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孩子正处于读书阶段。父母一定会问孩子很多问题,诸如“今天学习了哪些新的内容”、“这次考试的排名情况如何”、“最近常和哪些同学在一起玩”等,甚至是“有没有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唯独有那么一句话,其实是为人父母者最应该问一问孩子的,却又常常为我们所忽略,那句话就是:“孩子,你快乐吗?”虽然身兼父亲和教师之双重角色,理当对孩子偶加垂询,但我做得连自己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3.
做一个好父亲很难,做一个残疾孩子的好父亲更难。面对一个缺乏听力的孩子,光靠叹息和悲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周婷婷的父亲周弘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她、欣赏她,为这个生命而自豪。”正是在这种可贵的赏识教育下,女儿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在全国自强模范会议上受到了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16岁的她被选进辽宁师范大学。这也为天下所有残疾儿女的父母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邱兴玉 《师道》2006,(8):56-57
印象之中,给父亲写信最多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四年。那时,几乎一个礼拜就要写一封。记忆中的星期日实际上就是“写信日”。去年,带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亲。回来后,妻子慧萍告诉我,她在老家翻看了我上大学时写给父亲的许多信。她挖苦我说:“你还真能写,不是三四页,就是七八页。每封信上都不提‘钱’字,可每封信实际上就两个字:‘要钱’!”我无言以对。因为她的话不能说不对。她的一番奚落,更让我无地自容。我的父母,一共生养了我们六个儿女。父母在我身上操心最多,花费也最多。印象之中,父亲是非常开朗乐观的。记得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捎着我去…  相似文献   

5.
尝试着与孩子头脑中的一些错误想法做“斗争”,我以为是现如今做父母的人最为痛苦的一件事,因为与你“交手”的其实不止是你的子女,它可能已经被社会所公认,或许已经成为了时尚,可你又是孩子的父母,并不甘心听之任之,于是亲子之间的矛盾和纠缠就会变得没完没了,总也分不出个“是非对错”。儿子读小学低年级时,学过“拾金不昧”的文章,对此他十分认同,在他看来,书上的一定是对的。曾几何时电视里的“实话实说”说,拾了金子不仅可以昧了,若送还失主亦可以收受奖金,儿子便开始学会了低头走路,几年过来破玩艺儿捡了不少,值钱的…  相似文献   

6.
《365则寓言》中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他说:“一会儿我给你杀猪吃。”小儿子就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就责怪说:“我是和儿子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子,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能教育好他呢?”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做父亲的曾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过亲身体会。那时我正上幼儿园,星期天,妈妈和爸爸正在家里剥玉米,让我做数学题。事先说好了,做完题就让我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7.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希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首先应该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9.
有的父母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自己,而不管自己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适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用积木建造“高楼大厦”,父亲却硬要他丢下心爱的游戏去画图画,孩子实在不愿意停下来,就被父亲指责为“不听话”再如,客人来了,母亲硬要女儿给客人表演唱歌或跳舞,女儿不干,母亲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啊!”其实,女儿不愿是怕难为情。很明显,类似上面所说的情况是不能怪罪孩子“不听话”的,因为孩子有孩子的乐趣,孩子有孩子的顾忌,作父母的决不能只要求孩子服从  相似文献   

10.
故事今读     
孩子是骗不得的 會子的妻子到市上去,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走。她就对她的孩子说:“你回家去,等我回来就杀猪烧肉给你吃。当她从市上回来以后,會子就去捉猪,准备宰了。他的妻子阻拦他,说道:“我不过骗骗他的,你怎么当起真来了?” 會子回答说:“小孩子是騙不得的,他不懂什么,只晓得学他父母的样,孩子是听从父母的话的,你现在欺騙他,就是教他期騙人了。做母亲的騙孩子,孩子也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样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會子終于宰了猪,烧起肉来。这是《韩非子》上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意思很明白,是用不着多说什么的。且让我們大家——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一齐想一想,我们在某种场合,对孩子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男性有了将其部分精力用于教养子女的可能。对于现代父亲来讲,教养子女不仅是义务也是乐趣。如果你能参照以下几条要求行事定会事半功倍,趣味无穷。1.帮助妻子尽管现代父亲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任何男性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即在家务负担和子女养育方面,男性的付出总是占第二位的,所谓父母双方各承担50%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神话。所以,现代父亲应该自觉地尽可能地帮助自己的妻子做家  相似文献   

