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极拳教学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经过先辈们历代不断地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哲理、医理和拳理于一身,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成  相似文献   

2.
王长安 《武当》2007,(9):18-19
"开展"和"紧凑"出自《太极拳经》中"开展紧凑乃缜密"之句,拳论中还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的提法。在太极拳理论和实践中,"开展"与"紧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一般人对  相似文献   

3.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李秒丰 《武当》2006,(5):17-19
太极拳虽小而理大, 以易理为拳理,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今之太极尽管门派众多,分承有致,各具特色,虽变化万端,其理一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宗风脉传、泛化于俗,还是嫡传正宗、分派支流,更不论原传、时尚,都不过易变阴阳之理。悟真者皆真,弄虚者皆假!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作为一门辩证的、哲学的拳术,其拳理无不透射着人生道理。前辈李雅轩在评价太极拳时称其作用有三:用之于防身,能自卫御侮;用之于处事,则是非分明;用之于养生,则延年益寿。在此,我想从太极拳理谈谈其折射出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6.
郭渠 《武当》2005,(2):14-15
太极拳经典论著《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即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寥寥数语,道出了太极拳义理的总纲。看似简单,细思却奥妙无穷。然而,太极、无极、阴阳、动静、开合这些都属于难以描述清楚的东西,一人有一人的气质,于动静之际体会各有不同。现试就本人的点滴领会略作浅述,聊作抛砖之举,望不贻笑方家。  相似文献   

7.
陈雅丽 《武当》2000,(6):25-26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精粹,它不仅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及抗暴防身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且对人的个性修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太极拳拳理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太极拳名家陈发科曾说过:“为人之道,以忠实为主;处世之法,以谦和为主。不忠实,则无信;不谦虚,则不进步;不和气,则无朋友。”笔者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就太极拳理与修身养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228—230页在论述太极拳师承关系问题时,同样不符合形式逻辑的矛盾律。第228页第3自然段讲了李亦畲太极传人近年公布的陈长兴关于太极拳源流的一篇《序》,对王传蒋发、蒋传陈长兴做了具体论述。全文很长,这里述其大意,讲的是师兄王宗岳和师弟甘凤池二人收蒋发为弟子的过程,最后几句陈长兴是这样说的:“余今代师传艺,兹将吾师之颠末笔之于书,使后学者,知本门拳术之渊源。一览此序,即知河南温州派,自蒋氏始。  相似文献   

9.
目前,虽然太极拳运动(特别是简化太极拳)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实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运动显露出并潜伏着一些问题。与太极拳运动流行于海内外的实践相比,太极拳理论研究仍然显得不得力并且不能和实践紧密联系而不能充分发挥理论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某种程度的混乱,如:太极拳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应该承担怎样提高性的任务和内容;太极  相似文献   

10.
马原年 《武当》2007,(5):21-22
近来影视界时兴“戏说”。野史、小说有“戏说”,正史也有“戏说”,很是热闹。“戏说”正史虽有篡改历史之嫌疑,但作为娱乐,能博人一笑,不误导观众,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却是“戏说”不得的,比如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识太极拳必须有一些前提,有一些参照,不能孤立地、无所比照地就太极拳言太极拳。重术轻学是武术界长期形成的偏向,轻视理论研究,许多重要问题悬而未决,或人云亦云,无所适从;或断章取义,强作解说;甚而依靠神秘主义以自壮声色,把拳学引向玄学。相比起来,自身理论体系相对严谨的太极拳这方面要好一些,但并非无懈可击,学术空白还很多,而且近年来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向,这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一位拳友谈到:“太极拳高手都是想象力丰富、善于形象思维的人。”还说:“翻阅拳经拳论,形象类比之词比比皆是,诸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形如搏免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等,就连术极拳每个式子的名称,像揽雀尾、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玉女穿梭、弯弓射虎、如封似闭、金鸡独立、也大多是生动具体形象类比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的从陈式太极拳"倒卷肱"的技理分析中探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于进一步了解太极拳内在思想理论及太极拳技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的“松”与“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英 《武当》2006,(9):14-15
人们在论述太极拳理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这是因为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但也不能不谈或疏忽一个“紧”字,疏忽了“紧”,就会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对“松与紧”都是非常讲究的,“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那怎样才能在玩拳时做到“松与紧”的相连呢?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武当》2013,(1):17-19
一、太极拳之“劲” 提到太极拳,提到“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谙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相似文献   

16.
李清晨 《中华武术》2004,(11):35-35
太极拳和其他武术拳种一样,富有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古老文明之美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张迎忠  辛海洋 《武当》2008,(5):18-18
太极拳谚日:“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拳论用反意阐述了明白三节的重要性。只有明白了解“三节”的内涵、作用与要求,以及“三节”的相互关系,才算初步明白三节,进而求三节,太极功夫才能倍增。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19.
20.
李之田 《武当》2007,(9):15-17
太极是一个哲学的概念,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为太极。太极由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产生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源。太极只是一个混沌的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偶,无所不有。太极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