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陆庆夫著《敦煌民族文献论稿》于2019年12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论稿为陆庆夫多年敦煌学教研心得积累,是难得的个人敦煌学民族文献研究论集精品。全书分为概论篇、迁徙篇、交通篇、归义篇、融合篇等五篇二十章,论述了敦煌民族文献的资料分布和史料价值;分析了粟特、龙家、达怛等河西各民族迁徙定居、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讨论了河西地区与  相似文献   

2.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重要资料,是西部边塞诗在清代的新发展。郝浚等人注释的《乌鲁木齐杂诗注》对“民俗”一类诗的解释没能追根溯源,个别观点僵化,有必要做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3.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表表明,楚公族的始祖是祝融,其嫡祖是季连,祝融部范的早期居地在今河南嵩山地区双洎河流域一带,季连部落初居于今河南滑县,继之移居今山东曹县东南。自穴熊以后至鬻熊之世这一历史阶段中,季连部落至少发生过三次迁徙,其时间分别在夏代前期、夏商之际和商末周初,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分流,即有的迁往江汉地区,有的踯躅于中原。鬻熊率部南迁,是季连部落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南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凤凰是雉的一种,即鷩雉,龙.即蜃,是鷩雉在特殊情况下入水化变而成或由雉与雉化之蜃交配而生的。上古时代的文明大都是受龙、凤的启示而创造的。而这种龙凤文明最早则兴起于南方。伏羲龙体凤姓,以龙命官,作《易》八卦,是龙凤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的华部落、夏部落、龙部落、凤部落原本就是一个部落。  相似文献   

5.
酷酷party     
小cool龙: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课堂内外》小学版以崭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大家喜欢,同时,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参加酷酷party的有奖问答。你可以发短信“yy+短信内容”至575752218(0.5元/条)参与活动,也可以直接写信告诉小cool龙答案。OK,向金点子小cool龙家所在大楼起火了,小cool一人被困在16楼的间里,电话线也被烧了。太阳光照在窗台,但小cool龙家的窗是全封闭的玻璃窗,论小cool龙怎么叫,下的人都无法听到。法发出求救信号,小ol龙急得团团转。突,小cool龙发现桌子有一小块镜片,聪明小cool龙利用这块镜片发出了求…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若从羌人原始分布区的地望、羌人在先秦时期的迁徙路线、与中原交往的史料证明以及相关的考古发掘等四个方面,可以推断羌人在早期①中西交往中起了连接中西的媒介作用。另一方面,新疆玉石输往中原的途径并非是单纯的一种方式.而是在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方式。在新疆境内是以馈赠和贸易为主的逐个部落的传递;在河西地区可能以战争掠夺为主,进贡和联姻次之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的提出所谓殷都屡迁,主要指早商时期的殷都迁徙。早商时期指的是汤至盘庚这一历史时期。在汤以前的先商时期,殷都虽屡次迁徙,但基本上属于部落的流移,还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都邑迁徙。而盘庚以后的晚商时期则一直都于殷不再迁徙。史载早商时期的都邑迁徙情况是:成汤都毫;仲丁都嚣;河亶甲都相;祖乙都邢;南庚都奄;盘庚都殷。从成汤至盘庚共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语言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胡语文献、汉文文献的对勘和历史语音演变规律,探讨于阗文书《甘州使臣向于阗王庭的报告》中的dfim、吐蕃文书《审定沙州蕃汉各族官吏位阶状》中《蕃汉对译词表》中lungrje、古代突厥文Terkhin碑中lumǒisi、回鹘文写本Or.8212—179中lawxan ǒigěi与汉文“龙家”或“龙王”的对音或意义关联。同时,文章也对龙家在第二突厥汗国时期、漠北回纥汗国时期、河西陷蕃时期、归义军初期、甘州回鹘早期的活动有所论及.并认为“龙家”一名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域诸族与中原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第一龙”处于仰韶时代的早期,M45的墓主是一位既掌管人权又掌管神权的具有部落老酋长和巫师双重身份的中年男子。应正确认识“中华第一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华第一龙”处于抑韶时代的早期,M45的墓主是一位既掌管人权又掌管神权的具有部落老酋长和巫师双重身份的中年男子。应正确认识“中华第一龙”的历史和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情提要一心想成为破坏大王的小狐狸希望偷蛋龙做他的朋友,帮助他完成"破坏事业",可是被偷蛋龙拒绝了,因为偷蛋龙已经有布娃娃这么个好朋友了。可小狐狸没死心,在偷蛋龙家的不远处偷偷观察他们,他发现偷蛋龙和布娃娃正在养一条从偷来的蛋里孵出的小鳄鱼……  相似文献   

