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保证“三到位” 第一,认识到位。中央提出,要把农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不仅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路,也是农民致富的渴求。实现这一转移,是一项落实“科教兴农”发展战略的社会综合工程,而“燎原计划”的实施则是实现这一工程的重大举措。 实施“燎原计划”是统筹与协调当地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即通常所说的“三教统筹”),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智力、技术和设施优势的最有效途径。可以说,哪里不认真组织实施“燎原”,哪里就没有农村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2.
[话题由来] 写事,特别是写活动的文章,可以说不能没有场面描写,而场面描写又离不开“点面结合”。面,就是指一个场景的全貌,包括天气、景物、人物、气氛等等;点,指场景中的个体,也就是具体的某个部分。点面结合,能使读者既对场景有全面的了解,又能够了解某些具体的情况,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同学在描写场面时,要么只写“面”没有“点”,不能给人具体的感受;要么只写“点”没有“面”,让读者感受不到场面的整体气氛。这样的场面描写是不成功的。下面来看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3.
写作记叙文,总要把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集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地点、场合)里进行描述,在其中构成具体的生活画面,这就是场面。场面描写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它一般由“人”“事”“境”构成。  相似文献   

4.
王俊 《河北教育》2007,(7):47-4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课前思考 一、如何定位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认识这件事,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也同样如此。“用字母表示数”有两个关键的概念“字母”和“数”,面对“字母”和“数”,我们究竟把重心放在哪里?是“字母”?还是“数”?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那么我们一切的教学只是舍本逐末,难以切中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5.
罗仁丽 《中学文科》2005,(10):10-11
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从这些年来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状况来看,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只注重“读”“写”和“听”,而忽视了“说”,口语教学被认为是教学中最艰巨复杂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人说问题出在应试、升学指挥棒上。  相似文献   

6.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 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窃以为,关键是找准切入口。生源好的学校也许缺少切身的感受,生源差的学校都会感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和苦恼。其实,“启而不发”就是“教”与“学”没有达到“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埋怨学生脑子笨、基础差,不如多做一些“学情”调查,弄清楚学生真实“处境”和“心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谐振”的切入口。例如笔者教学《别了,司徒雷登》时,问课文题目好在哪里?一连站起来几个同学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怎么办?回到“填鸭”的老路上去吧,又心有不甘;  相似文献   

7.
描写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在这一环节上,有些同学总也“过不了关”。他们描写事物,总是存在简单、粗略的毛病,写出的事物不具体、不充分。每每触及此,我们这些同学就“皱眉头”,似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一、要解决好对事物的观察感知问题。描写事物和观察、感知事物有很大关系,不善于观察、感知事物就不能写好事物。要想把事物写具体、充分,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1.要有“显微镜”式的眼睛。从同学们的写作情况看,有的同学在描写事物时,对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写作前对事物没有很好地观察。只…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写了“哪的”“哪里的”“哪来的”三个结构在搭配和意义上的不同,在辨析三者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历时考察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0.
优秀记叙文一般有三个基本要求:①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 ③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应该人人明白。然而,现在很多考生写记叙文,多是信马由缰的作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更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描写。  相似文献   

11.
周贵廷 《黑河教育》2012,(11):27-2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总会遇到不少“没有说完全的话”、“没有讲清楚的事”、“没有正式出场的人”……他们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这是作者或教者故意创造的艺术,正如国画中表示天水云雾的空白,或表示陪衬背景的空白,又或者传达一种精神和感觉的空白等等,而且这些留白同音乐一样有韵律、有节奏。  相似文献   

12.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13.
高玮 《教书育人》2014,(9):29-29
“留白”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相应的文本空白。文本空白具体指的是刻意地将课文中有较大描写和叙述空间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略讲解或者不讲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丰富想象力去对空白地方进行叙述或者描写。“留白”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特色和魅力,注重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发挥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叙事首先要有“事”可叙,这个“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闭门杜撰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事”就是叙事的“题材”,题材是叙事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作家秦牧说过,“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昆指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钾来打比方.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巧用比喻,则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记忆更深刻,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说的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达到“不用教”“无须教”。这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境界。但是几十年来,能达到这种目标的教师是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叶老的话有问题,是我们的“教”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很多教师喜欢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授课。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考查,确实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问题教学却成了教学问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随意,问题离开了文本研读的具体语境,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有的教师喜欢将需要交流探究的问题肢解成支离破碎的是非问、选择问;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自觉地与应试接轨,把课上成了应试课;有的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能以自问自答结束。以上的课堂问题实际上都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失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问题与问题之间既不存在联系,又缺少整合,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来改善问题教学,避免使其成为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19.
孔令艳 《宁夏教育》2013,(12):51-5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的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再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愈发觉得语文教学中当努力践行“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20.
课改的核心任务.也是当今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具体到写作教学,需要做的事更多。要求学生有独立见解.要求学生的写作有“新意”。则要见多识广.这种能力从哪里获得?从书本学,从生活学。向一切可以学的地方学。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开拓写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