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德国影片开始以新思维来透视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如取得重大突破及在德国本土及海外都极具影响力的《帝国陷落》和《伪钞制造者》。前者因打破以往禁忌而涉及敏感话题,对纳粹头目希特勒的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招致诸多非议。后者则聚焦战争期间的普通德国人,让我们看到在二战反思中得以稍卸道德包袱的德国人如何剖析普通民众的战争体验,其对非常时期人性的解读也更为复杂。通过对这两部影片的深入分析,探讨德国文化在二战电影新思维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受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报告文学作家邢军纪不仅喜欢选择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报告,同时也喜欢歌颂英模,礼赞崇高。出租司机陈武就是普通人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妙趣横生的《一不留神拾来个劳模》,报告了他近乎戏剧性地成长为劳模,实乃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我和德义相处已久,能经常听到他关于文章的谈话。《生命的伦常》在尚未面世时,其中的许多篇章我已先睹为快了。近来抽空系统阅读,读到的不只是一部充满哲理光辉的专著,还仿佛欣赏到了一曲关于生命的颂歌,不得不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陌上桑》是汉乐府叙事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成功的人物形象——罗敷。诗中通过叙述一个太守挑逗一个采桑女子而遭严词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恶劣品质,热情地赞美了罗敷的美丽、坚贞和聪明,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外兼修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精品。它通过对人鸟相亲的描写和对浓郁诗意的抒发、对深刻哲理的揭示,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读了之后,如同品香茗,口有余香。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通读全篇,我们看到作者为一对珍珠鸟营造了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  相似文献   

6.
老套的剧情,奇特的想象,惊险的场景,构成了一部红遍世界的电影——《阿凡达》。  相似文献   

7.
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在课堂上,竟有老师认同学生这样的理解:“从老王身上,我们学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回来查查资料,才知道大家对《老王》主题的讨论很热烈,《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2007年第1期,《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8期  相似文献   

8.
王槐荣 《阅读与鉴赏》2008,(2):54-55,31
一、教学设想:这一课是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之后,又一篇关于颂扬母爱的散文。由于课文所选择的事例、所表现的人物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或者说文中的主人公的身上有着自己的父母的影子.文中的“我”也许是现实中的我的缩影。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放在:①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对父母的尊重。②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作文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9.
莫里斯的精细意指过程分析是西比奥克三级模塑观的理论基础,二者关于人类符号与动物符号之间异同的看法不谋而合.在生物符号学研究领域,莫里斯和西比奥克的研究一脉相承.生物符号学和文学分析的结合早有先例,用莫里斯的生物符号学理论和西比奥克的三级模塑系统理论对后现代派作家鲍尔斯作品《回声制造者》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类中心论批判意识和生态关爱思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的散文阅读,选取了当代名家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选文轻灵优美,而又不失厚重深沉,同时典雅规范,非常适合命题。在文中,作者以其独特的眼光,通过看焰火联想到炮火,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文章意蕴深远,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赵华 《新读写》2010,(6):27-27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善与恶并存于心中,因此“性本善”与“性本恶”也常常成为人们辩论的话题。 性善、性恶临界于一念,一念临界于人们的意识,意识源于平时的修炼。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善与恶是时时相伴而行的。  相似文献   

12.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就连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曾这样夸赞:“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女作家张抗抗笔下《牡丹的拒绝》中的主人公却是出离富贵,转求高贵的象征。作者以洛阳牡丹拒绝开放为描述的重点,热情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  相似文献   

13.
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举不胜举.综观颂秋的诗文,或意境清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色彩绚丽,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或语言明快,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木兰诗》的主题意义,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定位的:“《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侯。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红楼梦》作为一部女性的颂歌,跟以往塑造女性典型的文学作品相比较,有以下比较引人注目之处:描写人数之多,实属罕见;尊重女性之意识,令人敬佩;展示女性之美,方法多样;揭示女性悲剧及成因,震憾人心。  相似文献   

17.
混声四部分唱《祖国颂》以它那磅礴的气势、优美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民族的豪情,唱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相似文献   

18.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就是说,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认识一代代的兴亡与更替。但是,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第一,镜子其实是有各种各样的。“真实”在不同的镜子面前,必然产生变形。有的夸大;有的缩水;有的扭曲;有的拔高。当然,也有那种“真实再现”历史的镜子,但是那不仅少,反映的“真实”也不过是单薄的平面。历史是什么样的镜子,才能使我们知兴替?其实我们很迷惘。第二,过去常被提起的一句话是“历史,是统治者的历史”。其实,客观地说,历史是后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解读应注重学科思维的养成,应彰显历史学科特色。历史化的解读和语文化的解读都是对文本的理解方法之一,学科不一样,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胡雅坤 《文教资料》2006,(21):79-80
《伪币制造者》是20世纪初法国作家纪德唯一的长篇小说,它以崭新的创作技巧开创了法国小说的新局面。本文从其“纯小说”艺术主张、多视角叙事、小说套小说的“纹心”术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德在《伪币制造者》对于处理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创作技巧上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