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天,一个热字折磨多少人。经过春天的3个月,自然界的阳气已渐达洪盛的境地,一方面天阳下逼,另一方面地热上腾,天地之气得以交合。自然界的植物顺应这一变化,变得更加蕃茂,因此才有“蕃秀”、“华实”之说。人体也应顺应天地的气机,以令阳气升发。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夏天人体内的阳气虽盛,但却浮于外,而阴气伏于内。一不小心,阳气就会外泄。尤其是盛夏,潮湿闷热,让人的身体倍感不适、食欲不振、脾胃不佳。那么,此时如何养阳呢?应注意3点:防暑湿、莫贪凉、静心火。  相似文献   

2.
《师道》2016,(4):62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人们日常清晨起来,早已养成洗漱梳理的习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梳头?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1,(2):56-56
立春过后,春天就在眼前了。在春季,自然界阳气升发,这时候应该保护好体内的阳气,饮食上、衣着上都要留意,尤其是孩子。  相似文献   

4.
“打罢春,阳气升”,在这阳气初升的季节,我们已经感受到丝丝春意,于是我满怀信心的准备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春天,记录春天。然而第二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意外的看到天空飘起了小雪花。已经立春了,天气也开始转暖,怎么下起雪了呢?我心里想着。唉,这场雪让我怎么开展今天的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教学呢?望着飘飞的小雪花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改动一下原来的教学计划呢?.  相似文献   

5.
春季养生1.春季养生四要一是起居要有规律。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阴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二是精神要养足。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老养生谚语,可是到底捂到什么程度合适?哪些部位需要捂?怎么捂?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没关系,我们来告诉你。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强调的就是季节转换时的养生技巧。春天万物复苏,初生的阳气就像刚刚萌发的幼小嫩芽,难以抵挡料峭的春寒。人体在寒冷情况下,抵抗力较弱,中医认为阳气不足,不能卫外,容易感受风寒,所以春季应讲究捂,以顾护阳气,避免感寒。春捂也体现  相似文献   

7.
"打罢春,阳气升",在这阳气初升的季节,我们已经感受到丝丝春意,于是我满怀信心的准备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春天,记录春天。然而第二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意外的看到天空飘起了小雪花。已经立春了,天气也开始转暖,怎么下起雪了呢?我心里想着。  相似文献   

8.
健康留言板     
《父母必读》2015,(3):52-53
开春吃春菜,营养又保健3月21日是春分,我国南北方的气温都升到0℃以上,阳气生发,大地回春。民俗有云"春分吃春菜",春天来了,尝尝新鲜蔬菜,不仅补充营养,更有养生保健之用。春韭:春日乍暖还寒,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有"春菜第一美食"之称,可以健胃、提神、强肾,对宝宝便秘也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春天吃芽菜 传统习俗认为,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的性质,入春时节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所以,早春时节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孩子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  相似文献   

10.
儿童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季节,这种鼻出血多呈突发性,往往使人不知所措。为什么儿童容易在春天发生鼻出血呢? 第一,春季天地阳气升发,儿童体内的阳气也随之急剧发动,血随气涌,上冲鼻咽而引起出血。第二,经寒冬蛰  相似文献   

11.
<正>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土地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们吃饭也该顺应这个规律。春天,阳气升腾,可以吃点儿阳气旺盛的东西,比如香椿、柳芽等带嫩芽的食物;夏天,万物蓬勃,恣意生长,可以吃点儿带叶子的蔬菜,因为生机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秋天,营养聚集在成熟的果实上,则要吃些果实;冬天,大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就  相似文献   

12.
各种各样的食物,在不同的季节为宝宝的身体提供着所需的营养. 宝宝的机体状况 春天,宝宝体内阳气上升,食量大增,生长发育也较其他季节迅速.因此,容易上火导致肺热,主要表现为:口干、便秘、干咳、结膜发炎等.预防宝宝季节性燥热,应让其多饮水,并多食绿色蔬菜来去火.  相似文献   

13.
韩枫 《河北教育》2007,(4):48-48
春天,由于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  相似文献   

14.
春天,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进行灵活的营养和饮食调理。一般而言,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可选择手补和清补的饮食。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或病弱的人,如养麦、米仁等谷物,豆浆、绿豆等豆类、橘子、金橘、苹果等水果,还有芝麻、核桃等。请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原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莲藕、养菜、百合、甲鱼等。阴虚内热者进补这些饮食可消火,改善怕热的感觉,可帮助改善体质。病中和病后恢复的女性,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帮助胃口恢复。因此,可选用大米粥、米仁粥、赤豆粥、莲心粥…  相似文献   

15.
王艺茹、吴欣彦撰文《龙纹饰在平面设计中的演变与创新》指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吉祥瑞兽,是呼风唤雨、消灾降福的神灵,是神圣如意、美好喜庆、中华民族发祥和肇端的象征。龙寓指四个方位中的东方,代表阳气、春天、雨水,又象征王权、皇权。  相似文献   

16.
养生子午觉     
正子时为晚11时至凌晨1时,是阴气昌盛,阳气衰弱之时。这个时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不过,阳气盛时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只要半个小时即可。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况味     
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相似文献   

18.
徐芳 《家庭教育》2010,(12):38-38
12月份已进入冬季,气候干燥,时常因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骤降、出现霜冻。本月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肉类食物,如羊肉(肉、肚)、鸡肉、鹿肉等,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但也不能忽视平衡膳食,同时还应多吃些白菜、萝卜等应季蔬菜和豆腐、菌类,以补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健康留言板     
正本月提醒阳气升发,芽菜春饼佩香囊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起始,我国的大部分地方开始进入到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春季。初春时节,阳气初升,万物随阳而生,但力有不足。中国民间有立春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芽苗类的食物最具有升发之性,立春之后吃这些食物,有助于阳气勃发、生机旺盛,加强升发的力量,爸爸妈妈可适当选择一些芽苗类的蔬菜给宝宝吃,如豆芽、香椿芽、荠菜、春笋等,促进阳气升发。此外,古人还有"造五辛盘、以五香沐浴"的习俗,我们  相似文献   

20.
健民 《教书育人》2002,(7):48-48
春天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常带给人们一些意料不到的烦恼和不便,因此,春季的养生保健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春寒宜保暖。春寒料峭,气候多变,乍热乍冷,时晴时雨,尤其初春,气温更是变化无常。《黄帝内经》有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春日养生,重在保暖。古人有“春捂秋冻”的保健谚语,告诫人们春日应注意御寒保暖,遇冷不可强忍,务必及时添加衣服;遇热不得急脱衣服,宁可“捂”一下以免着凉染病。另外,春天人体内阳气向外开泄,每逢暖气吹拂,感染风邪常会出现热性症状,即常说的“热伤风”之说,提醒人们多加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