12.
推荐金句:“谢谢叔叔这样称赞你,很高兴吧!”“哎呀!你看,这个孩子真乖巧啊!他看见我的杯子里没有茶,便会替我斟茶,真有礼貌!”各位爸爸妈妈,相信你听到别人这样称赞自己的孩子时,心里一定甜丝丝吧!爸爸妈妈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只略微笑一笑或者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原来都不是最好的回应!应该加一句称赞孩子的话,例如“谢谢叔叔这样称赞你,你很高兴吧!”对孩子来说是一支强心针呢!孩子看见父母以高兴的口吻来回应,知道他们因为自己而高兴,心里更愉快啊。父母在别人面前认同孩子是很重要的,这说明孩子所做的事是对的,也得到父母的欣赏,孩子的自…  相似文献   

13.
那天,经过逸夫馆楼前的公告栏,看到好多人挤着阅读一张A4纸上的小字,凑过去瞥了一眼,原来是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的信,主题是“孩子,为何你只知道伸手要钱”。 这是一个过于集中和极端的例子,当然,信中所披露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也并非罕见罕闻。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它更像是经由光线照射后,投出的有些变形和夸张的影子。 自古以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女的成长和未来,并不富有的父母们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儿女们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愿望。而做儿女的却很少反思,更谈不上反哺。且不说这封信的真实与否,信中所披露的那种对于亲情的冷漠…  相似文献   

14.
王瑶 《宁夏教育》2014,(3):78-78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做父母的首先就要接纳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他缓解自身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结婚时间不长,妻子丽就怀孕了,突然而至的爱情结晶让我们几乎措手不及,惊喜之余我们商定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像其他的父母一样,我们开始常常探讨:如何才能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记得看过一本杂志说,美国由男人带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主流,父亲带孩  相似文献   

16.
在1920年,有个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愤怒之余,要索赔12.5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闯了大祸的男孩向邻居认了错后,回家向父亲求助,父亲则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父亲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类似的事情,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家长不应替他承担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责任感。于是,父亲让儿子承担赔偿,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以后还我。”从此,男孩每  相似文献   

17.
从有些父母的角度来看,不让孩子做事情,是呵护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会对孩子说“:不行,你别做了。”父母说这些话的意思可能有:你还小,还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用做;你做不好这件事,别捣乱了,等等。可是他们没想到,孩子经常听到“不行,你别做了”之类的话会渐渐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不行,你别做了”这种反向的负信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消减了一分自信,就增添了一分自卑;剥夺了一分自然,就强加了一分呆滞。当自信、自然和自尊都被吞噬之后,生命的灵性之根也就折断了。每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  相似文献   

18.
闻少 《中学生百科》2023,(17):54-55
<正>父亲:“孩子他妈,这孩子真没出息。”母亲:“这不正像你。”母亲的意思是()A.孩子长得像他父亲。B.孩子和父亲都快停止呼吸了。C.孩子的父亲差劲。D.以上都是。解析:居然给中学生做这么容易的题吗?会不会有辱我们的智商?抱歉,忘了说了,这其实是一道拿来考外国人的题。外国学生想要来中国留学,就必须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国学生戏称其为“中国雅思”。这期我们就选几道网上流传的真题(有些也许并不是),与大家切磋切磋。上面这道题的答案就不公布了,相信是中国人都知道。如果你不会做,可以请教街边卖菜的大妈。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一项调查对父母与孩子的“互爱”认同度做出了这样的“结果”: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只有30%的孩子予以“认同”,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爱,不仅不觉得是爱,相反觉得“讨厌”。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笔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但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到底应该是如何“模样”呢?有人说,你的档案在别人的心里,同样,父母的形象在于女的心里。当“我期望中的爸爸妈妈”这一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出现在一群中学生面前时,你想象他们俨然成为“考官”,对自己的父母“评头论足”时,会是一副什…  相似文献   

20.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