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代主导性的人格追求及人格范式由诸多因素组成,而从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读书嗜好中可见出文人不同的理想人格,而且读书对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人喜好《文选》,宋人嗜读《汉书》,唐宋文人在读书方面所表现的个人爱好的差异,彰显出唐宋两代文人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了唐宋两代文风的异趣,从根本上而言,它表现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人格追求,尝试论之。一、唐人喜《文选》与宋人嗜《汉书》《文选》由梁代萧统所主持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从梁代编成,经历陈、隋,直到唐代,对《文选》的阅读和研究才形成了热潮。关…  相似文献   

2.
《读书堂集》是近代广东名儒简朝亮的诗文集。以文人之文为例,简朝亮的文章创作广涉书、表、传记、祭文、碑铭文等诸种文体,构成以文叙事、以文怀人两部分内容,反映简朝亮的人生经历与比较独特的文人世界。喜欢引经据典与喜用“也”字,是简朝亮文章创作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张海沙 《广东教育》2004,(11):54-55
一个时代主导性的人格追求及人格范式由诸多因素组成,而从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读书嗜好中可见出文人不同的理想人格,而且读书对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人喜好《文选》,宋人嗜读《汉书》,唐宋文人在读书方面所表现的个人爱好的差异,彰显出唐宋两代文人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了唐宋两代文风的异趣,从根本上而言,它表现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人格追求.尝试论之。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是准备,写作是启程远行;准备不好,必然行之不远;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读书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写作犹如空中楼阁,教学有年,履职尽责,天长日久,积累经验点滴,列举如下。一、认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书久了,能够深入其中,会感觉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维,增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话语天成,言辞有味说理深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读书是基本的学习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师不能让学生为读书而读书,更不能罚学生读书.阅读教学是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阅读与欣赏师生互动,阅读明智这是反朴归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把阅读的过程作为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而且也要把阅读过程作为打造辉煌人生,不断励志,增添人生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文,完成1—4题。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反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只有建筑起人格与道德的长城,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价值。而教育的首要与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帮助每个个体筑造道德长城,点化和润泽受教育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增长知识,要读书;提高人文素质,要读书;丰富想象力,要读书:提高创造力,要读书;铸造独立的人格,要读书。读书使人趣味纯正,气质优雅,品格高尚,灵魂美丽。  相似文献   

9.
刘艳萍 《文教资料》2011,(16):37-38
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古代文学教学要有意识地关注文学作品中最能体现真实人性、最能体现人之常情的内容,引导学生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关注古代文人的人格理想、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努力进取。  相似文献   

10.
张九龄的文学创作、人生思考、处世原则,乃至人格秉性等,都曾对盛唐文人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如果以张九龄人生理想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为横向座标,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处世模式为纵向参照,可以看出张九龄的人生思考与盛唐文人的典型心态之间有许多共通共融的方面,也可以看出盛唐文人认同“功成身退”这一立身处世原则的心理动因与外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出入”之说与教师的主导性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既要指导学生入乎课文之内,又要引导学生出乎课文之外。南宋文人陈善首倡“出入”之说,他在《扪虱新话》中说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人,终当求所以出。”近代学者王国维亦倡“出入”之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战国时代的荀子到近代的张之洞,不知多少有识之士写过劝学篇希望下一代去好好读书,国际阅读协会则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3.
唐代贬谪文学是贬谪文人人格的一面镜子,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因此,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是一种最主流的文化建设,能够创设优雅宁静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味人生、思考真谛;在读书后的交流中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友谊,推动集体的发展。因此,以"读书"为载体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确有一种"功夫在诗外"之效。  相似文献   

15.
正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儿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  相似文献   

16.
在东汉末年的动乱生活中,在汉乐府诗歌的影响下,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诗”出现了,其代表作品是《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抒发着一种人生的艰辛和对命运的悲叹。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一、内在人格的觉醒与追求不得的感伤汉末文人思想观念、人生观念的改变有着政治时局的恶化,文人仕途的阻塞,经学衰落诸因素作背景。世人以前的仕宦之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要入世便要依附权贵,这使以前以道为重,注重气节操守的意识发生了变化。这是受传统文化训导的世人不能容忍与接受的。诗人们重视生命价值,积极去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姿势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躺着读 ,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 ,真所谓博览群书 ,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 ,那就是读着玩的 ,读得顺就读下去 ,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 ,是一种休息、消遣 ,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 ,丰富精神生活 ,领悟人生的意义 ,但是 ,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以外 ,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 ,是不可能这样轻松达到目的的。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 ,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 ,就是要坐着读 ,古人讲的“正襟危坐” ,不但是一种姿势…  相似文献   

18.
推开一扇窗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因为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人格,并且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20.
对梦的偏爱是中国近代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国近代小说中所显示出的大量的梦幻内容与梦幻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生动地折射出了中国近代文人的人生体验和理想追求。强烈的浮生若梦的人生体验和由于现实的不如人意所直接促成的对梦的强烈需求不仅使中国近代小说在内容上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在形式上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梦幻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