒山馆的含德斋,颐志堂的学古堂,沧浪屿的双松书屋,香远益清的依绿斋,宁静斋的图书自娱、澄观斋等殿堂,都是皇…  相似文献   

4.
丁强 《兰台世界》2013,(28):148-149
清代时期的皇家藏书文化显现出了远超唐宋元明时期的恢弘特色,不仅典籍丰富,出现了集大成者的书籍,在典藏上也颇具特色,对于后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楼,在建筑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文章对以清代《四库全书》为代表的皇家藏书楼防火措施进行分析,对其防火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现代图书馆防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吕爽 《图书馆界》2022,(6):30-34
简要描述明、清两朝皇家藏书的机构、来源和利用,总结明朝和清朝皇家藏书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在机构方面,均设置专门的藏书机构和官职人员,但明朝罢撤秘书监实则削弱了皇家藏书的管理力度。在来源方面,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重视藏书,均继承收前朝藏书的传统,但清朝为维护专制统治,损毁、篡改图书对皇家藏书建设造成冲击。在利用方面,均为统治阶级服务,图书流通范围小;均有借阅制度,但清朝比明朝管理更加严格,实行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7.
紫禁城中的宫殿楼阁基本上都是金碧辉煌的,屋顶铺设黄色的琉璃瓦件,朱砂红的柱窗和砂红的墙壁,可谓火气十足。惟有一处建筑的琉璃瓦件是黑色的,再用绿色琉璃镶檐头,建筑术语称为“绿剪边”。正脊用绿色为底,有紫色琉璃游龙起伏其间,再镶以白色线条的花琉璃。这样几种冷色的花琉  相似文献   

8.
浙江书院藏书是浙江古代藏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浙江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重要的推进作用。文章回顾了自唐至清末浙江书院藏书的发展轨迹,评述了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郑艳 《北京档案》2005,(1):49-49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北京西郊建成了"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皇家园林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皇家式藏书楼建筑——文渊阁为例,从屋顶、台阶、屋身、建筑装饰的颜色、院落组织五大元素的空间特征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礼制等级与文化表现,并联系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形制,探讨因形制要求带来的等级要求.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不但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而且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相似文献   

11.
翟志宏 《兰台世界》2008,(10):53-54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图书馆,其转型始于清末。清末图书馆经历了三次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2.
清末各地图书馆创建述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图书馆,其转型始于清末.清末图书馆经历了三次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3.
论郑观应的藏书楼思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程焕文 《图书馆》2004,(1):23-27,34
该文通过对郑观应有关著述的分析,从其对中国传统藏书的批判、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普遍设立近代图书馆、向西方图书馆学习等多个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郑观应的公共藏书楼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清代大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来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嬗变之历史脉络,并列举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清代书院的教学功能逐渐减弱,其学校属性开始淡化。文章从文献保存、文献信息整序、社会教育、文献信息传播、文化娱乐五个角度揭示清代书院图书馆化迹象,通过与近代藏书楼职能的比较,认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在书院文化方面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16.
詹朋伟 《兰台世界》2014,(11):153-154
"景"名即景的主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名用典非常普遍,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园景题名大都包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学典故,景名用典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清朝是皇家园林修建的高峰期,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一系列皇家著名园林应运而生,在这其中"样式雷"家族功不可没。本文耙梳历史,介绍了雷氏家族的发迹过程以及具体主持大小事宜,再现了雷氏家族与皇家园林的修建历程。  相似文献   

18.
"景"名即景的主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名用典非常普遍,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园景题名大都包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学典故,景名用典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东汉时期是我国图书档案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统治者对图档工作的重视,使收集到的书籍图志在东汉初期已有相当规模,为兰台、东观国家藏书库的繁盛提供了可能.兰台原为西汉内府机构,到东汉成为典藏秘书的中央档案库;东观自明帝始建,不仅承担着藏书、校书的职能,也是当时编目典籍、学术研讨的重要场所.二者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东汉皇家最主要的藏书处所.论文通过研究兰台、东观藏书库作为皇家藏书机构,在管理人员、藏书种类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对于东汉及后世在图书管理领域及社会文化活动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怀凤 《兰台世界》2013,(19):155-156
<正>一、孙从添与《藏书纪要》《藏书纪要》是我国清初著名藏书家孙从添所著,是清代我国唯一一本探讨如何进行藏书的重要著作,对我国古典藏书及藏书管理有着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和影响。孙从添,字庆增,号石芝,出生于江苏一并不富裕的家庭,主要生活时代为康乾盛世,以行医为业。当时的学者以实事求是为风气,喜欢广搜善本,亲自校正,镌刻孤本以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