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经济条件不算太好,但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还是坚持订了一些报刊。作为读者,既然花钱订了报刊,每期报刊到来必仔细认真读上几遍。时间久了,竟发现一些报刊总爱老生常谈,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同一新闻上了一版又上二版,发完消息发通讯,发完通讯又登照片,强迫读者把“旧闻”当做新闻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用“第二人称”写作的新闻屡见报端。《新疆军垦报》1989年全年仅用4篇“第二人称”新闻稿,去年上升到10篇以上。在结构上,有通篇用“你”的,有在导语中用“你”的,还有在文中插用“你”的,消息中用“你”,通讯中也用“你”。鉴于此,本文对“第二人称”新闻作一番探讨。“第二人称”新闻具有接近性、亲切感《新疆军垦报》1990年4月3日二版上的一条消息是这样写的: (眉题)你想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吗? (主题)八毛为你推出五十种新颖面料石河子讯你想让自己的衣着更加华美吗?你  相似文献   

3.
“久攻不下”的反思──应当重点解决“消息无新闻”问题潘堂林(一)消息在新闻报道中唱主角,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拨乱反正时就喊出的一个口号。10多年来,“主攻消息”的论文、专题研讨会及消息竞赛层出不穷。遗憾的是,消息至今仍是新闻报道中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5.
《辽宁日报》是我每天必读的报纸,也是指导我工作和学习的良师益友,每逢把它拿到手里,总感到它沉甸甸的有分量又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有一定的可读性。以1997年12月9日的报纸为例,第一版共刊登10条新闻,有通讯、有消息、有省内要闻,也有国内要闻,看后颇受教益。由记者部主办的二版,刊登12条新闻,取材入时,短小精悍。政法部主办的三版,也登了12条新闻,消息、通讯、评论品种全,写得深。五版社会新闻,在6条消息和通讯中,有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7.
身为版面编辑,碰见记者,常听到这样的问话:“近来缺什么稿子?”我的回答:“缺消息。”当编辑的,总希望自己编排的报纸版面为人称道。要做到这一步,办法自然很多:精心的设计,精美的图片,能使版面增色;精采的通讯和评论等,也能吸引不少读者。但报纸既为“新闻纸”,就得把提供新闻放在第一位,尤其要多为读者提供“独家新闻”。通讯、评论等虽然很重要,但适量即可,消息的需要量却大得多。然而,在一些报纸的编辑部里,消息常常成为“缺门货”。编辑手头没有多少“本报讯”可编用,只好用大块头通讯充塞版面,或者靠通讯社电稿度日子。例如有一家全国性报纸,一版主要登消息,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天刊登十  相似文献   

8.
(一)、通讯的产生及其发展通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是比较详细、具体、生动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事或工作经验的新闻体裁。安岗同志把通讯称为“报纸的明珠”,“报纸各个版上都可以有它的位置……安排好一篇好通讯,是办好报纸的大事情……应该让好通讯上一版,最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大范围走进家庭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为争取更多读者,纷纷推出图文并茂的版面,使读者不时产生新鲜感和很强的读(睹)报欲.近些年来,在我国报纸和杂志上的摄影图片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各大小报纸的现状看,一般在一个版面上有一至三张图片,多数照片是作为“图片新闻”单独刊发的,与版面上的消息,通讯文章没有联系.在一张报纸上,除了要精心制作每一篇通讯、消息的标题外,若能配发多幅构图新颖、新闻性强的相关照片,这样,这张报纸就有看头了.本文仅就作者的通讯、消息稿配发组照的新闻效果问题试作探讨.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亦称工作通讯),是人物消息还是事件消息(不论静态消息还是动态消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配发新闻组照的.小篇幅的通讯或消息,可配上一至二幅与所报道的人或事物的照片,大篇幅的可顺理推之.这样处理新闻稿,既可克服报纸上的长文章,达到“短些,再短些”的目的,又可美化版面,让读者用短时间从短文和图片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中国日报》就以其图文并茂著称,在世界英文报报林中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周易 《新闻知识》2003,(11):48-48
写好人物新闻,是新闻短下来、精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消息是近年来被许多媒体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出有影响的人物消息?笔者认为要过“四关”。 “体裁关”——同一新闻题材,能用人物消息处理,一定不要拉扯成人物通讯。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一些记者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12.
我的朋友有许多是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在一起说话三句话不离本行,不时扯到通讯报道工作上来。讲具体的工作,大家都有许多话说,可是要给“通讯报道”下个定义,大家就语塞了。报道,就是把获悉的新闻通过新闻传播机构传布于世,这个比较容易回答。而要回答什么是“通讯”就要费一番口舌了。我们知道,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它与报刊上的消息、评论、特写有别。对于这种意义上的通讯,《辞海》解释说:是“一种比消息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  相似文献   

