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德平 《中国德育》2014,(16):58-59
正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全校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彰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  相似文献   

2.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创造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最能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因此,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加强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为现时缺乏与初中生匹配的生命教育,一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往往因一件小事就自杀或损害别人的生命,还有一些威胁青少年人身安全,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问题,如打架  相似文献   

3.
一、解读文本定目标《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抗争、静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  相似文献   

4.
《生命 生命》一文紧紧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主题,通过三个小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扎根文本,品读文本,回归文本,迁移拓展,将课堂上出生命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李勇著《生命的容颜》一书,从书名上看,像是描写和诉说生命的容姿与容色,其实却是一本美学专著,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示:"审美体验与人生境界探微"。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人生境界则是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议题。在著者的视域中,"生命"一词非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形式,而是从哲学和美学层面上提出的有关"生命"的范畴。在这里,"生命"所指谓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命和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生命,它凝聚出来的是"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6.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歌颂了执着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它既是作者的生命宣言,也是作者自我独立性格及人  相似文献   

7.
珍爱生命     
本期话题:珍爱生命。要珍爱生命,不应只包括人类,还要包括其他生物。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何其珍贵,除了人,其他生物也有"生存权"。同人一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涅槃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我说:"生命是一株傲立冰天雪地的腊梅,只有经历了风雪的洗礼,才会释放馥郁浓香。" 路遥--一个用生命写作的作家,用纯粹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某种合乎生命原则的教育得到提升。然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并未超越现代性。一种对生命教育的改进方案在于,生命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物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呈献了一份让人眼睛一亮的欣喜,《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出台。"人是发展着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的质量决定了生个民族种系保存、繁衍和发展的质量;民族的生命质量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赫然纸上。文件出台的一小步,昭示着德育的一大步--全社会携手关爱共同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人造生命     
瞿佳 《少年科学》2008,(4):52-55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正在进行着一项"可怕"的实验——创造人造生命。他们期望将来某一天,人造生命能帮我们干一些"脏活累活",也能抵御疾病,或者"锁住"温室气体,"吃掉"垃圾……可是,大多数人却担心人造生命可能变成"魔鬼细菌",而无法控制。到那时,人类就会大难临头。  相似文献   

12.
为生命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生命既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又是科学基础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教育要把"为何而生"和"何以为生"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完整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生命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生命智慧引发了弥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文章结合时下我国高校教职工生命状况和职业发展态势,着重发掘和整理老子生命哲学中的"贵生轻物"的人文关怀、"贵柔不争"的处世艺术、"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死而不亡"的终极超越等独特的生命智慧。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职工,应既"育人"也"育己",把握自己的定位,顺应生命的本性,纯真而自然地让个体生命之花自由而全面地绽放。  相似文献   

14.
孙群燕 《班主任》2011,(7):27-28
我们这个时代"生命理想"就是拥有"生命自觉"的生命,同样,当代的教育理想同样是培养拥有"生命自觉"的学生。在叶澜教授看来,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近年来,我校寻求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拥有"生命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的真正入格首先不是方法等"技术"问题,而是正视作文是生命行为的问题,不能见文不见人.要承认生命,因为那物化形态的"文"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人,文是生命灵动的凝结;要尊重生命,以生为本,顺应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还作文以童真、童趣;要关注生命,跳出以师为本、以知识为本、以文为本的"怪圈",纠正学生本体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将大野生命与人际生命进行"类本质"的交融,从生命本质的维度,用大野生命的"是"诠释人际伦理的"应该".我们生命中的敢于有两种:一种是敢于敢--斗争;另一种是敢于不敢--和谐,敢于不敢,更重要.因此,通过学科交融:自然生命觉醒--人与自然和解,敢于不敢--和谐可持续发展;自我生命觉醒--人与自己和解,敢于不敢--师法自然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生命生命>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武老师以读、演、说、看、写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中"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演绎,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含义与价值.在教学技艺上,她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观课者看到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而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9.
<正>"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最真切的意义和最本质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名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课堂"评价就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之下,依据教学目标对"生命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深化"生命课堂"改革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生命课堂"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实践。"认识生命"是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并能正确面对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热爱生命"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