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淑萍 《考试周刊》2009,(47):188-189
人教版《化学》第二册第10页有一个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图,我把这个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时,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高考关于喷泉实验的试题也较多,考查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喷泉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经典的演示实验,借助喷泉实验,既可以了解气体溶解度规律,又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压强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采用生活中的泡腾片和小苏打作为实验药品,设计成的喷泉实验方便快捷,成功率高,而且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3.
通过《氨和铵态氮肥》中的喷泉实验引出相关化学“实验串”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元素的转化观、守恒观以及绿色化学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并引出对化学实验重新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学生要能够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要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文以氨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为例,设计了集氨气的制备、收集和检验于一体的多色双喷泉实验,实验简便易行、现象明显、贴近生活、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参加高中化学调研考试命题,发现学生对实验题不敏感,易失分.现以喷泉实验为背景,谈谈实验题的命题思路和解题分析.喷泉实验是教材中一个有趣而又经典的实验,它将物理学科的压强知识巧妙应用到化学实验中.既能验证物质的溶解性,又能拓展学生的类比、创新思维.本文主要讨论喷泉实验习题的命制思路、解析方法、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7.
涂利波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3):F003-F003
《长度的测量》这个学生实验 ,在 1990年人教版和 1995年人教版的必修和选修科学书中 ,与高二的学生实验九《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合并在一起。而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0 0 0年 2月第 2版 ,贵州省毕节地区印刷厂印刷 ,厂址 :毕节市拥军路 4号 ,电话 0 85 7-83 0 2 0 2 8)中将此实验编排在第一个学生实验 ,说明了此实验的重要 ,故教师教好、学生学好这个实验 ,对激发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积极性影响很大。同时本实验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方面都…  相似文献   

8.
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单喷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集两种气体的制备、收集、验满、尾气处理、气体反应、喷泉实验与试剂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连续性实验.主要实验仪器装置由团队自行设计、定制,操作简便,由玻璃活塞控制喷发顺序,实现多色多样的喷泉.该实验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迎瑞 《考试周刊》2015,(8):136-138
因为化学实验及实验装置设计无不渗透着技术思想和方法,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化学实验教具的革新无不运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经长期探索与尝试,设计出一套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该套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无污染、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露,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既适合于教师演示,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0.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效果明显,趣味性强,是体现众多知识和能力的交汇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研究喷泉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分析、创新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泉"实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达到强化基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启动的 2 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工程 ,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教学实验等内容 .2 0 0 1年 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 .2 0 0 1年 8月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册 )》 ,供实验地区八年级 [或初中二年级 (三年制 )、初中三年级 (四年制 ) ]的学生第一学期使用 .同年10月又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 )》 .下面把我们在教材编写中的一些想法向中学物理教育界…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改进和拓宽喷泉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各种颜色的喷泉实验 ,掌握了喷泉实验的组装顺序 ,巩固了学过的化学知识 ,锻炼了自身的实验创新能力 ,拓宽了知识面 ,并且总结出形成喷泉实验最关键的条件———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相似文献   

13.
曹义科 《学周刊C版》2014,(5):156-156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效果明显.趣味性强.是体现众多知识和能力的交汇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研究喷泉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分析、创新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泉”实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达到强化基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化学教学》2003,(10):8-10
在物理与化学教学中常常遇到喷泉实验,喷泉的形成是根据物理学原理,要形成喷泉,压强差必须具备使液体上升h cm高度的条件,即:△p=P(环境a)-P(环境b)=ρ液 gh,因此,可以向一个盛有水的密闭容器(环境a)加压形成高压喷泉,也可以在一个密闭容器(环境b)内减压形成低压喷泉,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缘起《化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陈浴淙老师的文章《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和讨论》(以下简称《铜》文 ) ,当时读过以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一年有余 ,因学校举行科技活动 ,有一学生想做趣味化学实验 ,请我提出参考意见 ,我立刻就想到了“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 ,便积极地向他推荐此实验。不料学生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怀疑是学生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于是便亲自上阵 ,但是结果是大失所望。于是我不得不对此文重新审视 ,仔细研究 ,越看越觉得疑窦丛生。发现《铜》文不仅与事实不符 ,而且与理论相悖。2 几点疑问为了便…  相似文献   

16.
喷泉实验是一个典型的能够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推而广之,任何能够容易溶解于水或者能够容易和某种溶液发生反应的气体均可设计成类似的实验装置。由于喷泉实验涉及气体的性质和压强,使之成为一个化学和物理的交叉问题,曾在中考、高考中多次反复出现,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图1是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采用的典型的喷泉实验装置。该装置比较复杂,实验操作难度大,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会有不少氨气泄露,既造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如果用带有一只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苏教版《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诸如让学生自己在分组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运用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以趣味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教学实践表明,实验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苏教版《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诸如让学生自己在分组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运用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以趣味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教学实践表明,实验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一致,与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有利于理科学科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但实验操作考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自《化学教育》、《化学教学》这两种杂志创刊 2 0年来所发表的关于改进石蜡裂化实验的文章已有2 0多篇。《化学教育》2 0 0 0年第 2期 31页上还有石蜡催化裂化实验“探微”的文章发表。对于一个实验开展如此广泛、持久的讨论 ,一方面说明这个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实验至今还有不完美处 ,有没被认识的客观规律。笔者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想对这个实验谈些看法。1 改进石蜡裂化实验的研究动向2 0年来所发表的 2 0多篇文章所反映的实验改进动向 ,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1 催化剂的选择、制法和用量或者说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