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磊的名字里有四块石头,似乎注定着他与石头会有不解之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先看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1.我到了自家的屋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相似文献   

3.
释“安”     
“安”的字形在古时经历了许多演变,意义丰富,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痴"作为一个概念,走入艺术领域,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依恋,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所体现和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人人格精神、艺术情调、哲人深思。中国古代所体现出的对"痴"的审美与文化认知,已经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养料,规范着文人士子们的艺术生活和文学创作,塑造着儒家传统所希冀的理想人格。相较于西方的"酒神"精神说和"疯"的范畴,"痴"具有更为深广圆融的审美与文化价值内涵,也显示了中华思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6.
痴子 《同学少年》2011,(1):34-35
其实当你走多了、流浪多了的时候,也可以偶尔歇歇。《悠长假期》里的木村拓哉说: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放慢脚步。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花样越来越多了,语文教学的理论越来越玄了。从结构到流程,从信息论到系统论,从××步××式到××性××型,从教育学心理学到语言学文学到哲学到其他科学,语文教学研究热闹非凡,不知构建了多少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正如  相似文献   

8.
以《萤窗异草》为例,探讨对"情"和"痴"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人生和本真状态的追求。《萤窗异草》在"情"这方面既肯定和赞美情爱领域内的情,主张"凡人有情";又将情扩大到人的欲求领域,认为"情"是欲望的根源,只有突破情关,才能获得自由状态,主张"圣人无情"。在"痴"的方面有三个层面,一般意义上的傻、智障;出自肺腑的天真和善良;绝无所欲,绝无所求,是纯天然没有经过世俗污染的一块心灵净土。  相似文献   

9.
李敏 《现代语文》2007,(9):91-91
语文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美妙无穷的世界,一个汉字就是一种姿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情感世界。语文之于人生,犹如水、空气和阳光,滋养性情,濯亮精神,升华境界。那么,究竟怎样把语文课上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  相似文献   

10.
徐志华 《辅导员》2010,(1):37-38
借用“跟着感觉走”这句歌词作题目,不是说我们写作文可以胡思乱想,可以记流水账,只是借这句话,希望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写作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与做人     
汉字不仅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它还能告诉我们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2.
语痴     
从教30余年,委身于语文教学,自以为深得门径,却不知是否有人为“语痴”下过定义。 印象中,常人大抵把爱好语文抑或语文教学的人称之为“语痴”。  相似文献   

13.
14.
15.
张沛 《语文知识》2003,(9):23-24
猫是四足的哺乳动物,四只脚才能走得稳当。然而汉语中却有一个词叫“三脚猫”。宋代佚名《百宝总珍集》十《解卖》曰:“物不中谓之三脚猫。”这是较早用“三脚猫”来形容事物徒有其表而不中用的例子。后来人们又用它讽刺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元代张明善《水仙子·讥时》套曲: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飞)熊。”将丑恶无用的动物与英雄豪杰相提并论,其戏谑效果可想而知。清代钱谦益《瞿元立传》:“无论学儒、  相似文献   

16.
17.
张志公先生逝世前在病床上,还关心着语文教学,特别提到了错别字。他说这是语文教学“实”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去研究。“比如错别字问题,学生常写错的是哪些?为什么错?”(《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期)我在苦苦思索这些问题时,忽然想起了与之有关的同音字。  相似文献   

18.
我家有个“球痴”,他就是我的老爸。他对篮球的热爱程度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他简直把篮球视为生命。凡是与篮球有关的东西,他都了如指掌。看看以下这一幕,就知道他的痴迷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
菜色——饥饿的脸色。《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酒色——酒醉的脸色。《三国志·吴·诸葛恪传》:“命恪(诸葛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难色——为难的脸色。《三国志·魏·杜夔传》:“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寒色——感到寒冷的脸色。《新书·谕诚》:“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靳色——吝惜的脸色。《夷坚志·阳大明》:“大明与之,无靳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