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港澳之窗     
台湾行两岸出版合作大普查 鉴于台湾出版业者同大陆的合作关系已愈来愈密切,台湾陆委会最近委托中华征信所进行一项普查,了解双方的合作情况到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作为制定今后作业程序的参考。为此已向1000多家台湾出版社发出调查信函,也有以电话访查的方式进行,希望能得到600家出版社回应。据说有的出版业者反映,目前台湾有过度依赖大陆的情况,尤其是翻译类图书,因为台湾的翻译费目前比大陆高出很多。有些高深的专业书,台湾译者也不愿意费功夫翻译。  相似文献   

2.
去年,台湾出版市场诞生了三家由作家执掌、以文学为主轴的新出版社,分别是作家陈雨航创办的一方,诗人焦桐和妻子携手创业的二鱼文化,及前《联合文学》月刊总编辑初安民负责的印刻。一时间文学书籍加倍涌向书市。若再加上尔雅出版社“年度小说选”在停歇四年后重现江湖,九歌出版社推出台湾当代名家散文选系列,还有印刻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等,仿佛已赶走多年来“文学式微”的阴霾,而出现“文学复兴”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戴轩 《现代出版》2008,(2):48-48
为加强两岸大学出版界交流,促进版权贸易,由10家大学出版社12人组成的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代表团,于2008年1月21日~30日赴台湾作访问交流。在1月23日举行的“两岸大学出版与学术传播研讨会”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董事长杨荣川、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秘书长张丰荣先后致辞,热烈欢迎大陆大学出版社同仁.期待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两岸大学出版业的发展。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4.
大陆和台湾出版业互补性非常明显.大陆的明显优势在于:市场广大、出版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低廉;而台湾的优势在于:发展程度高,有一批以出版为终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有一支经过市场大潮淘洗、专业化程度颇高的策划编辑队伍,有相当完善的市场网络等.对于台湾出版界来说,大陆多的是机会;而对于大陆出版界来说,台湾多的是经验.所以本文的主旨在于立足大陆出版实际,探讨台湾出版业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面对保护版权冲击的台湾翻译出版业曹洪东过去几十年中,除文学类书籍外,台湾出版的书大部分是国外书籍的中译本,我们在大陆也可以看到不少台湾出版的翻译书,台湾的出版公司简直可以称之为“译文出版社”了。对欧美先进国家来说,“著作权”中的翻译权早已是有价商品,...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向     
台湾出版界新五小创新机制 正当Tom.com集团整合大中华出版媒体界之际,台湾本土的女书店、心灵工坊文化公司、玉山社出版公司、高谈文化与智慧事业体等五家“小而美”的主题式出版社,在历经大环境的改变与多元文化的思考后,也以成立“激活阅读出版联盟”结盟型态,因应出版产业的剧烈变动与行销活动多元化冲击。几位负责人都表示,他们是合作并不是合并,是联盟不是集团化,他们仅在行销上合作,结合彼此的资源,改善效率,强化竞争优势。女书店创办人苏芊玲指出,这五家出版社的出版理念清楚,专业性强,属独立的小型出版社,而每家出版社又各有特色,譬如女书店以女性图书擅长,心灵工坊重心灵,玉山社主推台湾文史,智慧事业专出版生活与心灵书籍。  相似文献   

7.
港澳台之窗     
台湾资深出版人士谈大陆的出版行销(上) 台湾青林国际出版公司董事长林训民曾就“21世纪出版战略”的话题同我国大陆资深出版业者进行研讨。林训民先生多年来与大陆出版界有密切的交往和接触,曾对大陆出版集团化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此次,他又以“出版行销面面观”为题对大陆出版行销问题坦诚地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雷碧秀  王静欣 《出版科学》2013,21(1):104-107
《出版界》是目前台湾地区唯一的出版专业刊物,自创刊至今已33年,共刊载文章920篇。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分析其所刊载的920篇文章,并从中总结出台湾地区出版业的三大显著特征:一是台湾出版人未对出版业产生影响,二是台湾出版业没有形成增强出版产业凝聚力的共识,三是对大陆出版市场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2年,台湾大环境景气并未回升,出版界叫苦连天。多位出版人指出,出版业近两年的衰退,虽受到大环境的牵连,但也反映台湾阅读环境的特有问题:出版量过大,造成消化不良。 台湾大块出版社董事长郝明义以“急性胃炎”比拟台湾目前的出版现况,出书量太大,让读者和书店难以消化了,出现暴食后的疲乏。 在台湾出版界向来以稳健扎实著称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不讳言,为了度过这两年的出版寒冬,从2002年年初起公司的政策就是压低总出书量(比2001年少20余本),  相似文献   

10.
(记者 安琪)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两岸三地尤其是大陆与台湾地区出版界的往来日渐热络。以往两岸出版界的交流与接触,大多集中在图书版权贸易及互访联谊活动范围内,而双方对各自内部的出版交易行为了解甚少。另外,入世后,大陆出版市场将对零售业和发行渠道顺序开放,这无疑给了港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出版业无限契机。因此,从去年开始,台湾业界就陆续有业者积极参与大陆相关的图书订货会。而  相似文献   

