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的变化     
[考点归纳]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疑难解析]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也可以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传播的各种媒介中,人口迁移流动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别在古代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其作用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口迁移流动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程度和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仍然不能忽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也可以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湘西地区的发展,与湘西人口迁移的历史紧密相关。人口迁移改变了湘西地区的人口结构,强化了湘西地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依存,少数民族的文物、石碑、族谱及各类古籍文献不同程度地映射了各民族在不同时期社会生产生活的历史轨迹,也展现了各民族交往融合的客观事实,是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物证。人口迁移促进了湘西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加快了湘西地区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文化变迁的涵义和表现形式作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不仅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涵化、互化与融合的影响,而且分析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冲突与整合的影响。关于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的分析,文章不仅分析了影响的作用机理和过程,而且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了影响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通过历史资料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历史时期水系变化、河流改道变迁及绿洲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绿洲演化为主要特征的塔里木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控制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演化的方向,而水资源是干旱区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明朝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民族情况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期。明王朝建立以后,即在全国范围内广开屯田,设置卫所,移民垦殖,通过各种方式,把大量内地的汉族人口迁移到云南,使云南,特别是靠内地区的民族成份和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汉族人口开始逐渐占居多数,超过当时云南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而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由于内地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以及包括汉族在内的云南各族人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通过历史资料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历史时期水系变化、河流改道变迁及绿洲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绿洲演化为主要特征的塔里木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控制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演化的方向,而水资源是干旱区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人口迁移与移民教育宝玉柱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口是在不断的移动变化当中,人口的增长和人的社会地位变化导致人口变动,同样,人口的空间位移也带来人口变化及其伴随现象。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定居,叫做人口迁移;不改变常住地点,从一个地区到另...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期汉中盆地的生态环境及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中盆地位于汉水上游秦岭、巴山之间,四周群山供卫,盆地内河网纵横,主要地貌以盆地为中心,间以高山、丘陵、平坝及汉江冲积河川构成,地理位置处于我国西部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南侧。历史时期汉中盆地曾长期森林密布,野生动物丰富,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经过数千年人文与自然因素尤其清代中叶以来过度的经济活动,汉中盆地生态地理已发生重大变迁,生态环境总的态势趋向不良发展。这里试从森林的变迁、主要野生动物缩减与灭绝、历史气候的变化几个方面作以探索。一、境内森林的变迁根据在汉中地区的考古发现,汉水上游河谷两岸和浅山…  相似文献   

10.
一、人口的变化知识梳理命题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模式的总趋势: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类型及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开发利用及其变迁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凉山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分布地域逐渐缩小,数量逐渐减少,但变化过程相当缓慢;人类的开发利用是造成凉山地区野生动物变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郑州地区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变化复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隋代以前,荥阳地区在郑州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隋唐起,郑州的经济政治中心逐渐由荥阳移至管城.历史上郑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受东部的开封、西部的洛阳及北部的黄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考纲要求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专题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考点扫描(表1) 二、知能构建 1.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人口数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增长可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即由一个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指由一个地区人口迁移或流动导致的人口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旧称西淀,大部分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有“北地西湖”之称,历史上与其并称的东淀在2023年海河流域强降雨中启用为国家蓄滞洪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明清两代均定都北京,“东西二淀”地区就成为京畿的命脉,水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该时期该区域的水环境变迁过程,挖掘其变迁的特点,对于今天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保护与开发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的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间仍具有明显的非协调发展特征.以青海省8个市州为对象,借助系统耦合理论,对其2002-2018年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青海省总体耦合度不高,在濒临失调衰退与初级协调发展之间浮动,呈波动上升趋势,并逐渐迈向缓而稳的发展态势;(2)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的正向协调发展需要有基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保障,否则可能出现两者发展严重失调的不良现象;(3)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存在最佳适宜值,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对地区的人口民生问题投入同等关注度,以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明代以来人口迁移政策变化为线索,重建潮汕文化特质形成的历史过程,分析宏观政策的变化如何型塑了今日的区域文化,强调要历史地认识区域文化特质,理解区域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国家大历史、区域环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口迁移预测模型是深入研究人口迁移行为的基础。现有迁移预测模型大多集中在单模型、单变量预测上,不能描述人口迁移行为的合力效应。提出了一个新的人口迁移预测模型——GRBF,该模型包含两个子模型:灰色模型和RBF模型。灰色模型构建于人口迁移的影响指标之上,为GRBF提供充分时间维度指标信息;RBF模型则接收灰色模型的输出,计算人口迁移量的预测值。实例分析证明,GRBF支持人口迁移量预测,提供对预测数据的误差分析,能够有效预测人口迁移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以历史时期河南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并不多,但与河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水利开发工程、土地的利用及整治、森林植被的变迁、灾荒饥馑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