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期以来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一些学者、专家进行探讨、评析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其争论主要在于 :对“类”字的不同理解 ,对“教”字的各种看法。现在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已基本形成共识 ,但对“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系统论述还较缺乏。本文从“有教无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实施的目的及配套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来系统地论述“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全民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谈教育的对象问题,都把“有教无类”理解为“教育不分对象”——什么样的人都给予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进行重构,可以论证“有教无类”并不会因为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对现代多元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教无类”不是关于受教者的事实判断,而是关于施教者的价值判断,要求施教者平等对待具有不同个体背景的受教者。“有教无类”既不属于精英教育,也不能被解释为平民教育,而更接近一种公民道德教育,其目标不是站在统治者维度的“化民成俗”,而是培养“君子”。将“君子”和“君子之德”借以解释为“良好公民”和“公民道德”,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也揭示了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公民道德教育层面对于现代社会可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孔子的“立人”、“达人”理论,是其师德理论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有教无类、全面培养人才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宝贵精神财产,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5.
信息专递     
一位现代人与孔子的千年对话朱华忠A,“有教无类”是个理想化的口号孔子提出一个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它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贫与富、不分智慧与愚昧的类别,机会均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思想起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口号。然而,孔子好像有点言行不一。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就给人留下批判的话柄。为此,胡适、鲁迅等人也猛烈地批判孔子:提出“打…  相似文献   

6.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具有伟大意义的教育思想,主要内涵是不分贵贱,皆能爱教。春秋末期,学术下移。竞相为士以及社会发展急需更多人接受教育,时代趋势,为孔子提出这一思想提供了社会根源;同时,由于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和“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理论,又为提出“有教无类”主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因此,“有教无类”在春秋末期产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常常把“学而优则仕”作为批判的重点,说它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教育路线的核心;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的人也常常批判“学而优则仕”,把它说成是封建教育的灵魂;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又把“学而优则仕”说成是所谓十七年修正  相似文献   

9.
祁星 《江苏教育》2022,(22):12-15
“有教无类”是伟大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多年来坚守孔子教育思想,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赋予“有教无类”思想新的时代内涵,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看见每一个学生,看见每一个学生不同方面的成长,看见推动学生成长的每一种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仁爱观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孔子在爱亲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泛爱众的层面,这本身是对当时族类的一种突破。孔子的仁爱观是"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教无类"又是对孔子仁爱观的具体化实践。本文将"有教无类"置于孔子仁爱观视野下,探讨"有教无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真实内涵,并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其正确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人物思想的诠释中,必然有一定的前设存在。本文试揭示已有对孔子"有教无类"研究的前设,并将之归为三种解释框架:一是训诂学的解释框架;二是"教育对象"的解释框架;三是意识形态的解释框架。并在反思这三种解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解释的思路,即在背景化和总体性的视角下重新解读"有教无类",认为其蕴含着通过教化达到种族融合,消泯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配合“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中,惯于搞影射史学的赵纪彬,秉承其主子的旨意,借“批林批孔”之机,接连向党向社会主义射出三支毒箭:一是对《论语》中“有教无类”提出自己独特的“新”解,二是对孔丘指责少正卯的“五恶”进行了所谓“疏证”;三是“发现”了柳下跖“当面指着鼻子痛骂了孔老二”的“珍贵史料”。这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评价孔子,是我国多年来一个争论不休的重大学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全盘肯定,以儒家信徒为代表。另一种是全盘否定,以“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为典型代表。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评价孔子,只许否定,不许有半句肯定。他们不但肆意捏造历史,制造思想混乱,而且搞“影射史学”,企图通过对孔子的全盘否定,搞所谓“批林批孔批周公”,以达到打倒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倒了“四人帮”,揭露了他们的假批孔的面目以后,要拨乱反正,正  相似文献   

14.
“必也正名乎”,是孔子讲过的一句话,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被打下十八层地狱,“正名”就是他的一条罪状。孔子当初提出“正名”的本意如何?且留给历史学家去考察吧!我想到的是张春桥、姚文元特别是那个顾问为什么对“正名”那么恨之入骨!答案就是:他们使尽偷天换日的招数搞乱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概念,然后用这个被篡改了的概念来整人济私,你要“正名”便戳穿了他们  相似文献   

15.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兴学,就提倡有教无类。意思是说:孔子的教育对象,不论门第的高下,不分智力的敏钝,不计品格的雅俗。随着光阴茌苒、岁月流失,由此也产生了孔子设帐大半生,“三月不知肉味”的令千古慨叹的故事。他学生中的七十二贤,虽有“敏而好学”者,但人多数是“学而不厌”和“不耻下问”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本质精神和内涵去解读“有教无类”的根本释义,并将这一思想置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教育思想体系中进行探究,彰显其在教育上和谐平等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从本质精神和内涵去解读“有教无类”的根本释义,并将这一思想置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教育思想体系中进行探究,彰显其在教育上和谐平等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桂钿 《中国教师》2013,(23):37-37
前段时间,关于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把公平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扫盲业余教育工作会上,参加会议的代表,以满腔怒火,同仇敌忾地对“四人帮”鼓吹的“文盲论”进行了深入的揭发和批判。鼓吹“文言论”意在搞复辟贺正南(益阳地区教育局副局长): 罪恶滔天的“四人帮”,抛出了一个反动透顶的“文盲论”,胡说什么“文化大革命打倒刘少奇、林彪,即使全国都成了文盲,也是最大的胜利。”“只要不出修正主义,全国都成文盲,也不要紧。”“四人帮”这一反动谬论,是他们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铁证。  相似文献   

20.
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了正确地解释词义,必须注意语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性。《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段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于其中“学而优则仕”一语,历来说解多误,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所搞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中,许多文章把这句话列为孔子鼓吹“读书做官”的罪证,而加以挞伐。他们把这句话中的“优”释为“优良”,把这句话中的“仕”释为“做官”,按照这种解释,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