13.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2005年3月9日第A34版(“广州新闻·重点”)由两则消息构成,分别题为《孕妇天台坠楼老公搓麻正欢》和《发廊女惨遭割喉丧命》(下面分别简称《孕妇》和《发廊女》)。它们都是负面的社会新闻,均发生在3月7日晚。两则消息的主要新闻事实分别是:一怀胎七月的孕妇从九楼楼顶天台坠落身亡,其时,丈夫却正在家里搓麻将;一发廊女随一男子上楼,几十分钟后,该女子倒在发廊门口,被割喉而亡。在版面编排上,两则消息分别占据了该版上半版和下半版。编辑为它们各配发了一幅图片——“事发现场模拟图”。其中,《孕妇》的模…  相似文献   

14.
很喜欢读新华每日电讯的“人物故事版”,常常刊登二、三则或三、四则人物故事,其实就是新闻里的人物通讯作品,因为所报道的人与事很使人感动,所以每次读到此版都会细看。如1月4日整版刊登了三篇通讯,一为“上海女人傅佩娣卖掉房子救前夫”,这已是最近上海几乎家喻户晓的事情,再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此稿,仍然深深地被感动。二为“独臂英雄的妻子这样伴他20年——丁晓兵妻子的苦辣酸甜”,各报几乎都转登,这也是最近中央推出的一个英雄人物,20年前在执行重要军事任务中失去一条胳臂,难能可贵的是20年来,他仍坚持在部队,并用一只手臂与爱国爱军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新闻改革的需要,我们对一、二版(新闻版)的编排作了几次改革。这里所说的改革,主要是恢复和发扬了“文革”前的组版传统,并根据当前新形势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在美化新闻版面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风格。版式布局一块版面好比一幅画、一桌酒席,安排得好,能引人入胜,韵味无穷。文汇报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报纸。为了体现这一特点,从内容到形式都要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晚报的“今日关注”以“硬”新闻为题材,以时效性为特色,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的深度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风格上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内容:新、硬、近、热北京晚报利用出报周期短的优势,把深度报道时效性做得和消息一样强,力求一个“新”字。一个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发生后,北京晚报往往一版显要位置刊出简要消息,同时在当天或第二天的“今日关注”版上以整版篇幅详尽地做深度报道。反映该新闻有关背景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各界反映等,让潜在的新闻资源得到全面的利用。2000年4月5日10时30分,国际大学联…  相似文献   

17.
谈起写消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常常产生这样一些看法:有的认为,一条消息几百字,登在报上只是一个“豆腐块”,没有什么分量,更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又觉得,写消息比较简单,找两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采写,也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这些看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对消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二是对如何写好消息更是不甚了了。 在一次讨论新闻改革的座谈会上,有位报纸副总编的发言,较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说:“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多种新闻体裁。但是新闻中的主角又是消息。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说了算的,而是  相似文献   

18.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19.
柏士文 《新闻三昧》2003,(11):37-37
一般情况下,企业报的版面是这样设置的:一版是要闻,二版是综合新闻,三版是经济新闻,四版是副刊。就这四个版面相比较而言,综合新闻版实际上处于不轻不重的位置,内容杂,俗称为“杂货铺”,其他版面上不了的稿件都可以上综合新闻版,是“一块不好耕作的田地”。虽然综合新闻版的位置“不尴不尬”,但报纸又不  相似文献   

20.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9):80-80
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 钱莲生、刘玉杰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题为《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改革新闻评奖》的专题研讨文章,其中一段专门谈到“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的问题。文章说,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所有报送的参评作品中,存在奖项间参差不齐的现象。比如,在报纸奖评选中,消息类捉襟见肘,普遍薄弱,而通讯类往往大军压上,强手如林。评委们只好无奈地把消息类名额让位于通讯或其他门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