12.
远古时,东夷族的太昊、少昊和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败于华夏族的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后,未与华夏族融合的东夷三古帝苗裔,遂先后向西、向南迁徙。南迁三苗裔又继前联盟,并以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又共尊为祖。盘瓠属下有盘、蓝、雷(婿姓钟)四姓。其中,盘姓出自奉龙为图腾的太吴、属瑶族,雷姓出自奉牛(后又有枫)为图腾的蚩尤、属苗族...  相似文献   

13.
汉魏之际,鲜卑部落联盟中的秃发部转徒到甘、宁境内。后来,他们主要活动在河西地区,史称“河西鲜卑”。从公元二六五年西晋建立时起,“河西鲜卑”便作为内迁民族中最先反晋的斗争力量,成了西晋王朝深感棘手的“胡患”。到四世纪后半叶,当中原土地被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先后分裂割据之时,它又“擅命”河西,与后凉、北凉、西秦、西凉以及大夏政权相并峙,跻于十六国之列。(一) 秃发鲜卑部落联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河西鲜卑是公元三世纪出现在河西走廊的一个鲜卑部落联盟,秃发部是它的核心。本文《上篇》曾对秃发部徙入河西的时间,它得姓之由,它早期进行的反晋活动的性质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此文为《下篇》,主要就秃发部的社会政治生活,如它与其他鲜卑部落的关系,它所处的社会形态,它的没落等问题,作一些论述。一、关于秃发部与陇西鲜卑乞伏部的关系魏晋之间,秃发部介入河西社会生活之际,河西及陇西、陇右,还活动着许多支鲜卑。河西,有乙弗、折掘、麦田、叠掘、车盖、意云诸部;陇西和陇右,则有乞伏、鹿结、吐赖、尉迟、越质、豆留、休官、莫侯  相似文献   

15.
吐蕃占领唐河西后是如何实施其统治的呢?作者认为,虽然吐蕃在行政上用部落──将制代替了唐王朝的乡、里制,在经济上用突田制代替了唐代的均田制,从而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了其在河西的统治。但从根本上说,吐蕃是用其落后的大隶制度来改造新占领区,所以不可避免地激化了与河而各族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其在河西统治的瓦解。  相似文献   

16.
河西汉简中出现大量的谷物名称,河西地区的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谷物实物,这都是研究古代河西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些谷物的种属做了考证和辨析,并说明它们在农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期丰富河西史的研究,也丰富中国农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7,(1):36-41
汉唐时期,河西走廊曾经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受中原王朝社会治乱和西北局势变化的影响,河西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当地人口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河西的多元民族格局。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河西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经营河西以前,河西走廊主要居住着月氏、乌孙、匈奴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畜牧经济是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主要的经济形式。汉武帝经营河西以后,匈奴败走大漠以北,中央王朝对这一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和开发屯垦活动,由此揭开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发展的序幕。此后,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在河西走廊得到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以农耕经济为主、农牧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9.
鸡蛋很调皮     
大家好!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我是——鸡蛋。我现在的家,就在小cool龙家的厨房里。今天,我要和小cool龙比比力气。嘻嘻,比就比,谁怕谁!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所处的黄河流域很早就有人类在活动。一是距今八千年前就出现的前仰韶文化,其分布广,类型多。二是龙山文化与细石器文化、齐家文化的相邻交错与分布,部落氏部的分化与迁徙及华夏部落联盟的形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