11.
大陆简体字书籍终于可以合法在台销售了。按照台湾最新的进口销售规定,从此不但结束多年来大陆书籍“地下化”和“公开却不合法”的发行历程,也使两岸出版交流进入—个新的阶段。 台“新闻局”发言人钟修贤表示,此次仅开放简体“大专用书”是基于台湾出版业现实考虑,又为了避免对台湾出版界  相似文献   

12.
我是台北远景出版社社长,由于职业关系,常从《出版广角》上了解大陆出版界的信息和动态。最近,由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健康状况的关系,不少读者对他的兴趣愈加浓厚。我作为在台湾最早出版《百年孤独》的出版者,一直在寻找一部有关这位作家的传记作品,恰巧这时我读到《出版广角》2001年第1期上一篇“《百年孤独》出版前后”的节选文章,拜读之余,使我喜出望外。这不仪因为那段摘登文章读来引人入胜,更因为文  相似文献   

13.
正为何有一些资深台湾出版人会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笔者认为,真正原因是过去十年,台湾出版业进军大陆,普遍遭到挫败,而且被大陆出版业在质和量上不断超越。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既然发展不起来,自然害怕大陆出版业者反过来进入台湾市场,到时台湾出版业者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这点颇值得探讨,笔者对大陆出版业的腾飞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笔者认识了一些大陆朋友,如今都在大陆出版界雄据一方,以今天人文科学出版最夯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为例,前一阵子她还跟笔者说:"十年前我到台湾还是抱着学习的心理,现在觉得台湾没什么好学的,反而是他们要来跟我们学习。""以前台湾出版业都是端着架子来大陆的……"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我们首先遭遇的竞争对手恐怕是港台的出版界,尤数台湾出版商。理由:其一,彼此出版的都是华文,且共同开发的都主要是中华文化的资源;其二,据调查,这几年台湾图书市场已渐趋饱和状态,台湾出版商抢滩大陆图书市场的欲望十分强烈;其三,台湾出版商进入中国大陆较早,对大陆出版业的体制、法规、资源乃至优势与弱点均有所洞识;其四,台湾出版业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据资料显示,全世界华文出版物的销售额为60多亿美元,台湾占20亿,三分天下有其一。  相似文献   

15.
台湾出版业近一二年出版了一些大陆领导人传记,下面是部分这类书的书名、出版者和作者: 永远的总理周恩来,克宁出版社,林育德; 邓小平传,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韩文甫; 毛泽东与周恩来,克宁出版社,尚伊哥; 朱镕基传奇,书华出版社,郑义; 朱镕基传,新新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新、何频;  相似文献   

16.
台湾出版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为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新学友书局出现了债务纠纷,继而发生诚品书店延票、金石堂书店出现财务危机,而台湾出版界的大亨——锦绣文化出版公司、光复书局也相继产生了倒闭或财务状况不济的困窘。另外,与内地多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的淑馨出版社也因其老板的突然去世而一蹶不振。整个台湾出版界闻之无不噤若寒蝉,内地出版社也受到不小震动,深感意外。  相似文献   

17.
’94大陆图书展,于3月29日至4月4日在台北市中央图书馆举行。共展出大陆181家出版社的1.7万种(2.6万册)各类图书。这是大陆图书首次在台湾公开展览。展出后全部图书将捐赠台北中央图书馆。开幕式由两岸图书展览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肇衍主持,’94大陆图书展览访问团团长陈为江、台湾中央文化复兴运动总会秘书长黄石城,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台湾出版协会理事长武奎煜应邀致词。 由大陆90家出版社负责人组成的访问团一行99人赴台参加大陆书展,这是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承办的海峡两岸出版交流项目之一,也是大陆出版界赴台进行交流活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已40年隔阻,我们现在开始有机会了解海峡对岸的各方面状况。本文的视点是台湾的出版业,其中也涉及到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情况,并衬有台岛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背景材料,或可为大陆出版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窗口。本文作者仓师,原名刘维典,字师古,笔名东郭先生,生于1925年,山西省平遥县东郭村人。他于1949年去台,40年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和出版工作,有著作80余种行世,于金石、书法等方面亦有成绩,现在是台湾石室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人。本文由于篇幅较长,我们拟从这一期开始分期连载。  相似文献   

19.
到大陆去! 2002年5月份台湾《光华》杂志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台湾出版业者各显神通抢占大陆市场”。该文显示,近期台湾出版业兴起的一股进入大陆市场的风潮,也受到了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对大陆出版人来说,同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香港出版界以盛大的“八五中文图书展览”告别了1984年。有人认为,1984年是香港出版业的丰收年,它标志着,经过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香港已由“文化沙漠”变成为“文化绿洲”了。出版新书一千种香港出版业的发展,是逐步向前的。三十多年前,香港几乎没有出版机构。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到1984年,香港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二百六十六家,共出版了新书一千一百种。香港1984年出版的图书与1983年相比,情况如下: 种类 84年占% 83年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