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人的一生也就是生命持续和步入死亡的过程。当人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哭声,既意味着生命的展开也是死亡之旅的开始,所以恩格斯说:“生就意味着死”,生与死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轻生事件屡屡发生,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面对天之娇子的过早消亡,我们悲痛有之,惋惜有之,但更重要的是制定措施、建立机制,用切实有效的方法预防大学生轻生。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轻生原因的基础上试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角度寻找预防大学生轻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死亡保险是人身保险险种,一定程度上满足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感情上的需要。未成年人死亡保险存在问题: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保险利益范围过于狭窄,保险法第五十六条未成年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骤增,加大未成年人风险。未成年死亡保险的应对策略有:父母双方必须同时书面同意才能成立保险合同;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为其投死亡保险;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死亡赔付金额。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直面人的心理内在层面,回归人的生命本体,顺应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直指“生命的体悟”,以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真正的教育智慧就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对两者沟通的体悟的基础上。”重视在教育中挖掘和展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体现生命的尊严与欢乐,这是叶澜“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积累了十分有意义的经验,给全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死亡的本质(一)死亡的概念1.临床医学对死亡的界定根据权威的解释,医学对死亡的界定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临床死亡,即自然的呼吸及心跳停止和反射的消失;二是生物性死亡,即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其实,死亡的过程应该是包括了临床死亡和生物性死亡两个阶段。2.哲学所探讨的死亡哲学所探讨的死亡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肉体死亡,二是精神死亡,三是自我否定之死亡。自古以来,关于灵与肉、身与心的关系的探讨就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哲学上把人分为灵魂与肉体两个方面,于是,在死亡的问题上也就有了肉体死亡与灵魂死亡的区分,而这两个概念也是相…  相似文献   

6.
<正>是否拥有对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的关怀和教育,是衡量我们是不是一个具有文明传统的民族,有没有以国民生命为最高利益的国家责任,是不是一个共同关怀孩子们健康成长爱心社会的根本标准。更是建设幸福美丽中国、维护社会安宁、创造和谐生活的立足之本。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危害校园安全、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直接有损到师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安全、交通伤亡、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校园暴力、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命的话题越来越在脑海中丰厚和明晰起来。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诞生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一个生命从孕育、生长、成熟,直到呱呱落地,都是大自然千万年物种进化的产物,也是无数机缘造化的结果。诚如一个小孩子在得知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高兴地欢呼:“我是胜利者!”的确,每一个小孩子自从来到世上那天起,他就是胜利者。人类生命的诞生还有许多我们无法破译的神秘的过程,曾获最佳科教影片奖的《宇宙的奥秘》在片尾深情地赞美:孕育生命是伟大的,母亲是伟大的。那蹒跚学步的孩子和大腹便便的母亲,就应该是奇迹和创造奇…  相似文献   

8.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命的话题在脑海中越来越丰厚和明晰起来。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诞生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一个生命从孕育、生长、成熟,直到呱呱落地,都是大自然千万年物种进化的产物,也是无数机缘造化的结果。诚如一个小孩子在得知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高兴地欢呼:“  相似文献   

9.
生命与死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关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令人痛心的是,当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和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这个世界而不得不要终结生命的地步。生命之花,瞬间凋落;警钟在耳,发人…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人的生命,以片面的发展代替生命的整体发展.本文在总结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其内涵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并试图构想生命教育指导下德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生命信息学把人看成一个具有多层网络结构的“活着”的信息系统,而人体硬件即“活着”的物质系统只是它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在宇宙演变过程中,一切物质形态的生成物都有一定的生存周期,但是,基因和化一经产生.便可以在不断的复制和进化中永存。基因信号和化符号对人类行为共同起着控制作用。章的中心是讨论人的信息学本质,最后以死亡标准为例说明生命伦理问题的信息转向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学生视生命如儿戏的报道屡见不鲜,在校学生或是伤害他人,或是伤害自己,不仅极大地损伤了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2020年9月,山西一学校一名初三学生被同班同学刺死,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点琐事。就在几天之后,湖北仙桃市的高中学校内,一名男生将同班两名女生捅死的案例再次震惊了社会。与此同时,在校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做出放弃自身生命的案例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武汉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被其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大连一所高校内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因为巨大的学业压力,留下了一封遗书之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高飞 《教书育人》2010,(2):9-10
在中国,“死”是个禁忌,哪怕天真的孩童因为好奇问到家长,家长也会“呸呸呸”的朝地上吐三口,嘴里还得念念有词“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处于正在成长的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既是最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最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一张白纸”,既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可染上肮脏的颜色。如果这一时期打不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成年以后的道德教育必将更加困难。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这是继九十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又一部以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为保护对象的国家法律。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行,有效预防犯罪有着重要意义。该法甫一颁行就受到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着重讨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教育问题。 一、学校应做好预防犯罪教育 近年,犯罪低龄化倾向越来越突出,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成为较密集的犯罪人口群。未成年人犯罪呈暴力性、群伙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与死"的追问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个哲学命题,亦是弗兰茨·卡夫卡在其小说创作中试图解决的一个难题,在他笔下频繁出现的对于人、动物和死亡三种意象的描写则是他对"生与死"这一问题思考的一个载体.本文试图对他创作中出现的这三种现象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得出卡夫卡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7.
校长形成教育思想,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实践中提升是一条重要的可行路径,这样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张力,并且这一实践中生成的教育思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孩子四岁多了,最近老是问‘什么是死亡’‘妈妈会不会离开我’之类的问题,这么让人忌讳的问题,该怎么回答他呢?""朋友的老公不幸去世了,最近她三岁多的孩子老是问爸爸去哪儿了,开始的时候,朋友就告诉孩子说爸爸出差去了,可是孩子似乎对这个答案越来越不满意,这让妈妈非常为难:到底该不该告诉孩子事实呢?""乐乐六岁生日那天,我应她的要求送给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中生命与死亡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关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令人痛心的是,当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和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这个世界而不得不要终结生命的地步。据了解,在校学生自杀的悲剧之所以…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以来,美国、瑞典等许多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教育中必须实施“死亡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生与死的关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但至今仍未听说过中国有哪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过死亡教育。中国人忌讳死,尽管它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我们仍视而不见,远远地躲着它。死亡,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成了一个禁区。由于神秘莫测而使人倍感恐怖。正是由于对死亡的无知,使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生命悲剧,在我们中间不断地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