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鲁迅后期文艺思想的特定角度论述了鲁迅文艺意识形态观的特征。鲁迅一方面批判了文艺的“人性论”、“自由论”和“性灵说”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从文艺的功利性、阶级性、政治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将文艺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庸俗化的文艺观点。鲁迅的文艺意识形态观以较高的逻辑起点和辩证思维,阐述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既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政治与经济的能动作用;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反映的特定的经济政治内涵——中国革命及社会生活有着切合实际的正确理解;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国民精神等中介环节和文艺本身的特殊规律。鲁迅文艺意识形态观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正确把握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文艺特征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审美”与“意识形态”两者既可兼容也可排斥,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使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与文艺的特性相融而在文艺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落脚点;把对文艺的理解从认识论推进到文艺价值论维度,从普遍性层面推进到特殊性层面为止,还不足以构成对文艺性质的完善的认识,必须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向“文艺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研究推进。把对文艺形式和技巧方面研究的成果,整合到“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中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从生存论本体论哲学高度重新审视意识形态 ,而在文艺研究中置入意识形态这一个元批判维度 ,其意义在于澄明理论前提 ,为正确地思考问题清理思想地基 ,从而保证我们能以确切的方式“思”与“说”。  相似文献   

4.
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领袖阿尔都塞认为,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他主张一种“大意识形态”观念。依此,文学等社会意识形式,都是意识形态化的产物。中国和西方文学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理论形态的文艺学,因其观念性、理论性的本性,和它对文学活动具有的阐释、批评、指导的特殊功能,使它同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相互亲和性,故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会相对更加严重。中国现代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以梁启超的“三界革命”开其端,后历经四个里程碑,至文化大革命达于顶峰。其演进历程,给当代现实的文艺学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种表现形态——意识形态批评、现实主义批评、艺术生产论批评亦可视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个维度抑或三个视角,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三维一体构成整体系统。意识形态批评着眼于文艺意识形态性在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关系的大框架中定位,具有顶层设计的“顶天”意义;现实主义批评立足于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分析,具有从现实出发而又回归现实的“立地”意义;艺术生产论批评回应现代生产方式变革与文艺转型创新需求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前沿性与前瞻性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维一体内涵构成所凸显的先进性、革命性、启蒙性、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精神,可见其现代性内涵特征及意义,亦可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语境下的批评现代性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如何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职能这一目的出发,以“总问题”研究方法为基础,坚持“科学与意识形态对立论”的原则,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存在着从信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总问题的意识形态时期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总问题的科学时期的“认识论的断裂”,并由此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历史无主体论”的命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争论。围绕对他的“断裂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认为他的理论使用结构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的质疑和批评,阿尔都塞在承认他犯了理论主义的错误和展开自我批评的同时,为他的命题作了辩护和进一步完善。准确理解他所提出的理论命题的内涵和他对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我们深化和认识阿尔都塞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就是意识形态本性论的文艺观,这是区别于其他文艺理论的标志。但是文艺本身的特性——非观念性和隐喻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性的隐蔽。要进行文艺意识形态论研究,就必须对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辩证阐释。  相似文献   

8.
经典马克思主义确立文艺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迥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别从意识形态视角和美学视角对“正统”原典进行了突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流变丰富了自身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文艺不是审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伦家沃罗夫斯基首先提出审美意识形态。上世纪 5 0年代 ,布罗夫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他说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现象 ,其特殊实质就在于这种审美方面[1] 。”上世纪 80年代 ,中国的几位学者提出了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那么 ,文艺是审美意识形态吗 ?一、文艺不是意识形态若弄明白文艺是不是审美意识形态 ,首先就要弄明白文艺是不是意识形态。什么是意识…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二重属性。一方面,应该以意识形态性统领科学性,突出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以加强科学性来达到增强意识形态性的教育效果。坚持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是两者的应然关系,但在现实教学和科研中却出现了“泛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和“泛科学化”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背反的实然状态。针对实然状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即可逐步促进这门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 ,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从本土化的对话思维角度来看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的精华 ,大致表现为四种对话关系 :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对话关系 ;创造主体与创造对象的对话关系 ;文艺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对话关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话关系。然而 ,从今天的全球化的对话思维看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天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要结合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党的理论创新,把“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内涵问题)的研究,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必要性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亦即首先得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指导地位”三个基本概念,才能既抵制“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又避免“强化意识形态阶级斗争”、“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化发展观,分析了他的文化发展观“通变论”的自身思想基础和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的渊源。从古今、中外两个维度对钱先生的“通变论”展开论述,并指出钱先生关于文化、文学发展的一些观念与西方大家的理论暗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辩证理解意识形态与文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恩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的实际情况看,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从社会结构分析的层次着眼,文艺理应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从文艺本身的具体特性和意义价值着眼,它又实际上是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从文艺的整体情况还是一部具体作品来说,其表现内容及意义价值都往往包含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艺术审美三个层面。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文艺作品的特性和意义价值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论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学理论受意识形态制约并不等于教学理论意识形态化。前苏联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化现象严重制约和束缚了教学理论的健康发展。对这种现象的考察给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浪潮的到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相继被引入文艺科学。从独特的审视角度,研究文艺创作的过程和规律,分析研究文艺创作中的人物形象,探讨演员的表演艺术。为探索文艺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促进了文艺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变革。如果把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中国研究者争论的热点。通过对意识形态内涵就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进行重点梳理.归纳出四种类型:一是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或特殊的意识形态;二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社会意识形式;三是文学的本性不是意识形态,但与意识形态相关;四是跳出文学本性与意识形态的直接关系,提倡对意识形态内涵作泛化的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应从学理入手,以哲学为支撑点,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根基,以具体文本为阵地,在与社会意识相契合下来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使得文艺思想观念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转变成一种自然的普遍状态。不仅仅是文学思想观念中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更被赋予了一种积极的文艺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的文艺思想不是简单的前后期变化,而有一个复杂的嬗变过程。从学生时代认为文艺是用来表现自我的,追求文学的审美性,到50年代中后期之后一定程度疏离主流话语,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回归文学的“真、善、美”,何其芳文艺思想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他人格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现当代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前文艺发展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在对文艺人民性的重要论述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理论,融会贯通了新时代文艺人民性与时代性,从时代性的维度出发,赋予了新时代文艺新的内涵,进一步完善了文艺的人民性;从实践性的维度出发,确立了新时代文艺价值、文艺创作、文艺评论的实践逻辑,指出了文艺的实践路径;从世界性的维度出发,站在“两个大局”的关键节点,从国际国内双重视野出发,借鉴了世界人民的优秀文艺,建构了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们对文艺本质的认识,关系着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关系着我们对文艺现象的正确评价以及对文艺创作实践的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不懈地耗耘这块令人“费神”的“园地”,取得了不少收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同志,由于对经济基础之内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因而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尽人意.多数人总是从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很少从文艺的角度对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规范”进行反思.因此,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总是落于经济学——哲学的藩篱之中.国内常见的文学理论读本(特别是“教材”)在阐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时,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艺也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然而,至于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什是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怎样,只是以直言判断或简单推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