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创编成数学魔术,通过数学魔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欣赏魔术时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探秘魔术时学习思维方法,表演魔术时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数学,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许城玉 《化学教与学》2013,(6):58-60,57
通过化学小魔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指钾为钠"的心理预期中实施对"钠"的验证实验,进而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矛盾,切入教学主题并通过"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探究,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莫比乌斯带属于“拓扑学”的内容,学生并不熟悉,但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节课要注重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对比探索、验证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发现并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拓宽学习视野,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4.
疫情期间,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组织名师骨干录制小学数学微课,其中有一节六年级数学拓展课"吃不完的巧克力"。许多学生看完这节微课中的数学魔术后,对"图形中线段的比例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借此去破解其他魔术。笔者基于"因用而学"理念,对这节拓展课作了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探究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本文从借助工具动手学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操作型探究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神奇,动手画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意义的直观化,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探究,验证,交流等活动,理解乘法结合律。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箕。3.通过猜想,验证等活动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研究方法、培养数学探究兴趣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2003)《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使学生体会到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情感与态度)体验到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几何画板”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中,解决了“探究学习”的难点问题。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情境,其具体操作程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问题情境,探究实验,表达交流,归纳猜想,分析验证。实验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加;对数学知识理解水平、数学技能掌握水平、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  相似文献   

9.
数学魔术指运用数学原理设计的魔术,既蕴含数学的思维,又体现魔术的乐趣。基于数学魔术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数学魔术必须基于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权利,这样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魔术较多的是借助物理、化学和机械装置对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一种表演。而化学中的小魔术一般指用魔术的方式演示的小实验。“魔术”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中还可以运用“魔术”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在课堂中运用“魔术”来揭示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将“魔术”的美感寓于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科知识的结舍,通过一些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把握好数学教学中的"多"与"少"的分界线,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学习情境中,采用数学探究技能,经历发现,操作,实验,归纳,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发现法"是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之一。发现法教学,即教师将课堂上的讲解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实践,通过实践验证所学知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开发数学思维和潜能,从而综合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王俊 《河北教育》2009,(9):12-13
老师们,想让自己的数学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吗?想增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指数吗?想,当然想!对,我也和大家一样,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我就净琢磨着怎样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好点子,真可谓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瞧,为了增添数学学习的情趣,我把“魔术”的手段也借用过来了。  相似文献   

15.
1.活动课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数学的“趣”是推动学生不懈追求的内力,小学数学活动课要以“趣”为载体,展示知识的魅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常选用数学谜语、数学游乐园、数学小魔术、闯数学迷宫等有趣味性的内容。如一年级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图形知识后,教师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上述实物、图形和胶纸,先让学生分组选代表,蒙上眼睛让他们摸一摸,再说一说,说出各自拿的是什么?说出特征、名称;然后组与组分别竞赛拼组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新。2.活动课要以趣…  相似文献   

16.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望,数学探究性学习恰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其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观察和实验、猜想与验证、推理及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灵感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17.
"和差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传统教学重点是告诉学生"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缺少过程性的探究。在"和差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从直观地凑数到一一列举再到数学推理建构新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验证、应用的过程,可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数学探究性学习恰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其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观察和实验、猜想与验证、推理及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灵感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9~90页。教学目标:1.经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猜想、探究和验证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2.理解、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的趣味性、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因其突出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学科知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显得枯燥乏味,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享受到数学学习中探究、体验的快乐,发现与分享的喜悦,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