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质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Schima superba)群系;南岭栲(Form.Castanopsis fordii)、丝栗栲(Form.Castanopsis fargesii)、米槠(Form.Castanopsis carlesii)、罗浮栲(Form.Castanopsis fabric)等栲属群系;深山含笑(Form.Michelia maudiae与猴欢喜(Form.Sloanea sinensis)群系;南方红豆杉(Form.Taxus chinensis)与银杏(Form.Ginkgo biloba)群系;观光木(Form.Tsoongiodendron odorum)群系,枫香(Form.Liquidambar formosana)群系,猴头杜鹃(Form.Rhododendron simiarum)群系等。通过与环境参数的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分布特性主要取决于海拔(温度)梯度和土壤有机质成分等。  相似文献   

3.
周华  刘琪璟 《资源科学》2018,40(1):125-136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 ℃,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②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14 ℃/10a;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81mm/10a和-50.13mm/10a;年均温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存在准14a左右的主要震荡周期;③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6.2mm,径流系数为0.54;月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大雨以上天气时,径流量恢复到降雨前流量水平的持续时间约为12~48h;年内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20d左右的短周期和60d左右的长周期,与蒸发量的震荡格局基本相似,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的震荡周期具有一致性,径流量对年内气候季节变化的响应明显;降水条件是引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森林小流域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1982-1996年)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降水量1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7.4℃。La中相对湿度平均较高,最低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少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夏季,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气候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l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C,降水量l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一7.4C.1a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l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夏季,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74-174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同时在维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套装共2册)》力求汇总我国有关这一植被类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类与分布,共11章,包括中国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的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区系特征、分类原则与系统,并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分别介绍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探讨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历史变迁以及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用量水堰法研究了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流出特性.3个小流域的特性是相似的.年流量(Q)随年降水量(P)的增多而增加,Q/P为38.3%~64.6%.P-Q的差数在718mm~1125mm之间,大体上是稳定的.根据流量曲线推定,小流域的滞容水能力在流量水平0.04mm/h~2mm/h之间不少于255mm~285mm.在雨季观测到的暴雨最大流量水平为8.9mm/h.仅在雨季骤性暴雨时才可能产生小的表面流出峰,其流量约占暴雨雨量的1%~2%.从10月至翌年1月共4个月的旱季流量合计一般在124mm~164mm之间,基本上是稳定的.旱季流出主要是深层的基底(地下水)流出,因而与旱季的降水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昌华 《资源科学》1997,19(2):37-45
夏雨常绿阔叶林是亚洲东部特有和重要的森林资源类型。将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划分为4个区:日本区、中部东部区、中国西部区和中国西部硬叶分布区。按区说明了气候特点以及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生长状况,并对其在北半球生物气候带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至1992年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枯枝落叶层的养分量进行了测定.凋落物的干重约为6.4t/hm2·a~8.8t/hm2·a,其中叶凋落物约为4.3t/hm2·a~4.7t/hm2·a.养分归还量氮、磷、钾、钠、钙和镁各为68kg/hm2·a~85kg/hm2·a,3.1kg/hm2·a~3.8kg/hm2·a,21kg/hm2·a~67kg/hm2·a,4.4kg/hm2·a~6.8kg/hm2·a,113kg/hm2·a~160kg/hm2·a和19kg/hm2·a~28kg/hm2·a.氮和磷的归还量小于而钙的归还量大于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0.
晋西山区红枣、核桃、仁用杏、苹果、梨、柿、山楂、花椒等经济林资源丰富,其产品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晋西山区林资源综合开发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开发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种植模式,指出综合开发利用经济林资源,是发展经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晋西山区贫困落后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昌华 《资源科学》2001,23(Z1):89-96
用小流域和量水堰方法测定和估算了中国南方重侵蚀荒山森林丘陵区的固体物流失量(侵蚀量).对3个量水堰控制的4个小流域经1994年~1997年共4a的测定结果是,沉积在堰后沉沙池中的固体沉积物,1号小流域为56.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36.2t/hm2·4a,5号小流域为47.5t/hm2·4a.侵蚀量的估算结果是,1号小流域为70.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45.2t/hm2·4a,5号小流域为59.3t/hm2·4a.1号小流域4a侵蚀量大体相当于侵蚀掉平均厚度为6.5mm的表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区省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01,23(5):33-40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近年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的核心。文章在对云南省现有耕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认为从土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山区省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是指保持现有耕地总数中的净“宜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不适宜耕作的现有陡坡耕地、轮歇地等不应列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范畴。本文还分析,制定了云南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方案,包括耕地的数量、质量平衡和人均占有耕地总产品的平衡;并提出了山区省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250m2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70以上,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100m2-500m2之间(70%左右),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300m2-900m2之间,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500m2-900m2之间。40%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2.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50cm-60cm和60cm-70cm两个径级内,占总数量的50%以上,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95%以上,其中紫椴(40%)所占比例最大,红松(34.5%)次之。林隙内的树种更新密度比林冠下提高了30%左右。根据树种对林隙的反应可分为4类:鱼鳞云杉、水曲柳、青楷、白扭、红松、臭冷杉、胡桃楸和色木对林隙反应中等;紫椴、裂叶榆和春榆对林隙有强烈反应;白桦、山杨、蒙古栎和落叶松需要强烈林隙干扰才能引起树种更新。  相似文献   

14.
青海蕈菌种类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治民 《青海科技》1998,5(1):4-9,22
青海蕈菌686种,属于2亚门,5纲,20目,120属,经初步统计,食用蕈菌有308种,药用蕈菌223种,毒蕈105种,菌根蕈菌149种。具有抗癌作用有133种,青海省新记录种有482种。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庆 《资源科学》1994,16(1):34-40
本文采用农作特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气温、降水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函数,建立了粮食产量变率计算模式,分析了在作物各生长季节内气温升、降1-2℃与降水增、减10%-20%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吉林省各地主要粮豆作物产量的变率,提出了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吉气候变化、粮豆产量、吉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